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唱的红豆的歌词含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1. 这歌词的含义是这样的:“还没好好地感受 雪花绽放的气候,我们一起颤抖 会更明白什么是温柔,还没跟你牵着手 走过荒芜的沙丘,可能从此以后 学会珍惜天长和地久”这段描写里女性的细腻敏感很明显。相拥看雪,牵手漫步,都是爱情中的美好画面,但“还没”一词瞬间让这些画面变成了虚幻。实际表达了悔与憾。在即将分开的时候,想起越美好的东西越容易悲伤。

2. 一般人面对不利的结果时,最易后悔。每个人都会有过这样的自我安慰。可如果真的有一次重来的机会,你真的会改变自己的做法吗?并不一定。所以林夕在词尾用了“可能”,告诉我们,过去的你不是现在的你,如果真的那么容易就领悟一切,那世上就不会有这么多烦恼。这是人生的注定,这也印证了那句听了无数次的话:人总是失去后才知道珍惜。

拓展阅读:王菲——百度百科

王菲(Faye Wong),1969年8月8日出生于北京,中国流行乐女歌手、影视演员、中国国家一级演员

1989年凭借歌曲《仍是旧句子》在香港歌坛出道,同年发行首张个人专辑《王靖雯。1992年因演唱歌曲《容易受伤的女人》而被听众所熟知。1993年在专辑《十万个为什么?》 中尝试另类音乐的风格。1994年发行专辑《天空》,并获得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女歌星奖;同年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体育馆举办18场“最精彩演唱会”,打破中国香港歌手初次开演唱会的场次纪录。1996年成为首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华人歌手。1998年因在央视春晚上演唱歌曲《相约1998》而在中国内地获得更多的关注;同年发行专辑《唱游》,通过运用颤音、拖音等技巧确立其个人风格,并于次年获得新加坡SPVA唱片畅销排行榜年度销量冠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3

    林夕:只是写歌词的时候,正在追看一套日剧,木村跟女朋友面临分手关头,女朋友神不守舍,把一锅红豆粥都煮烂了焦了。对一幕戏非常深刻於是,在寻找感情布景道具时,就红豆吧,更何况,红豆还有相思豆之称,熬烂了,真有点血肉模糊的缠绵感。所以,纔会写下“还没为你把红豆/熬成缠绵的伤口/然後一起分享/会更明白/相思的哀愁”。

    拓展资料:

    《红豆》是王菲演唱的一首歌曲,由林夕作词、柳重言作曲,最早收录于王菲1998年发行的专辑《唱游》当中。1999年这首歌曲获得了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奖以及香港无线电视台十大劲歌金曲奖。

    林夕,1961年12月7日出生于香港,原名梁伟文。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中文系,词作人,与黄伟文并称香港词坛的“两个伟文” 。

    1985年,林夕发表作品《曾经》。

    1987年,林夕填词的《无需要太多》入选1988年香港电台第11届“十大中文金曲”。

    1993年,林夕创作歌曲《红颜白发》由张国荣演唱并作为电影《白发魔女传》的主题曲,该歌曲获第三十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歌曲。

    1996年,林夕为张学友填词《你的名字我的姓氏》,作为张学友的结婚礼物。

    1997年,为王菲创作的《约定》夺得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的最佳词作奖。

    1998年林夕凭借为王菲作词歌曲《脸》夺得台湾金曲奖最佳最词奖。

    1999年为王菲创造歌曲《给自己的情书》获TVB最佳作词奖。为张国荣创作的《左右手》,该歌曲获得99年几乎所有的流行大奖。

    2008年,在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上获得“金针奖”。

    2011年6月,林夕推出书籍《毫无代价唱最幸福的歌》 。2012年2月,林夕发表书作《知情识趣》 。

    2014年5月,林夕担任安徽卫视节目《我为歌狂》第二季的首席音乐评委 。

    同年,林夕、王菲与制作人张亚东这个铁三角组合相隔11年再合作,创作歌曲《爱不可及》,该歌曲也是赵宝刚执导的电影《触不可及》的主题曲 。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6
      这首歌是对人生的年华的感慨,对爱情长久的憧憬,对爱人的相思,听着很舒服,厚重又让人有回忆的感觉

      歌名:《红豆》
      曲 :柳重言
      词 :林夕
      歌曲歌词
      还没好好的感受
      雪花绽放的气候
      我们一起颤抖
      会更明白什么是温柔
      还没跟你牵着手
      走过荒芜的沙丘
      可能从此以后学会珍惜
      天长和地久
      有时候有时候
      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
      相聚离开都有时候
      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可是我有时候
      宁愿选择留恋不放手
      等到风景都看透
      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
      (music)
      还没为你把红豆
      熬成缠绵的伤口
      然后一起分享
      会更明白相思的哀愁
      还没好好的感受
      醒着亲吻的温柔
      可能在我左右
      你才追求孤独的自由
      有时候有时候
      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
      相聚离开都有时候
      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可是我有时候
      宁愿选择留恋不放手
      等到风景都看透
      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
      有时候有时候
      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
      相聚离开都有时候
      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可是我有时候
      宁愿选择留恋不放手
      等到风景都看透
      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
      人物简介:王菲(Faye Wong),1969年8月8日出生于北京,中国流行乐女歌手、影视演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7-05
    一.概况
    《红豆》应是旧林夕代表作品之一,属情歌精品之列。它从各方面来说都极其精致。这是他在1998年王菲《唱游》专辑里推出的又一经典。

