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因素

说明影响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因素?

学术界对于商业银行规模经济问题的争论一直都非常激烈。关于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存在性、影响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因素等问题,从来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一些学者研究表明商业银行不存在规模经济,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商业银行存在规模经济,因而在学术界,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问题就成了一个谜团。
一、文献综述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对银行规模经济问题做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是,对于规模经济的存在性以及规模经济点的问题,从来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
首先,关于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存在性问题,学术界看法不一。大部分学者认为,商业银行存在规模经济现象,研究的重点应该是规模经济点。有的学者认为,规模经济在商业银行这个特殊的组织中根本不存在。Drake和Howcroft(1994)研究表明,大部分英国商业银行不存在规模经济现象。Athanas sopoulus(1995)和McKillop(1992)发现,爱尔兰商业银行不存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其次,虽然大部分学者认为规模经济现象在商业银行中存在,但是,对于规模经济点的确定却有着很大的分歧。Berger、Hanweck和Humphrey(1987)认为,全美国中小型金融机构中,总资产超过1亿美元的银行存在规模不经济或者规模经济不明显。Hunter和Timme(1986)发现,对于单银行制的银行控股公司,其规模经济的上限为42亿美元,超过这个界限就会出现规模不经济。Nourlas、Ray和Miller(1990)认为,总资产超过60亿美元的银行,随着规模的扩大,银行效率逐渐下降。Ashton(1998)对英国银行业的研究表明,规模较小的银行具有较高的规模经济性,总资产规模在50亿英镑以上的银行出现了规模不经济。
另外,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商业银行规模经济进行研究得到的结论也不一致。对美国商业银行来说,一般的文献,包括Berger(1997)、Humphrey(1995)等,都倾向于认为,总体上商业银行的平均成本曲线比较平坦,中小型商业银行存在规模经济,而大型商业银行一般表现为规模报酬不变或者规模不经济。然而,与美国的经典研究不同,对欧洲的研究文献来说,包括AllenandRai(1996)、CavalloandRossi(2001)等,一般都认为,欧洲商业银行的平均成本曲线呈比较平坦的U型,存在规模经济。
在我国,虽然研究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文献只是在近几年才开始出现,数量不是很多,但是,争论却非常强烈,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问题从来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赵旭(2000)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进行实证分析后指出,国有银行相对于外国银行而言,有效的经济规模比实际规模要小。王振山(2000)分析了银行规模与商业银行运行效率的关系,指出我国现有商业银行在规模效率方面,由于规模过小或规模过大导致的规模不经济同时存在,制约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的主要因素是银行技术。王聪、邹朋飞(2003)利用利润函数检验了我国银行业的规模经济问题,发现大部分商业银行规模不经济,规模不经济的程度与银行的资产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大部分研究,包括徐传堪(2002)、刘彪文(2003)、于良春和高波(2003)、杜莉和王锋(2003)、刘宗华(2004)等,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了分类,指出四大国有银行表现为规模不经济,而股份制银行则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
尽管对于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争论还在继续,经济学家们利用经济计量方法也没有给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特性做出准确的定论,但在现实中,基于追求规模经济为根本动因的商业银行的并购扩张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理论研究结果的争论,理论与现实经济活动的背离,使得规模经济问题成为了一个谜。
二、规模经济之谜的解释:理论再阐释
对于规模经济之谜,许多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讨。Berger和Humphrey(1994)认为,大银行和小银行有不同的成本方程和成本参数,利用同一参数有可能分不出各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状态的差异。后来许多学者克服了这个困难,利用非参数法进行研究,仍然没有得到统一的结论。Berger、Mester(1997)分析了商业银行规模效率不同的原因,认为效率概念、衡量方法技术以及银行市场、银行监管的差异,造成了现实研究成果的不一致。还有人认为,不同的规模效率衡量模型是产生规模经济之谜的原因。但是,即使使用同一方法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还是不相同。
所以,我们必须从更深入的层次考察这个问题。众所周知,商业银行是承担风险、经营风险的中介组织,因此,考察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必须从商业银行的风险特性入手,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投入产出、成本以及规模因素。
(一)风险与规模经济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特性决定了风险在商业银行行为中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数关于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讨论只注意到了投入产出要素,而忽略了风险因素。而且以往研究银行规模经济时,一般都要假定金融机构经营行为是风险中性的,但深入的研究表明,银行并不是风险中性的。这种被忽略的风险因素,或许恰巧能够揭示商业银行规模经济之谜。
众所周知,随着商业银行规模的扩大,商业银行资产多样化的程度随之增加,这些多样化的资产使得商业银行风险分散化,从而从整体上降低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边际成本。风险管理成本的降低,一方面减少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使有限的资源从风险管理领域中转移出来,转向更高收益的资产,提高了商业银行的收益。这样,随着商业银行规模的扩张,商业银行平均成本不断降低,收益不断提高,逐渐出现了规模经济的特征。
然而,风险管理成本降低带来的好处不是无止境的。规模扩张带来的风险管理边际成本的降低往往会诱使商业银行主动去承担更大的风险,利用低风险成本的优势,主动降低资产质量,以提高银行整体的预期收益。随着低质量资产在商业银行总资产中比重的增加,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加大,风险管理的成本增加,这些风险管理的额外成本将最终降低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性。
因此,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性往往取决于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即风险管理资源耗费与风险管理成本节约之间的衡量,而规模经济点正是风险管理收益和成本相抵的平衡点。可见,衡量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时,不仅要考察投入产出关系,而且要考察风险因素这一非常重要的方面。
(二)资本与规模经济
资本作为衡量和控制风险的一个重要变量,与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密切相关。研究资本在规模经济中的作用,必须从分析资本的基本功能入手。一般来说,商业银行资本的主要功能有:(1)风险缓冲;(2)资金来源;(3)信号传递。
1.资本的风险缓冲功能与规模经济。银行资本在银行经营中起着缓冲银行风险的功能,即缓冲器功能。银行的资本水平与抵御不可预料的损失和避免清偿力不足具有直接关系。随着银行规模的扩大,一方面,银行资产多样化使得银行面临的风险减小,同时,银行综合风险管理的实施,使得大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加大,资本需求量大大减少,从而降低了银行风险管理成本;①另一方面,随着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大,银行在资本市场上快速筹措资金的能力大大加强,使得大银行在面对紧急资金需求的时候,很容易以较低成本获得资金帮助,从而大大降低了挤兑风险与风险管理成本。
2.资本的资金来源功能与规模经济。银行资本的资金来源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总的经营基础投入资本,另一方面是提供无固定融资成本的资金。随着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大、资产组合能力和资金筹措能力的提高,资本金作为营运资金来源的功能越来越小,从而为大型商业银行节省了更多的资本。资本金的相对减少,债务的相对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金成本,使其显现出规模经济的特性。当然,这种规模经济特性是有一定限度的。随着负债的增加,债务持有人所承担的风险加大,所要求的收益率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依靠债务取得资金的好处。因此,从资金成本上来看,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特性是有一定范围的。
3.资本的信号传递功能与规模经济。一个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公众对它的信心,而资本在维护公众信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资本规模作为令人信服的信号,传递着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和经营管理的状况。在资本市场上,资本充足率作为银行控制风险能力的信号,影响着银行从外部筹集资金的成本。随着资本规模的扩大,银行对外筹资成本会逐渐降低。此外,资本规模还作为银行稳健合规经营的信号传递给监管机构,监管机构根据银行资本充足性来确定对该银行的监管力度,较高的资本充足率会给银行带来较低的外部监管成本。
总之,资本及其充足状况与银行规模经济特性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忽略资本因素考察银行的规模经济特性是不全面的,传统方法(只考虑投入产出因素的规模经济度量方法)得出的结论不符合现实情况,存在争论在所难免。
(三)资产质量与规模经济
Berger和Mester(1997)在探讨金融机构效率差异的时候,特别强调产出质量对效率的影响:“理论上,比较一家银行与另一家银行的效率应该在提供相同产出质量的银行之间进行,……,产出质量(表现为贷款质量、担保类型、信息透明度、偿还计划等)的未观测差异可能会导致效率差异被错误估计。”②随后的研究,一些学者(Hughes和Mester,1993;Mester,1996;Hughes,1996、1999;Berg,1992)开始使用不良贷款等变量来控制银行的产出质量。结果显示,银行风险状况对规模经济有显著影响。问题贷款减少,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状况将得到明显改善(BergerandDeYong,1997)。特别地,如果不良贷款与贷款损失是外生的,那么在探讨金融机构效率差异的时候必须加以考虑。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差、不良贷款偏高的现实,很大一部分是由政策因素等外生因素引起的,所以,在衡量银行规模效率的时候必须加以控制。
可见,风险、资本以及资产质量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商业银行的成本和收益,是决定规模经济水平的重要变量。相同的风险水平、资本充足状况以及资产质量(产出质量)可以将金融机构间效率的衡量放在同一平台上,避免偏差的出现和效率的错误估计。对风险、资本等因素的忽视可能正是规模经济争论的根源,其对规模经济的解释非常重要。
三、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模型:一个修正的理论框架
鉴于风险和资本因素对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特性的重要影响,笔者认为,在研究商业银行规模经济问题时,有必要将这两个重要因素加入计量方程中。
尤其在我国,将资本和风险因素引入商业银行规模经济计量模型中,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基础。首先,从理论上来说,风险和资本通过各种渠道影响着商业银行的成本、收益以及银行的经营效率;其次,从我国银行的现实状况来看,我国金融体制不健全,银行不良资产比重过大,银行面临着风险集中、资本金充足率较低的困境,风险和资本因素对银行的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作为银行风险指标,以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作为银行资本因素的代表,同时考虑风险和资本状况对规模经济的影响。
结合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效率度量的基本方法和指标,在充分考虑资本、风险以及资产质量因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衡量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理论框架体。

