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能够倒逼职场改变吗?

老板的饼,00后yue了。即将毕业的00后石丹有过三段实习经历,每次投简历前“反向背调”是必做功课。如今,伴随00后求职需求增多,“反向背调”成热门词汇。同样被此群体带火的话题,还有“画饼学失效”“辞职拎包即走”“拒绝职场PUA”等。相比85后、90后,00后在职场中更注重个体感受,更敢于表达自我感受与对抗不公平,对工作的要求更多元。

     一年一度的毕业求职季,绕不开的话题就是择业和职场现状。俗话说得妙【每一代人都每一代的择业观,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的坚持。】,面对着即将大批涌入职场的00后新新血液,相比于85、90甚至95后更加注重搞钱的职场心理来说,00后明显“不走寻常路”,那我们不妨大胆预测一下,00后能否成为一股崭新的力量倒逼职场改变吗?

     【拒绝职场PUA】

     其实95后的职场人就已经逐渐开始全方位的抗争了,职场PUA堪称【职场天坑,万恶之源】正是要团结起来,才能对抗这种病态的打压和无休止的惊天大饼。

     00后在职场中显示出了更加鲜明的个性,他们更加明确:劳资是来上班的,上班是来赚钱的,不是来听你狗叫的。【画饼学宣告失败】注定了一部分领导要开始思考新的沟通方式,这就是改变的开始。

     比如我曾经的一位领导,她奇葩的认为年轻职工都是傻子,不需要跟他们认真说话,结果可想而知,被年轻职工重新教做人了。

    【说走就走的辞职】

     00后辞职起来真是像龙卷风,上周还在带的一个实习生弟弟,这周就拎包走人了。说是领导不说人类的语言,他才不受这份气。本来觉得是一次冲动离职,谁知道他跟我说已经【反向背调】了这个领导,人品跟衣品一样差,而且他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表示怀疑,决定先走为敬,听得我目瞪口呆。他甚至跟这位领导也直说了,领导直接怀疑人生。这位弟弟是真勇,经此一役,领导现在跟我们说话态度柔和了一大截~仔细想想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改变呢?

    【拒绝加班】

     下班之后手机直接关机,这是多少职场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但是00后的友友们不仅敢,还能当面拒绝加班,这真是让我等倍感羡慕了。无偿加班?做梦。有偿加班?勿扰。下班临时电话?拒接。00后力争不让加班成为理所当然,努力到让人泪目。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愿世界上再无加班~额?什么声音?哦原来是我给自己点的梦醒时分~


    最后,温馨提示正在求职的小伙伴们,签约千万忌盲目,可以提前【反向背调】①咨询靠谱的老师学姐学长小伙伴。②从企业查询网站上看规模、老板背景、有无官司纠纷。③对比同类企业的同类岗位,不要死磕一家。④多泡泡相关论坛、官网、贴吧,也可以在知道上提问,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祝00后小伙伴都能找到心仪的工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26

00后普遍比80后、90后更早接触职场,很多人在大一就频繁实习,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赛道中刷经验值。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认识了社会,锤炼了自我,提升了能力,也充分展示了年轻一代的职场观念:更追求自我实现的求职导向、更平等的职场人际关系、更自我驱动的工作内容、更宽松自在的职场氛围。

对个性和诉求的更高期许,也让00后对无效加班、上司画大饼和PUA、酒桌文化、薪酬与付出不对等、性别歧视等职场现象,容忍度更低。他们可以为热爱的工作自我施压、热情学习,也会在感受到不公、受了委屈时,“敢说敢做”。比如他们有在社交和视频平台上吐槽的习惯,也敢于辞职甚至裸辞。

我相信,多数人对这届年轻人带来的崭新职场观是不吝于褒扬的。这同样是时代社会的进步。他们追求平等务实,也敢于活出年轻人的精气神,让人欣慰又振奋。

因此,当00后遇到找工作困难、承受心理压力时,社会不能总以刻板印象和偏见指责他们,一味要求他们“放低姿态”“磨平棱角”去顺应现实,拥有更强的耐性和忍劲;用人单位不能以就业形势不好为由,要求应聘毕业生让渡正当权益,尤其是在薪酬、社保、休息权等方面对应届毕业生进行压缩克扣。

这离不开相关制度设计和职能部门的监管,需要充分释放市场的用人需求,和用人单位的依法守规——我们已经看到很多这方面的努力和进步,但确实也需要毕业生们理性评估理想和现实的距离,掌握一些认知和能力,比如平衡好眼下和长远、生存和爱好、就业和择业的关系。能找到热爱、有价值又收入符合预期的工作或方向当然好,如暂有缺憾,学会取舍也是智慧。

作为过来人,我也想对可能正处于焦灼状态的年轻人们说一句真挚的人生感悟:只要你努力过好当下,生活必不负你。别太担心,一代代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第2个回答  2022-04-26

