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女子的各种称呼,比如贵妃,还有其他吗?求按大到小排列。

如题所述

在古代,我国的妇人也有着三六九等之分。就贵妇人而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夫人——在周代“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到汉代,列侯的妻子称“夫人”,列侯死,子复为列侯,称“太夫人”。汉代皇帝的妾也称“夫人”。唐代诸王的母或妻及妃,文武官一品和国公的母或妻及妃为“国夫人”;三品以上官员的母或妻为“郡夫人”。宋一品、二品官员之妻皆封“夫人”。清代则封宗室贝勒至辅国将军之妻为“夫人”。在古代,“夫人”有时也是对妇女的一种敬称。现在,“夫人”一词已常被用来作为朋友间问候的客套词。  淑人——宋徽宗时定制。文官正、从三品的祖母、母、妻各封淑人。明清制三品及宗室奉国将军之妻为淑人。  硕人——妇人封赠之号。宋政和初年定命妇等级,大夫以上封硕人。  令人——宋制,内命妇有奉恩令人等封号,为正六品。外命妇之号有九等,令人居第五等,大、中大夫以上的妻子封令人。  恭人——在令人之下,自中散大夫以上至中大夫之妻封之,充为六品。明清为四品官之妻的封号。清又以奉恩将军之妻为恭人。  宜人——宋代正和年间始有此制,文官自朝奉大夫以上至朝议大夫,其母、妻封宜人;武官官阶相当者同。元明后,改依其子或夫官品受封,元代七品封宜人,明清五品封宜人。  安人——在宜人之下,自朝奉郎以上至朝散大夫之妻封之。明清则为六品官之妻的封号。  孺人——据《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宋代为通直郎以上之母或妻的封号,则为七品官母或妻的封号。旧时也通用为奴人的尊称。  上述贵妇人的称谓,按宋代政和二年定命妇的等级由下而上的排列是:孺人、安人、宜人、恭人、令人、硕人、淑人、夫人。  太后见到皇帝、皇后、妃嫔时,太后自称“哀家”,称皇帝“皇帝”,称皇后“皇后”或小名,称妃嫔封号+品级(如:芳妃、华嫔、怡贵人)或小名;皇帝自称“儿臣”,称太后“母后”;皇后、妃嫔自称“臣妾”,称太后“太后”。 皇帝见到皇后、妃嫔时,皇帝自称朕,称皇后“皇后”或小名,称妃嫔封号+品级或小名;皇后、妃嫔自称“臣妾”,称皇上“皇上”。 皇后见到妃嫔时,皇后自称“本宫”,称妃嫔封号+品级或“妹妹”;妃嫔自称“臣妾”或“妹妹”,称皇后“皇后娘娘”或“姐姐”。 妃子见到低等妃嫔时,妃子自称“本宫”或“姐姐”,称低等妃嫔封号+品级或“妹妹”;低等妃嫔自称“嫔妾”或“妹妹”,称妃子“XX娘娘”(如:婷贵妃娘娘、清妃娘娘、欣嫔娘娘)或“姐姐”。 高等妃嫔见到低等妃嫔时,高等妃嫔若是妃子或可以自称本宫的高等嫔妃(妃子指妃或妃以上的宫嫔;而可以自称本宫的宫嫔,旁人也可以叫做娘娘,是什么品位则是人定的了),那么称呼同上。高等妃嫔若不是娘娘,那么,高等妃嫔自称“本小主”(若是贵人,也可以称本贵人,要看高等妃嫔的品级。如:本贵人,本常在)或“姐姐”,称低等妃嫔封号+品级或“妹妹”;低等妃嫔自称“嫔妾”或“妹妹”,称高等妃嫔封号+品级后边儿再加个小主(如:韵婉仪小主或婉仪小主)。 大致就是如此,不同朝代略有不同。 这个比较复杂,各个朝代不太一样,书面记载的称呼和私人生活更是不同,而且个别皇帝也不同 比如风流的唐明皇就称妃子为“娘子”,称亲信为“三郎” 春秋先秦时,皇帝称皇后为“小童”;汉至宋,大部分皇帝称皇后为“子童”;明代皇帝称皇后为“梓僮”;满清早期直呼名字,入关后接受汉人礼仪 宋代也有野史记载皇帝称呼妃子会根据妃子居住的宫殿名称代指妃子,称呼殿名; 在史书记载中,大部分皇帝提及妃子时用的是封号;例如懿贵妃称“懿妃” 在生活中私下里的皇帝称呼妃子的记载很少,大部分皇帝会根据个人喜欢叫闺名或者小名,没有官方强制规定或习俗。 皇后、王妃、贵妃、答应、才人、昭仪、妃、嫔、捷妤、美人、淑女、容华 、后宫称谓 1、后、帝王的正妻。夏代帝王生时称“后”,死后称“帝”。后稷、后羿 等的“后”,都是君长的意思。 商代君主生前称“王”,死后称“帝”。在商代,“后”开始成为君主配偶 的专称。 《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 2、皇后:皇帝正妻的称呼,始于秦朝。历代相袭。 3、王后:国王的正妻。 