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关于岳飞抗金的故事,请说出两个

如题所述

一、岳飞是古代著名的反侵略民族英雄,生活在北宋南宋交替的年代。当时北方的金国出兵攻打宋朝,烧杀抢掠,遭到宋朝的反抗。从小就立志报国的岳飞从军入伍,决心反击侵略,收复被金国夺占的土地。他训练出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岳家军,在和入侵者的斗争中,屡建战功。

有一年,岳飞率军与金军在长江一带交战,打得敌人望风而逃,收复了江南重镇建康(今南京)。不久,他又率军收复了湖北河南一部分失地,大大鼓舞了宋朝军民。

可是皇帝宋高宗和奸臣秦桧一心想求和,竟答应向金国称儿称臣,每年进贡,换取可怜的“和平”。岳飞坚决反对,上书皇帝说:和议不可靠,金人不可信,我请求率军北伐,收复失地。

不久,金国果然撕毁和议,再次南侵。岳飞率领岳家军进行反击,直入中原。在郾城一战中,击垮了金国的主力军,又穷追不舍,到达了离故都汴京(今开封)不远的朱仙镇。金军统帅兀术哀叹说,这是开仗以来,最惨的败仗啊。他只好率部下渡过黄河,往北逃走了。

岳飞也准备渡河北上,彻底打败敌人,收复北方。不料宋高宗听了秦桧的话,连下12道金牌命令岳飞撤军,不准再打。后来秦桧又诬告岳飞谋反,害死了这位大英雄。岳飞抗金虽然没有最后成功,可他的斗争业绩将永载史册,受到人民的怀念。

二、建炎三年(1128)宋高宗下旨,令杜充为前卫将军,统兵6万镇守建康(今南京),韩世忠、梁红玉夫妇统兵5万守镇江,筑起金兵东侵的第二首防线。又令枢密副使岳飞兼任泰州知州,统兵3万守御江防,防止金兵从江北迂回。

转年,形势急转直下,建康守将怕死畏敌,未战先却,居然献城投降。宋高宗急颁圣旨,敕令韩世忠严防死守,不得后退,并严令岳飞御敌。金兵统帅金兀术强悍凶傲,自中原扫荡过来,一路攻城拔寨,狂妄之极。

南宋建炎四年春,岳飞率军进发常州,取得四战四捷的战绩。

一次,岳飞和金兀术在大运河南新闸附近大战,二人先是大战几十个回合不分胜负。但金兀术渐渐落了下风,眼看着顶不住了,便拨马掉头逃跑。

岳飞看得真切,他大喝一声:“哪里逃!”拍马追赶,搭箭便射,只听“嗖”的一声,金兀术的头盔落地。古代作战,主帅丢帽是大忌,这是败局的先兆。金兀术大惊,倒拖大刀,伏于马背,总算保住性命。

岳家军一路掩杀,死伤无数,陷入一片混乱。金兀术一看金兵死伤过半,只得向北落荒而逃。

岳飞拍马紧追不舍,金兀术情急之下,驱马飞跃,跨过了大运河。金兀术一阵狂奔,大约过了五里地,背后的杀声渐低,他这才敢回头看。不看不要紧,这一看,金兀术是魂飞魄散。原来岳飞也追过大运河,他连忙疯了似的逃窜。一直逃到魏村附近的金兵大营,方才觉得捡回了一条命。

金兀术跑过的地方,都留下大刀刀头划下的深印,成为一道沟。因为金兀术开始时候未回头只顾着逃,所以沟是直的。到后边他每回一次头便划下一个弯,所以后面的一段便弯弯曲曲。

岳家军捷报传进京城,宋高宗大喜,亲笔题写“精忠岳飞”四字,制成锦旗赐之。当他听说金兀术倒拖大刀逃命时,在地上划出一道数里路长的刀沟之后,说:“大宋王土,江南沃壤,岂可留蛮邦刀沟!”令常州知府挖去刀沟成河。


扩展资料

岳飞抗金背景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四月,金兵把徽、钦二帝及后妃、宗室俘虏北去,当时宋朝嫡亲宗室中只有在河北组织兵马的康王赵构和哲宗的废后孟氏幸免于难。

靖康二年五月,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靖康二年为建炎元年,是为宋高宗。历史上把高宗即位后的宋朝称为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首都后来定在临安(即杭州)。

赵构是南宋初期投降派的首领,他与其父、兄(徽、钦二宗)一样惧怕与金朝打仗,为保持皇帝的权位而一味求和苟安。赵构所信用的汪伯彦、黄潜善二人,也都是些主张逃跑和屈膝投降的人。为了笼络人心,他曾一度起用因组织开封保卫战而声望很高的李纲担任宰相。