求职择业,每代人都有追求和坚持。被打上各种标签的00后,在求职中也展现出独特个性——他们可以称得上是最具备职场平等观念的一代人,普遍认为员工和企业就是合作关系。既然是合作,就应该互惠互利、互相尊重。为了公司付出一切、疯狂996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反对无效加班,拒绝PUA(精神控制),才是他们奉行的职场观。而面临毕业的求职季,这一届的年轻人甚至流行起在面试前对雇主进行“反向背景调查”(以下简称“反向背调”)。背景调查一般发生面试中,用人单位通过咨询应征者的毕业院校、前公司和其他相关人士,对应征者的背景资料进行真实性核查。这一环节多发生在社会招聘之中。然而颇具个性的00后,给传统意义上的背调来了个“反攻”——他们在求职前开始主动对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薪酬情况、企业文化等,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摸底调查”,以更全面地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为步入职场做准备。

反客为主,“反向背调”正成为00后进入职场第一步 就是一种对于用人单位的调研,最常见的就是联系已经在该单位就职的学长学姐,或者是在一些求职的网站、论坛等了解工作具体情况、薪资待遇和职位发展等。近年来,随着毕业生群体已经大部分是95后、00后,其中一部分对于用人单位的背调也是越来越多样化、细致和详尽。”

占据主动,年轻求职者们到底如何查公司老底? 据了解,在网络上“反向背调”已经被总结出不同“段位”——1.最基本的操作,是从各种网络App信息中查看公司,去招聘网站了解同类岗位;更进一步,是找师兄师姐或曾经在公司实习工作过的“小伙伴”打听内幕;进阶版的,是去薪资工具里比对薪资水平,从企业查询网站上看公司规模,查老板背景,甚至还要看公司背后的投资人及其投资逻辑。2.看风评

搜索求职界的“大众点评” 接到企业面试通知后,作为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徐凯并没有过于激动,而是选择到社交平台上打探风评。“可以搜索诸如‘XX公司值得去吗?’‘在XX公司工作是种怎样的体验’之类的问题,好多人愿意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见闻,还有人录制视频网络日志,呈现第一视角下的办公环境和工作状态。还有招聘网站还会推出‘职得去’榜单,类似于求职界的‘大众点评’,也能获取不少信息。3.摸底细

知晓用人单位的“黑历史” 尽管点评信息可以提供大量“情报”,但正在求职的人并不打算“照单全收”。对于一些知名度较低的中小型企业,他们更倾向于到“天眼查”或“企查查”等商业信息服务平台上“摸底细”。

在公司背景模块中,他们首先会查看成立日期、经营状态、经营范围等基础情况。“刚成立不久的公司,没准儿自己的架构都还没理顺,风险也就会大一些。至于经营范围,起码可以对照官网看看是否一致,再看下招聘的岗位是否跟主营业务相符。”此外,他们还会特意关注参保人数,“有的公司对外宣称有上千人,可参保人数却只有十几个人,很可能存在大量外包岗位,五险一金很难保障。”至于司法风险和经营风险,里面更是大有学问。“看法律诉讼,先确认用人单位是原告还是被告,再看具体案由,如果涉及大量‘劳动争议’,就要仔细分析是否存在拖欠工资之类的问题。一旦显示有失信被执行人、限制消费令等记录,也要重点关注。”他们还发现,经营异常、行政处罚乃至严重违法等信息,能帮助自己充分知晓用人单位的“黑历史”。

同样道理,新闻舆情也是重要线索。“如果一个企业总是负面缠身,肯定是要提高警惕的。”金融专业出身的表示,更高段位的背景调查,在于结合企业年报、投融资情况、股权结构、招聘信息、公告研报、知识产权等资料,勾勒出公司在资金实力、团队建设、技术水平等多维度的立体画像,从而推测出相应的发展前景和福利待遇。4.擦亮眼

切莫轻信“大饼”深陷泥潭

以往,很多求职者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对用人单位并没有充分了解,只是单方面接受对自己进行的背景调查。而现在,越来越多求职者有了风险防控的意识,开始主动去调查用人单位的情况,这是一种进步,也确实非常必要。如今一些行业准入门槛并不高,成立一家公司很容易,注册资本也不需要实缴而是认缴,求职者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能被看似唬人的数字给蒙骗,也不要轻易相信用人单位画的“大饼”。“求职过程中,起码先弄清楚用人单位的主营业务,特别是风险比较高的行业,更要多方求证,审慎决策!