4、皇孋:皇后的别称。《后汉书。皇后纪赞》:“祁祁皇孋,言观贞淑。” 5、元妃、元嫡:国君或诸侯元配夫人的称号。《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 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 6、元后、元配:帝王的正妻,元配皇后。《明史。后妃传二》:“穆宗即位 ,礼臣议:‘孝洁皇后,大行皇帝元配,宜合葬袝庙。” 7、女主:女子为君者,多指临朝执政的太后。《史记。吕太后本纪》:“太 后女主,欲王吕氏。” 8、君妇:君主正妻的称呼。 9、梓童:皇帝对皇后的称呼。 10、慈壶、慈闱:对帝王母亲或皇后的敬称。宋范成大《丙午东宫寿》诗: “晨昏两慈壶,诗礼一贤王。” 11、中宫:皇后的住处,代称皇后。 12、国阴:后妃的别称。古代称男为阳,女为阴,所以帝王的后妃称国阴。 13、御妻:帝王之妻,也叫“御女”、“女御”,位在世妇之下。《礼记。 昏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 听天下之内治。” 14、天下母、天地母:都是对皇后的敬称。《汉书。元后传赞》:“及王莽 之兴,由孝元后,历汉四世,为天下母。” 15、娘娘:皇后或宫妃的称呼。 16、坤极:皇后的别称。《后汉书。梁皇后纪》:“梁小贵人宜配天祚,正位坤 极。” 17、妃:对皇帝的妾及太子、王、侯的妻子的称呼。 18、妃子:皇帝的妾,地位次于皇后,在诸妾中地位较高。 19、妃嫔:帝王妾侍的统称。唐杜牧《阿房宫赋》:“妃嫔媵嫱,王子皇孙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历代帝王妃嫔众多。《礼记。昏义》:“古者,天子 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秦始 皇灭六国,尽收其宫女充实内廷;汉武帝妃嫔有昭仪、婕妤等四级;晋武帝有宫 女近万人;康熙有妃嫔五十一人。 20、嫔、九嫔:皇宫中的女官名,也是帝王的妃子。嫔,也称嫔妇。《周礼 。天官。内宰》:“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九御亦即九嫔。据说,宫中 女官九人一御,九御八十一人。历代多用其制,但名称不一。唐代以昭仪、昭容 、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新唐书。后妃传》) 。 21、妃嫱、嫔御、嫔嫱:宫中的女官,天子、诸侯的姬妾。妃嫱地位高于嫔 御。 22、贵人:宫中女官,妃嫔的称号。东汉光武帝始置,其地位仅次于皇后。 此后,历代沿用其名,但地位的尊卑并不相同。例如,清代贵人位在皇贵妃、贵 妃、妃、嫔之下。 23、贵妃:妃嫔的称号,在皇帝姬妾中地位最高,仅次于皇后。南朝宋武帝 时始置,与贵嫔、贵人号称三夫人,位比相国。隋以后历代均沿置。 24、贵嫔:宫中女官名,也是皇帝的妃子。魏明帝时地位仅次于皇后。以后 ,历代多沿用,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25、德妃、贤妃:宫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嫔的称号。唐时为正一品。 26、淑妃:宫中女官名,三国魏明帝始置。当时地位较高,仅次于贵嫔和夫 人。以后历代多设置。 27、太妃:已故皇帝的遗妃。清制,皇帝的祖父或父亲遗留的妃嫔,分别称 皇贵太妃、贵太妃。 28、椒房:又称“椒室”。汉代皇后所居宫殿,用花椒一类的香料和泥涂抹 墙壁,取其温、香、多子之义,以表示吉利。后来就以椒房代称皇后。应劭《汉 官仪》:“皇后称椒房……” 29、淑媛:宫中女官名,三国魏文帝时始置。位在淑妃后。 30、惠妃、丽妃、华妃:宫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嫔的称号。唐玄宗开元时 置。《旧唐书。后妃传。序》:开元中,“乃于皇后之下立惠妃、丽妃、华妃等 三位,以代夫人,为正一品。” 31、少妃:先秦诸侯之妾的称呼。 32、储妃:太子妃。 33、东妃:太子妃。 34、美人:宫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嫔的称号。西汉始置。据传,汉宫妃嫔 有十四等,美人位居第五等。