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如题所述

(一)、合理分组,优化组合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存在着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能最大限度的互补学习、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我们在编组时注意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使组内优劣互补,组外水平相当。每小组6人。小组内的搭配要兼顾男女比例,智力、能力的优劣和兴趣爱好的差异,根据成绩可以分成优良差三类。并按照成绩名次的先后分成1----6学号,1号和2号相对并且坐在小组的中间,3号和4号、5号和6号分别相对,这样方便对子合作和小组合作。并且选出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
(二)精编导学案,方便学生合作学习。
平时我们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抓住语文学科学习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契合点,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设计,将学生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达到学习目的。
(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力提高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鼓励积极参与,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要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真正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导应恰到好处地在课堂教学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比如,在文言文教学中,第一步:组内合作学习,我让学生按:读准字音→读通文意→读出情感步骤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并提出比赛要求:每个小组随机选派任何一个组员参加全班的朗读比赛。学生就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认真有序地进行。往往每个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都会不一样,有的小组采取组内分任务,即每人负责文章的一部分,分别带领组内成员学习朗读,有的采取小组长指命某人带领大家学习,也有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学习,从而很好实现了小组学习的目的。
第二步,组内合作学习翻译课文并展示。在这个过程里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认真翻译课文,疏通文意,并商讨最佳展示方式,学生在这个过程里按照老师要求认真理解字词句,合理分派任务,体现出来良好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融入竞争机制,优化合作学习
有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纠正、提高、深化的作用,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
比如:前文所说的文言文朗读比赛就是很好地例子。通过比赛,学生认真倾听,互指不足,使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更扎实了,学生也特感兴趣。还有小组展示后打分评比也极大了促进学生参与的热情。
(四)、建立灵活评价体制,鼓励后进生参与合作学习。
在教学实践里我发现学号靠后的也就是成绩不好的同学往往学习的兴趣不浓,很多时候会游离于课堂学习之外,学习是优等生的事,展示是优等生的特权,他们更多时候甘于处于观众的位置。这样下来一堂课热热闹闹的上下来,演员也就是那几个成绩好的同学,从而形成一种虚假的繁荣。为了实现最大面积的合作学习,我采取了按学号给分的方法,即展示同学的学号是多少,那这个小组就可以得多少分,如果多个同学参与展示,那么这些同学的学号总和就是小组得分。而且学号靠后的同学补充别的小组发言的话会加倍得分。这个方法就像一把熊熊大火燃起了所有同学的学习热情,而且在小组内他们更关注学号靠后的同学的学习情况,并热情的帮助他们,小组合作学习从而更有效了。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粗浅认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性学习,采用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在遇到问题时,通过集体讨论,要求每位学生先从自己的思考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见解,这样可以极大的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思维创造能力。同时,学生学会合作,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夯实了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31
小组学习,主要是通过互相讨论共同学习的这种方式,让学生都能够积极的融入到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来,初中语文教学模式越来越趋近于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小组学习的理念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思考,来完成语文教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