过年吃团圆饭歇后语

如题所述

1、过年娶媳妇儿 ———— 双喜临门

2、过年过节 ———— 锣鼓喧天

3、过年的贮藏室 ———— 满了

4、过年吃团圆饭 ———— 济济一堂

5、正月初一拜年——给压岁钱

扩展资料:

歇后语历史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

《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是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通常有两种。

1、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

2、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

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

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6-07
过年吃团圆饭 —— 济济一堂
【成语】:济济一堂
【拼音】: jǐ jǐ yī táng
【解释】: 济济:形容人多。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出处】: 《尚书·大禹谟》:“济济有众,咸听朕命。”
端木蕻良《三月夜曲》:“在路上我看见方才~的将军夫人了。”
《尚书˙大禹谟》:“济济一堂。”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四部一二:“我们民建分会真是谋臣如雨,猛将如云,~,各有千秋。新老共青团员济济一堂,讨论绿化环境和植树活动
第2个回答  2010-09-21
济济一堂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9-20
齐了 或 一个也不能少
第4个回答  2010-09-21
济济一堂 百度上查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