以后一直到明代,宫廷中皆有美人名号。 35、良娣:太子妃妾的称号,始于西汉。此后,魏晋至隋唐后宫皆沿置。 36、女君:君主的妃妾尊称嫡妻为女君。 37、内宠、内嬖、嬖人:帝王宠幸的姬妾。《左传》僖公十七年:“齐侯好 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 38、正嫡、正室:嫡妻、正妻的别称。 39、侧室、别室、别房:妾的别称。 40、继室:诸侯次妃的别称。 41、大娘、小娘:皇后与妃妾的别称。清梁章钜《称谓录》:“天子妻古称 大娘。” 42、细君:原为古代诸侯之妻的称呼,后来转化为妻子的通称。 43、夫人:周代诸侯的嫡妻。《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 夫人。”后来,诸侯之母也可称夫人。汉代皇帝的妾皆称夫人。魏晋以后,或称 夫人,或另立名号。 44、寡小君:古代国君夫人对诸侯自称的谦词。《礼记。曲礼》下:“夫人 自称于天子,曰老妇;自称于诸侯,曰寡小君。”后来臣民对别国也谦称本国国 君的夫人为寡小君。 45、内官:先秦时诸侯妻妾、宫廷女官的称号。后代多有沿用。 46、内主:先秦时诸侯夫人的称呼。后代有时也指皇后。《晋武帝立皇后大 赦诏》:“以仪刑万邦者,必须内主。” 47、少君、小君:先秦时称诸侯的妻子为少君或小君。 48、姬:古代帝王的妃妾。《汉书。外戚传》:“高祖薄姬,文帝母也。” 49、娣娰:古代帝王诸妾的合称。年长者为娰,年幼者为娣。后世娣娰也指 妯娌。 50、媵:陪嫁的妾。古代诸侯的女儿出嫁时常以妹妹或侄女从嫁为侍妾,称 为媵。 51、媵御、媵妾:随嫁的侍妾。又称媵侍、媵婢。 52、妾、侍妾:妾的本意为女奴。帝王后妃之下的侍女通称为妾或侍妾。 53、长妾、贵妾:古代诸侯有子的妾。 54、贱妾、副妾:诸侯地位低下的妾 。 55、小星:古时侍妾的别称。 56、昭仪: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汉元帝时始置。汉朝妃嫔在皇后 之下有十四等,昭仪是第一等。“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后世虽然亦多沿用 此名号,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57、昭容: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汉武帝时始置。魏晋至隋唐多被 沿用。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 58、昭华: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魏明帝始置。后世亦有置此名号 者。 59、修仪: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魏明帝始置。后世虽然亦多沿用 此名号,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60、修容: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魏文帝始置。后世虽然亦多沿用 此名号,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61、婕妤:又作婕伃。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汉武帝始置。当时有 赵婕妤、尹婕妤等。婕妤在汉朝妃嫔十四等中列第二等。后世(明代以前)虽然 亦多沿用此名号,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62、娙娥:汉宫女官名,亦是妃嫔的称号。汉武帝始置。在汉宫妃嫔十四等 中位列第三。后世沿用此称号者不多。 63、容华:汉宫女官名,亦是妃嫔的称号。汉武帝始置。在汉宫妃嫔十四等 中位列第四。后世亦有沿用此称号者,但地位不高。 64、充依:汉宫女官名,亦是妃嫔的称号。汉武帝始置。在汉宫妃嫔十四等 中位列第七。后世亦多沿用此称号,但名称略有不同。南朝宋称“充衣”,隋代 称“充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