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红经济学原理

如题所述

口红经济学
《口红经济学》讲述了在经济领域存在着大量的让人迷惑不解的经济学定律或效应。例如,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口红的销量就会增加的“口红效应”,超短裙会风靡起来的“超短裙效应”;摩天大楼拔地而起,预示着经济即将衰退的“摩天大楼效应”;80%的销售额是由占总数20%的商品创造的“二八定律”,等等。如何认识这些定律或效应?经济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全书试图从人们身边常见的事物八手,以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为您一一解读,看透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把握经济变化给自己带来的机会和风险。

书名
口红经济学

作者
经济教育研究会

译者
千太阳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年7月1日

更多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口红经济学》由经济教育研究会所著,从身边的常见事物入手,——剖析常见经济现象。冷冰冰的经济学原来可以写得如此性感。

作者简介
作者:(韩)经济教育研究会 译者:千太阳

图书目录
前言不景气时,经济会变得性感/1

1超短裙的秘密/1

2口红经济学/12

3二八定律与长尾理论/26

4极端的投机——博彩/34

5啤酒、葡萄酒和烧酒/45

米酒逆袭,烧酒倒台/53

6整容还是整形?/57

7摩天大楼效应/63

8避孕套经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7
“口红效应”源自海外对某些消费现象的描述。每当经济不景气,人们的消费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商品,而口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作用,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经济危机之下,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和消费行为等都发生了变化,普通消费者个个都变成了砍价高手,经济危机也使得如口红这类的廉价化妆品和文化类的产品出现了大卖。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首次提出的“口红效应”经济理论。
2008年的世界性经济金融危机,给“口红”带来了市场。美国媒体称,口红、面膜的销量开始上升,而做头发、做按摩等“放松消费”也很有人气,这与其他大宗商品和奢侈品的低迷销量呈现出鲜明的对比。全球几大化妆品巨头的销售额证实了这一观点,其中包括法国欧莱雅公司、德国拜尔斯多尔夫股份公司以及日本资生堂公司等。欧莱雅公司2008年上半年销售额逆市增长5.3%。“口红效应”开始显现,而“口红效应”这一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理论也在海外媒体上不断亮相。
在经济萧条时期,人们的收入和对未来的预期都会降低,这时候首先削减的是那些大宗商品的消费,如买房、买车、出国旅游等,这样一来,反而可能会比正常时期有更多的“闲钱”,正好去购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从而刺激这些廉价商品的消费上升。经济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可以利用这一规律,适时调整自己的政策和经营策略,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的负面影响。
在中国国内,“口红效应”一词的走红,源自中国电影行业的一场讨论。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那时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沉寂趋冷,好莱坞的电影却乘势腾飞,热闹的歌舞片大行其道,给观众带来欢乐和希望,还让秀兰·邓波儿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有人因此认为,中国电影也可借“口红效应”,找到一次逆境上扬的机会。同时也有学者指出,由电影借“口红效应”推广开去,其他文化娱乐产业也可以从“口红效应”中获益。
日本市场调研机构近日发布的消费统计数据显示,虽然其他行业走冷,游戏机行业中的任天堂和索尼PSP,却销量大增,其中很大一部分将作为圣诞节和新年的礼物,成为日本玩家迎接新年的伴侣。一些行业在经济呈现颓势时,反而获得更好的收益,眼下,“口红效应”一词已经伴随世界金融危机,一起步入公众视野,成为2008年末最热门的词语之一。中国国产电影和其他文化娱乐产业,都在争当那支大的“口红”。
第2个回答  2020-10-07
17年的唇膏热可以说算是时尚杂志美学教育初见成效的一年, 女孩子们也都从过去的喜欢涂“不显色”或“裸色”唇膏,变成了大街上昂首阔步涂着艳丽唇色的自信女人!

在如今经济低迷的社会,与那些令人望而止步的房价和昂贵的轿车比起来,一只小小的唇膏或是口红,实在是一件让每个女生都拿得起的小小奢侈品,就连一向不习惯涂口红的我,也抵不住时尚的大潮败了几只大品牌的经典日常色,每当自己心情很糟糕或是忙的焦头烂额时,静下心拿出一支美丽的口红涂在嘴唇上,那种宠爱自己的感觉,真的是一剂强力的安定剂,越是萎靡不振,越是需要一盏小小的明灯安慰自己脆弱的心灵。

从过去的“涂了也不会被发现”到现在的不畏惧展现自己个性的张扬,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变化,一个限量版星辰ysl的上市,牵动着网络上成百上千个试色帖,不管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向如何~唇膏的春天终于来了,我们女人觉得挺好的。
第3个回答  2020-10-07
口红经济学原理,导致口红热卖的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这是因为在美国人们认为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消费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
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尤其是当柔软润泽的口红接触嘴唇的那一刻。再有经济的衰退会让一些人的收入降低这样手中反而会出现一些“小闲钱”正好去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

口红经济学原理,每当经济不景气人们的消费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商品而口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作用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经济危机之下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和消费行为等都发生了变化普通消费者个个都变成了砍价高手经济危机也使得如口红这类的廉价化妆品和文化类的产品出现了大卖。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首次提出的“口红效应”经济理论。

2008年的世界性经济金融危机给“口红”带来了市场。美国媒体称口红、面膜的销量开始上升而做头发、做按摩等“放松消费”也很有人气这与其他大宗商品和奢侈品的低迷销量呈现出鲜明的对比。全球几大化妆品巨头的销售额证实了这一观点其中包括法国欧莱雅公司、德国拜尔斯多尔夫股份公司以及日本资生堂公司等。欧莱雅公司2008年上半年销售额逆市增长5.3%。“口红效应”开始显现而“口红效应”这一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理论也在海外媒体上不断亮相。

口红经济学原理,在经济萧条时期人们的收入和对未来的预期都会降低这时候首先削减的是那些大宗商品的消费如买房、买车、出国旅游等这样一来反而可能会比正常时期有更多的“闲钱”正好去购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从而刺激这些廉价商品的消费上升。经济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可以利用这一规律适时调整自己的政策和经营策略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的负面影响。

在中国国内“口红效应”一词的走红源自中国电影行业的一场讨论。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那时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沉寂趋冷好莱坞的电影却乘势腾飞热闹的歌舞片大行其道给观众带来欢乐和希望还让秀兰·邓波儿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有人因此认为中国电影也可借“口红效应”找到一次逆境上扬的机会。同时也有学者指出由电影借“口红效应”推广开去其他文化娱乐产业也可以从“口红效应”中获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