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怎么治

如题所述

出现癌症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化疗以及中药的治疗。治疗主要是用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对于早期或者较早期实体的肿瘤来说,手术切除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方式。
根据手术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根治性的手术、姑息性的手术、减瘤手术、探查性手术以及预防性的手术;此外可以进行放化疗的治疗。
化学治疗常常是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的药物,称作综合化学疗法。大多数病患的化疗都是使用这样的方式进行。
放射线治疗效果仅仅局限在接受照射的区域之内。治疗的目标要尽可能的破坏所有的癌细胞,同时尽量减少对邻近健康组织的影响。
此外可以进行靶向药物的治疗,比如治疗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但耐药基因的出现是目前阻碍进一步治疗,提高疗效的主要障碍。
可以采用免疫疗法,主要是利用人体内的免疫机制来对抗肿瘤细胞。目前较有进展的就是癌症疫苗的疗法和单克隆抗体的疗法。
此外进行中医中药的治疗,也是非常有效的,配合手术放化疗可以有效的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促进患者的恢复,对放化疗的耐受力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29
我是怎样发明免疫助衡疗法的
2017-08-27 王立海 天使九九医学研究所
仅以此文纪念我的母亲逝世14周年
我做梦都不曾想过我会走上研究癌症之路。然而生活却是这样的富有戏剧性,在我父母先后罹患癌症之后,我意外的发现了可以迅速提高患者免疫力抑制住癌细胞的药物。说实在的,当初连我自己也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
事情还得从18年前说起:一九九九年七月末母亲被确诊为直肠癌,全家人为此焦急万分,八月初母亲做了直肠切除保肛手术,主刀的是当地有名的外科专家,病理切片显示未见淋巴转移,全家人为此而庆幸。接下来的化疗也很顺利,母亲并未出现严重的毒性反应,身体很快恢复了正常,我为母亲的康复而高兴。默默地祈祷她老人家能有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两年很快过去了,生活象往常一样平静,然而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2001年3月初父亲被确诊为肝癌,医生说已是晚期手术已经没有意义了。2001年6月2日癌魔夺去了父亲的生命,当我从北京赶到父亲的病塌前时,父亲已奄奄一息,我望着父亲原本高大肥硕的身驱竟被癌魔折磨得形同枯蒿,顿时泪如泉涌,癌症啊,你为什么竟是如此的残酷,面对着你,我们只有无奈,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亲人痛苦的离去。
一九七四年姥姥死于肝癌,一九八七年大舅死于肺癌,这几十年中癌症的魔手不断地伸向我的一个又一个亲人,他们都是清贫辛苦一辈子的老实人,到该享清福之时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父亲去逝后,我更加担心母亲的身体,到处求医问药,凡是有关癌症治疗的新方法与新药我都要问个明白,同时脑子总是不知不觉地思考有关癌症问题,并常常突发奇想,设想一些治疗癌症的方案,当时自己也认为这只不过是胡乱猜想而已。有一天我在一个杂志上看到这样的一段报道:有些癌症患者经过高烧之后肿瘤会自然消退。有的癌肿消失者则是发生在突然发生了一次过敏反应或患病毒性疾病之后。如1893年,法国一次流感过后,有的白血病人出现了自发性缓解。 这段报道对我启发很大,但最终决定我发明免疫助衡疗法的思想基础是我在长期从事证券市场分析与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的这一中国古典哲学的思维方法。
正像家里人所担心的那样,母亲的癌复发并转移了。2002年1月份复检显示母亲直肠手术吻合口处发现了癌细胞,肝肺部均出现了转移灶。听到这一消息我两腿觉得发软,因为我无法再承受失去母亲的痛苦。母亲一生坎坷,少年丧父,因战乱流离失所。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随父亲下放农村经受了不尽的苦难。记得小时候夜梦醒来常常看到的是母亲躬身劳作的身影。母亲以她瘦弱的身躯支撑着当时贫穷的家境。母亲是个勤劳善良的人,记得七十年代初,每逢青黄不接的季节,家里常常断粮,母亲用她那灵巧的手采摘槐树花,甘薯叶,做成菜饽饽,全家人常常以此糊口度日。记得一次一个远方的亲戚来借粮,母亲把仅有的40斤玉米借给了他,而我们自己家里只能用以甘薯树叶充饥。我决心就是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治好母亲的病,2002年大年三十那天,我和哥哥带着母亲踏上了漫长的求医之路,这也是我一生中所做出的一次最糊涂的决定,因为我心中很清楚母亲的病是无法治愈的,然而带着母亲能够康复的梦想,带着一个儿子对母亲无限的爱,我穿梭于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之间,凡能偿试的药物几乎都用过了,甚至多次上过江湖郎中的当,最后耗尽家中所有的积蓄并欠下了债务。然而所的努力都化作了泡影,癌细胞迅速地在母亲驱体中扩散。二OO二年九月母亲出现了肠梗阻,不得不施实造漏手术,手术后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整个上腹部长满了像砖头一样硬的肿块,四肢肌肉迅速消瘦,癌细胞无情地吞食着她的生命。为了照顾母亲我辞去了在京城的工作,日夜守护在母亲的病床前。二OO三年三月初母亲病情开始恶化,氨酚待因已无法控制住她的疼痛,母亲要求安乐死,在她的枕头下我发现了她早已准备好了的自杀药物,此情此景我肝胆欲裂,我抱着已骨瘦如柴的母亲泣不成声……
