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带新人最烦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我感觉应该最烦人的,就是不知道任务不及时反馈,做出了事情也不认真总结,还要逃避责任

1、布置了任务,没有反馈。很多管理者布置了工作或任务后,得不到反馈。需要管理者主动寻找下属沟通工作进展。这是所有管理者都不想或不愿意增加的额外工作。不过,一般碰到这样的员工,最后的命运就是被离职。
老王认为,作为职场人,不管你是新人,还是老员工。领导布置任务后,你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反馈,哪怕你没有完成任务,也要反馈。
2、自己不会,还爱顶嘴。下属顶嘴是任何管理者无法接受的行为。去年,老王与一家公司的创始人聊天。他表示一位员工被开除就是因为老顶嘴又没有业绩。
顶嘴也是不礼貌的行为。但老王想说,如果你的领导批评你批评错了,你完全可以等领导气消后,再私下找领导沟通问题,把问题解决掉。只要你把问题解决掉,领导之前的错误批评,虽然不会当面道歉,但是可以换成其他机会,比如提拔。

3、不懂装懂,又喜欢和人争执,自己又说不出一个所以然。不懂装懂是人性的一大劣根性。很多人都是这样,为了自己所谓的面子,不懂装懂,到处乱批评。老王认为,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千万不要不懂装懂。即便懂了,你还有另一个选项——不说。总有一些人喜欢抬杠,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喜欢和人发生争执,但自己又说不出所以然,引起争执也没能把问题解决掉,反而得罪了一批人。这就得不偿失了。真正的高手从来不和人发生争执,始终都会坚持自己的原则。
4、不虚心,态度不端正。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自媒体出现后,很多人用抬杠来掩盖心虚,认为只有杠才能有存在感。老王认为,杠是一种病态心理,虚心才是健康的心态。你也只有虚心了,才能做到态度端正。任何时候,态度不端正,终将会让自己走向不归路。
5、感觉很委屈,动不动就哭。玻璃心重,无法承认一丁点委屈,动不动就哭,用哭来博得同情,让领导妥协。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你遇事就需要找人哭诉,说明你承受压力的能力几乎为0,公司不敢把重要的项目交给你。也极有可能引发领导的不满,把你的工作给你哭没有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19

.工作敷衍了事,犯了错还不服气。总是找借口为自己开脱。

一般这类新人认为错都在别人,根本原因还是定位不清楚,觉得自己呆在公司是屈才。做事自然没有很强的责任心。

他把公司当作跳板就算了,犯下的错,还要由老员工来处理,能不头疼吗?

这类新人不仅难带,更可怕的是不知道哪一天就秒辞了。自己的心血也付之东流。

2.害怕犯错,面对一点小错误也会不停地贬低自己,有很强的负罪感的新人。

新人犯错很正常,在大多数情况下,最重要的是犯错后的反应。

认真的承认自己搞砸了,诚恳的道歉,避免将来再犯类似的错误才是正解。

如果是好心办坏事,或者判断失误等小问题都是可以补救,被原谅的。

不断贬低自己,不仅会让强烈的负罪感影响工作,还会给人留下抗压能力差等不好的印象。

职场上,领导当然更希望看见越挫越勇的人。

二. 学习能力不如人意

其次,学习能力低下的新人也很让人心塞。

让人头疼的新人类型中,一定有学生思维根深蒂固,缺乏总结能力,不能举一反三,什么都要手把手教的人!

这类新人的优点是态度好,也能够将安排的事情按部就班的做好,却学的很慢,让人着急。

即使是奉献型领导,如果细致耐心的教给新人很多东西后,却不被当一回事,或者新人吸收很少,也会感到失望。

同一个问题一错再错,自己不会总结,更是会让老员工产生“浪费时间”的感觉。

面对这类新人,往往是付出迟迟看不到回报,除了觉得很累,责任感特别强的领导还会产生自我怀疑。

三. 亟需提高的沟通技巧

1.害怕主动交流,更害怕和领导交流。

大部分刚刚进入职场的新人,最紧张的时刻大概就是和领导谈话的时候了:

不仅感到头皮发麻,语无伦次,甚至领导嘱咐的工作还没有彻底领会,就点头示意自己理解了。

而在工作的时候,由于工作经验少,不清楚自己的任务,思维混乱,又没听懂领导的具体要求,工作起来更是毫无头绪,一团乱麻。

U盐君的建议是,新人一旦在项目上取得进展时,要尝试主动让上司进行检查和指导,不懂就问,做到及时反馈。

最好在每一次与领导的沟通中,明确自己需要得到的信息。

如果事后,还不是很清楚工作该怎么完成,那就找一个有相关工作经验同事,请求他给予一些指导。

2.不懂拒绝,任务规划一塌糊涂

一个热血沸腾的职场新人想要尽可能的表现自己可以理解。但要是通过包揽不同上级派发的所有任务来展示这一点,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如果你对每一项任务都说“是,我愿意做”。总有一天,你的任务清单会超出你的能力范围,你会感受到崩溃的滋味。

一开始,就要懂得分清手中任务的重要程度,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适当拒绝一些任务。

如果手头上的任务已经太多了,你觉得每一样都很紧急,那么你就得去找领导帮忙,他最清楚你应该先做什么。

合理拒绝任务,适当寻求帮助不代表能力不足,而代表你是一个有计划,有规划的人。

四.尴尬的职场社交水平

最后,不明白职场社交规则的新人们,让本就艰难的职场生活多了几分尴尬

· 太热情,不懂得把握适度的距离

有些实习生,刚进门就追着一点都不熟的同事这个喊姐姐,那个喊哥哥。

想尽快与同事熟络可以理解,但最好以更不尴尬,更温和的方式,渐进地与同事搞好关系。

做一个脸上挂着友好笑容,勤沟通,办事麻利的新人更简单,也更受欢迎。

总而言之,就是要把握好让人舒适的那个度。

· 太个性,不合群

95后职场新人仿佛都天生傲骨,不愿刻意讨好领导,不忍气吞声,面对不合理加班、职场站队等情况及时表达据理力争,个性十足。

而80后、90后的好友通过率都近七成。

做法独特让别人不敢为伍,又偏偏对社交要求很高,这样难以接近的职场新人,又怎么能很好的与团队配合呢?