钟情“反向背调”的年轻求职者,用自我表达为职场带去新风气 从“反向背调”开始,这届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主体意识,为职场带来新风气。面对许多固有的职场传统,这一批毕业生正以锋芒毕露的方式进行反抗。渴望平等、追求自我表达、重视自身合法权益、敢于提出反对意见……这一切也会慢慢倒逼着企业去作出改变——规范化经营、优化工作环境、重视应聘者的权益,从而营造出更为合理的职场环境。

第3个回答  2022-04-26

求职择业,每代人都有追求和坚持。被打上各种标签的00后,在求职中也展现出独特个性——他们可以称得上是最具备职场平等观念的一代人,普遍认为员工和企业就是合作关系。既然是合作,就应该互惠互利、互相尊重。为了公司付出一切、疯狂996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反对无效加班,拒绝PUA(精神控制),才是他们奉行的职场观。而面临毕业的求职季,这一届的年轻人甚至流行起在面试前对雇主进行“反向背景调查”(以下简称“反向背调”)。
背景调查一般发生面试中,用人单位通过咨询应征者的毕业院校、前公司和其他相关人士,对应征者的背景资料进行真实性核查。这一环节多发生在社会招聘之中。然而颇具个性的00后,给传统意义上的背调来了个“反攻”——他们在求职前开始主动对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薪酬情况、企业文化等,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摸底调查”,以更全面地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为步入职场做准备。
反客为主,“反向背调”正成为00后进入职场第一步
临近毕业季,来自浙江某高校的硕士应届生周旭,陆续收到来自多个“大厂”的入职offer。而凭借着前期对各个企业所做的详细“背调”,他在5家企业的面试过程中,“基本上所有的问题都在掌控之内”。
其实,早在去年6月的秋季招聘开始前,周旭就已经明确自己对企业的要求,对企业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多方位了解,并按照重要性从高到低排序:地点、行业、平台大小、薪资水平以及企业文化背景。基于这一首要需求进行筛选后,摆在周旭面前的就只剩下了五六家企业。而在这剩下的企业各方面条件相差不大时,他最终选择入职一家自己认为更具活力和创新性的公司。
周旭的求职经历不是个例。
北京某重点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陈苒在求职前,也为自己今后的就职环境作了设想。她向往比较轻松自由的工作环境,于是排除了大量的传统公司。而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为提升专业能力,她最终将目标放在互联网“大厂”以及知名会计事务所。在此基础上,她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收集事务所的信息——不仅从官方网站上查询资料,也在各种不同类型的App中搜寻更多来自于员工的分享;另一方面,她利用假期在这些事务所中实习,亲身感受了工作环境、了解了工作内容。借此,她最终和心仪的事务所签订协议并即将正式入职。
那“反向背调”在这届毕业生求职中常见吗?
一位地产行业的HR称,在2022届高校毕业生的校园招聘中,00后对盘问雇主信息表现出明显的热情,显得有备而来。不仅打听公司的细节,还有人反问面试官的职业履历,更有人对现场所获得信息与事先掌握信息进行对比,来印证信息的可靠性。
湖南大学辅导员于涵宇也表示,这种情况在毕业生中间一直都有,“多年来我们在就业指导中也经常会鼓励学生去做‘职业访谈’,就是一种对于用人单位的调研,最常见的就是联系已经在该单位就职的学长学姐,或者是在一些求职的网站、论坛等了解工作具体情况、薪资待遇和职位发展等。但是近年来,随着毕业生群体已经大部分是95后、00后,其中一部分对于用人单位的背调也是越来越多样化、细致和详尽。”
占据主动,年轻求职者们到底如何查公司老底?
那年轻求职者们到底是如何对企业进行“反向背调”呢?据了解,在网络上“反向背调”已经被总结出不同“段位”——最基本的操作,是从各种网络App信息中查看公司,去招聘网站了解同类岗位;更进一步,是找师兄师姐或曾经在公司实习工作过的“小伙伴”打听内幕;进阶版的,是去薪资工具里比对薪资水平,从企业查询网站上看公司规模,查老板背景,甚至还要看公司背后的投资人及其投资逻辑。

第4个回答  2022-04-26

00后不能倒逼职场改变,能够改变职场的是掌握职场主导权的用人单位。

00后确实更加崇尚个性化,但是也是因为大部分人的父母为他们创造了较好的家庭基础条件,他们工作不再是因为挣那点工资,他们会更多的考虑工作本身的价值和自己的兴趣爱好,所以00后看起来更加崇尚个性和自由,但不是所有00后都是这样,总有家庭条件一般的,这份工作你不想做,不代表所有人都不想做,总是有人愿意做的,既然这样,企业就还有都选,职场改变就基本很难实现。员工想要倒逼职场改变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00后确实比80后90后有更多的资本,接触了更多的信息流量,知道了更多的职场规则。有些00后在正式进入职场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些实习经历,知道了一些经典的套路,不再相信领导的画饼,更注重实际到手的收益,但是00后挑剔环境,不代表所有求职者都挑剔环境,职场不可能因为少部分求职者改变。如果00后不愿意做这份工作,80后90后还是可以做这份工作的,而且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么有个性的,总有一些人是愿意适应现在的职场环境的。

我认为能够改变职场环境的只有企业主,如果00后成为了企业老板,对企业的管理有新的改变,职场才有可能改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