接下来是一支又一支的吗啡,先是12小时注射一次,最后是半小时注射一次,最后吗啡对她也失去了止痛效果,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经哥哥同意,一个从来没有学过医的我按照我原来的设想,将三支针剂药物注射进了母亲的肌体,四天以后奇迹出现了,母亲不痛了,并开始进食且食欲大增,我异常兴奋,认为母亲有救了。然而母亲那时肝肺已长满了肿瘤并出现了严重的腹水、全身性浮肿肝肾功能已开始衰竭,四个多月后,2003年8月5日母亲还是因肝昏迷去世。我送走了母亲,但母亲的音容却久久难以忘怀,母亲临终前那求生的目光总是在我眼前恍动,一个声音似乎总是在呼唤我要我继续探索下去!2003年8月中旬,我买来两只家兔以验证这种药物的毒性,我采用每天逐级加大剂量方法,给两只兔子注射这种药,一个月后未见兔子有明显的发蔫或其它不适症状作用。后来在我患牙龈炎时又将这种药物注射进肿痛的牙龈部位,大约四小时之后牙龈炎在出现了瞬间疼痛加重脓肿破裂后即刻痊愈。据此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种药具有推高免疫力的作用,同时没有严重的毒副作用。2003年9月末,我在一家诊所的帮助下,将这种药物注射进一名已发生转移的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肌体,四天后与我母亲同样的奇迹出现了,病人不痛了,当时患者的癌痛已经到了用可待因无法控制程度。2004年1月一个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了我的治疗,这位32岁的少妇右乳有约5x125px的肿块,当时已出现严重疼痛,但拒绝手术放化疗,用药一周后她的疼痛完全消失,四年后再检查肿瘤完全消失,这位患者现在依然健康,不仅家庭幸福而且事业有成。
2005年12月我在北京创立了北京万仁达肿瘤研究所(后更名为北京天使九九医学研究所),开始了漫长的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与实验之路。在家人的不理解、亲友及同学怀疑的目光之下,我苦苦的坚持着。可能多数人都会想,你可以治愈癌症你不很快就发了吗?然而事实上却是,很多不了解你的人以为你是骗子,而很多了解你的人以为你是疯了在异想天开。原来我偶尔还跟家人和亲友聊聊这方面的事,可当我看到他们总是一脸疑惑,后来我就干脆不再跟他们提及此事了 。2009年我把根据5年多治疗的病例的疗效与以及这些病例在治疗过程中的病症进展特征结合现代免疫学研究成果提出了免疫角色转换假说,先后投稿于国内两家著名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这个假说认为,免疫应答的过程实际上是病原物与免疫力在机体中的角色转换过程,即病原体(包括癌细胞)的免疫原性唤起人体免疫力对其从相对力量不足的抵抗到完全占领上峰的掌控角色转换的过程。虽然西医的很多疗法诸如用抗生素治疗炎症等,其结果实际上也是帮助患者实现了上述两者的角色转换,但很多时候现代医学并未认识到这一转换过程,未能认识到抗生素治疗的最终结果必须是帮助患者实现两者的转换才能实现炎症的治愈。因此改变患者免疫力与病原物的力量对比才是治疗炎症性疾病的关键。如果我们避开因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在生物学特性上高度相似、几乎没有可能研发出像抗生素杀灭病原物一样的针对性药物这一难题,依靠药物迅速推高患者免疫力改变患者免疫力与病原物之间力量对比,以期达到患者免疫力对其对肿瘤的完全掌控,则将可能实现患者带瘤长期生存甚至根治的目的。但遗憾的是俩家杂志社都没有采纳我的稿件,最令人可笑的是其中一家杂志的审稿人在与我讨论稿件的内容时竟然回答不出我的提问,说她不懂免疫学,找来她们的领导来回答,我真不明白既然她不懂怎么还有权利决定退回我的稿件。十几年的临床经验使我确信,免疫角色转换假说必将成为人类治疗癌症的全新的思路,我们发明的免疫助衡疗法与现代微创医疗结合将成为人类治愈癌症的一条可行途径。
今年8月5日是母亲逝世14周年,我的这项因她而起的研究也已经坚持了十四年,十几年来的心酸困苦楚难以言表。我知道我未来推广之路艰难而漫长,唯有摒弃金钱名利的诱惑,以虔诚献身的无私精神才能完成这一非常之事业,也只有这样才能不辱使命,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第2个回答  2017-09-01
目前治疗癌症主要有4种方法:
1、手术、放疗和化疗。在人类与癌症的斗争中,手术、放疗和化疗一直被认为是治疗肿瘤的“三驾马车”。手术和放疗只能解决局部问题;化疗虽是一种全身治疗,但目前因为受各方面条件限制也不可能杀灭所有癌细胞,而且放、化疗还能对人体造成严重损伤而且易于导致继发肿瘤。
2、癌症的分子靶向治疗。癌症的分子靶向治疗包括“靶向基因-病毒治疗”、“靶向肿瘤单抗治疗”与针对信号转导通路的靶向药物,如治疗CML的依马替尼(STI571)等。

3、癌症免疫治疗。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抗肿瘤免疫力,从而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被认为是当前肿瘤治疗领域中最具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

4、“精准医学”肿瘤治疗。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是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
第3个回答  2020-05-27
第4个回答  2020-01-1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