第2个回答  2022-12-19

1、夸大自己,说大话

其实有很多职场新人,为了让自己的老板注意到自己,就不停的吹嘘自己,然后开始说一些大话。这样的人会给人一种特别浮夸的感觉,而且他们的实际能力却远远不如他们所说那样,让人非常的失望,并且非常的气愤。

2、耍小聪明,逃避责任的

职场当中,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工作负责,也要为自己的工作承担,遇到工作就推卸,这样的新员工是得不到同事和老板的认可的,并且这样的新人也会给人一种特别讨厌的感觉。

3、喜欢阿谀奉承的

有的职场新人到了公司就开始各种的巴结别人,在工作上很少下功夫,而是每天围在领导的身边说一些甜言蜜语的事情

4、不懂装懂的

对于一个新人来说,刚开始不懂很正常,那么作为前辈肯定会积极去教,但是,最怕那种讲的时候说懂了懂了,做的时候啥也不会,比较自傲。

5、摸鱼的

作为公司的老人呢一般对公司都是比较尽心尽责的,对新人也是比较负责的,也非常用心去教,那么有些新人呢可能意不再此,或者觉得这个东西没啥好学的,就很敷衍,交代的工作也不认真负责,这也是让人挺烦的。

第3个回答  2022-12-19

公司带新人是挺烦的,很少有人乐意带新人的原因,我大致归纳了几条,有说得不对的望大家谅解:

1、不勤奋,不主动学习,不主动找活干。踢一脚动一动,不知道主动去学习,自己不想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2、做事没有计划。领导如果安排了工作任务,走一步算一步,走到哪步算哪步,不问清楚时限。
3、请示没有层次。遇到请示的事,我见过好几个说了一半被打断的,因为别人听了半天,根本没明白他要干什么,打断后重新组织语言,说得更乱了。
4、听不懂,理解能力不强,遇到问题不及时反馈。对工作安排和操作要领,聪明人都是一点就透。有的新人则是一脸茫然、一头雾水,任你手把手地教,也理解不了。

第4个回答  2022-12-19

带新人最倒霉的肯定是那个“师父”,他的烦恼往往来自两方挤压,领导的无理要求和新人的“不上道”。我们得从三个维度去看待这个问题,站在公司角度、带训人的角度以及受训人的角度。

站在带训人,为什么觉得带新人烦?

1、教会徒弟没师傅。首先,老员工会觉得,我为什么要带新人啊?带新人对我有什么好处?教会了徒弟,他一脚把我踹开怎么办?再者,我辛辛苦苦带了徒弟,公司会感谢我吗?会给我发奖金吗?如果都没有,我为什么要带徒弟呢?

2、新时代的徒弟都不会尊重师傅。虽然我服从了公司的安排带新人,但是个个新人眼镜都长在额头上,好像谁欠了他们一样。既然是这样,那我为什么要教本事还要受气呢?

3、虽然说师傅要教东西,但应该是师傅领入门,修行看自己。小徒弟好像没有带脑子出门一样,什么事情都要一字一句教到位,他不会自己思考的吗?每天只想着我去投喂,他自己不会往前走多两步吗?

站在受训人角度,为什么觉得参加新人培训很烦?

1、师傅怕我抢饭碗,所以教东西总是教一下落一下。很多东西都不明白为什么这样操作,不懂得底层逻辑。

2、师傅都是给打下手的工作去做,感觉自己在浪费青春,所以都不想干了。核心技能的东西全收在自己的腰包里。

3、有些师傅言语都很刻薄,每每向她求助都不会帮忙,反而调头去找主管投诉了。我曾经遇到一个案例,一位00后的小妹妹跟我吐槽,说带她的那位师傅直接跟她说,我只教一遍,不会你自己看着办。哪怕后续在请教这位师傅的时候,也是没声没气,小道消息了解,这位师傅经常到上级领导投诉徒弟做得不好。

站在企业角度,为什么觉得带新人烦?

1、因为成本高,投入产出比低。带新人需要花费的培训费,适应期都很长,没有办法直接转换成劳动价值,中间产生的成本很高。

2、新人稳定性很难控制。新人前几个月的培养期、适应期好不容易度过了,却发现员工已经离职了。

3、要去推动老员工开展待新培训非常难。很多老员工不愿意去带新人,浪费时间,把教人的时间腾出来,活都干完了,何必去教人呢?

那如何破局?

1、建立完善的导师制,既要说明师傅徒弟的权利与义务,更要说明导师制的奖惩机制。推动初期,建议以奖为主,先把思想扭转过来,再开展相关的落地方案。

2、重视优秀导师的奖励。在各种场合宣贯导师制,表扬导师发挥的巨大价值与作用。在企业中形成尊师重道的文化,注重教师节等节日的宣导。

3、推行双线培养及管理机制,即培养受监控,即一位导师带一位徒弟,在制定培养计划时需要得到部门负责人的同意后方可执行。培养评价双线评价,也就是导师要对员工评价,员工也要也要对导师进行评价,同时部门负责人要对两位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4、做好培养计划,实施培养跟踪机制。培养计划除了学习计划以外,也要做好工作计划,做是最好的学。做好过程管控,定期开展考核及面谈,保证徒弟在过程中受到重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