商业银行的战略空间、操作运营以及内外部环境,共同决定了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效率,同时,衡量规模经济效率所用的技术方法不同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企业战略是企业为了永续经营所做的筹划和谋略,是企业希望主动把握自己命运的一种主观努力。商业银行的战略空间,是银行为谋求自己的长久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对自身经营的一种谋划和选择。不同的战略选择,如风险偏好的选择,会影响银行的行为,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基本指标本文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作为银行风险指标,银行不良贷款比率越高,风险越大。

规模经济理论对操作运营因素的考虑最为充分,包括投入数量、要素价格、成本收益等各个方面。但是,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在进行实证分析的时候,常常需要把这些变量放在同一个比较平台上。例如,在运用银行资产规模时,既要考虑绝对数值,又要考虑资产质量,这就要求在利用资产规模作为解释变量时,要对其进行修正。同时,需要将资本因素作为重要的解释变量,本文以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作为银行资本因素的指标。资本充足率是一个相对比率指标,可以去除银行规模的影响,较好地反映银行资本对绩效的影响。
内外部环境通过影响战略选择,进而影响银行的经营行为,最终影响到银行的经营绩效。效率概念的差异以及衡量方法的差异,是产生规模经济度量数值差异的重要原因。但是,即使使用同一方法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也可能不同。可见,效率概念的差异以及衡量方法的差异不会是规模经济之谜的最终解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