不久就因李纲坚决主战,不符合他的苟安议和的意愿,只让李纲担任了75天的宰相,就罢了李纲的官。建炎元年九月,赵构听说金朝以傀儡张邦昌被废为借口,再次南侵已抵达河阳,也不问消息是否确实,立即准备南逃。十月初从南京(今河南商丘)出发,月底逃到扬州。

十二月金朝分兵三路南下。完颜宗辅率东路金军自沧州渡河,进攻山东,完颜宗翰率中路金军自河阳渡河,直攻河南,西路金军由完颜宗望所派的娄室率领,进攻陕西。

1129年(建炎三年)二月金军奔袭扬州,宋高宗仓皇出逃,经镇江府到杭州。九月金兵渡江南侵,赵构又率臣僚南逃,十月到越州(今浙江绍兴),随后又逃至明州(今宁波),并自明州到定海,漂泊海上,直到建炎四年夏,金军撤离江南后,他才又回到临安府。

这年九月,金册立刘豫为“大齐皇帝”,建立傀儡政权,统治河南、陕西大部地区,与南宋对峙。面对金朝的入侵,虽然南宋最高统治者奉行屈膝投降的政策,但是宋朝各地人民纷纷奋起抗击金军的残暴虏掠,而宋廷内部的主战将士亦活跃在抗金的最前线。

如韩世忠、岳飞、吴玠、吴麟、刘琦等,他们在各地抗击金兵,收复了部分失地。其间,宋军打了多场重大战役,如韩世忠的黄天荡之战,以八千人力拒金兀术十万大军四十八天;刘琦顺昌大捷,以不到二万人大败金兀术大军十余万。

其他如和尚原之战、仙人关之战、大仪之战等,众将都令金兵吃了苦头,大大鼓舞宋朝军民的士气。 在南宋的抗金将领中,岳飞的抗战态度最坚决,功绩、贡献最大,但其结局也最悲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12
12世纪,居住在中国东北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建立金国,先后灭掉辽国和北宋。北宋灭亡的那年,赵构建立起南宋王朝,后来定都临安。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赵构只知南逃,不敢抵抗,甚至一度乘船入海,不敢登陆。他写信给金军统帅宗翰苦苦哀求:“自古面临危亡的国君,或是奔逃,或是坚守。我现在已经逃无地,守无人。乞求元帅赐予怜悯和宽恕。”全军南进,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一些主战派将领,坚决抗击金兵。岳飞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员。

岳飞是河南汤阴人,出身在一个农民的家庭。童年时候,跟从名师学习武艺,能左右开弓,并成为一县无故的击抢手。他还精通兵法,喜欢学习历史。南宋初,他参加了北方人民组织的抗金队伍“八字军”。后来到开封,受到南宋抗金老将宗泽的赏识。由于他的勇敢和才干,立下多次战功,很快升为一支军队的将领。岳飞的军队见律严明。行军露宿,只许士兵睡在廊檐下。老百姓请他们进屋,他们也不进去。老百姓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岳家军”。岳家军练兵认真,作战勇敢,能够以少胜多,在突然受到敌人袭击时一点也不慌乱。金兵惧怕他们说:“推倒一座山容易,动摇岳家军的阵容很难!”

1140年,金兵又大举进攻南宋。岳飞等将领分路出击,岳飞负责中原一线,他一面派人到河北一带联络当地的民间抗金组织,一面亲率大军进击,收复了河南许多州县,驻军郾城,两军展开激战。郾城大战中,金投入精锐骑兵15000人。兀术以头戴铁盔身穿铁甲的3000“铁塔兵”打前锋,以号称“拐子马”的骑兵居左右,列队进攻。岳飞指挥儿子岳云等率军应战。将士手持刀斧,冲入敌阵,上砍骑兵,下砍马腿。双方从下午激战到天黑,宋军大获全胜,追杀金军几十里。

岳家军乘胜前进,抵达开封的朱仙镇,北方人民抗金情绪高涨。岳飞要求宋高宗下令北伐。宋高宗和朝中的奸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会威胁自己的统治,于是向金求和,并命令岳飞撤回军队,岳飞愤慨地说:“十年的功劳,一天就断送了!”1141年,宋高宗解除了岳飞等抗金将领的兵权。秦桧又派他的爪牙诬陷岳飞谋反,把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逮捕入狱。另一位抗金将领韩世忠去质问秦桧,根据什么说岳飞谋反,秦桧拿不出证据,竟厚颜无耻地说:“莫须有。”韩世忠愤怒地对他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1142年初,宋高宗和秦桧杀害了岳飞。那时候,岳飞刚39岁。

岳飞一生廉洁正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人问他:“什么时候天下才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怕死,天下便可太平!”。他一生坚持抗金,保卫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因此受到历代人民的尊敬。
他写下了《满江红》这一传世之作。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3-19
你分很厉害很牛批。
第3个回答  2018-04-11

hfguvymguguktffygygfyflkcyftkvggggg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