    二.结构
    但凡歌词都有一个结构,就算原来没有结构,作曲的时候也得把它做出结构来。所以说,结构是歌词的基础。现在,结构也是我们分析的基础。
    一般歌词大概可以有下几种段落:主体段(body)、主题段(theme)、桥段(bridge)、升华段 (sublime)......当然,在段落当中还会有一定的结构,我们主要讨论词的总体结构。
    《红豆》是典型pop music的结构:BBTBT。(见下)

    《红豆》 (王菲)
    -body1
    还没好好的感受 雪花绽放的气候
    我们一起颤抖 会更明白 什么是温柔
    -body2
    还没跟你牵着手 走过荒芜的沙丘
    可能从此以后 学会珍惜 天长和地久
    -theme1
    有时候 有时候 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
    相聚离开 都有时候 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theme2
    可是我 有时候 宁愿选择留恋不放手
    等到风景都看透 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
    -body3
    还没为你把红豆 熬成缠绵的伤口
    然后一起分享 会更明白 相思的哀愁
    -body4
    还没有好好的感受 醒着亲吻的温柔
    可能在我左右 你才追求 孤独的自由
    *repeat theme1+theme2

    三.音韵
    该作品押韵上十分工整的,清一色的整韵,即押ou韵。现着重点处解析如下。
    1. 还没好好的感受 雪花绽放的气候
    我们一起颤抖 会更明白 什么是温柔

    最后一句"会更明白 什么是温柔"可以是一个分句,也可以在中间加个逗号。"会更明白"押的韵是"ai",与"什么是温柔"正好押反韵(一开一闭)。此后的几段body在这个位置都有个反韵出现----这就是整首词读起来如此顺口而不沉闷,如此抑扬纯挫的原因之一。

    2.最优美的是theme部分:
    有时候 有时候 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
    相聚离开 都有时候 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可是我 有时候 宁愿选择留恋不放手
    等到风景都看透 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个theme除了特殊的最后一句,每一句都是相同的结构,牢固的结构是优美变化的舞台。
    这里最具特点的是几个变幻的"有时候",使整个一气呵成的语境产生了一种回旋上升的美感。第一个普通,第二个作为强调,在一个“相聚离开”作为呼吸之后,第三个"有时候"就不是原来的"有时候"了,在语义上应该是"都有"+"时候",我们在音韵的感觉上却仍有"有时候"的影子存在。在一个"可是我"作为转折后(这个转折里的“是”的音shi也能造成一些听觉上的回旋),第四个"有时候"出现了,但这里的"有时候"所带来的意义是一个新转折。最后的那一句里,"有时候"的影子终于消失,因为它是作为突出的"总结性发言"。想想吧,如果再在这里塞入一个“有时候”会不会画蛇添足呢?

    四.用词
    我们知道中国古诗词非常精练,可以用短短的几个字,就让你回味无穷。如何在通俗易懂的缝隙里,用更精练的方法提取得更多内涵呢?
    我们来看看林夕的“大力无敌运词功”吧!
    本词中大约用到了以下几种手法:
    A.老词新意: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B.组合新词:*雪花绽放*的气候;……
    C.词态转幻:选择*留恋*不放手;……
    D.一词多义:陪我看*细水长流*;……
    E.修饰创新:熬成*缠绵的伤口*;……
    注意,林夕很少用到生涩的字,这是他的词得以“通俗流行”的很大的原因----通俗也是需要很大功力的!

    五.跳跃的节奏
    词在音韵上有一定节奏,但其思想上的节奏更显重要。这里我们主要讲的就是思想或意境上的节奏。
    任何艺术作品,都需要有跳跃感,正是这种意境或思想上的跳跃使作品来驾驭了欣赏者,让欣赏者的情感或思想得以寄托。
    《红豆》的节奏较缓,每一次大的跳跃都很明显。这可以在主题段中看的更仔细,从几次转折再到升华:

    有时候 有时候 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
    相聚离开 都有时候 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可是我 有时候 宁愿选择留恋不放手
    等到风景都看透 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

    六.意境的组织
    其实林夕作词的歌很容易拍MTV,他的词里有很多场景化的意境(有人说他受张爱玲影响很深,善于“戏化人生”)。
    《红豆》中最初的两段,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他所设计的场景中:雪花绽放、荒芜沙丘(很典型的MTV场景吧)。环境的荒凉与浓情的温暖对比在一起,是很容易让人感动的。
    而在body3的部分,有更丰富的味道在内:

    还没为你把红豆 熬成缠绵的伤口
    然后一起分享 会更明白 相思的哀愁

    一层:雪冬 (前面交待了,听者的印象应该还在)熬汤(同样这里也没提到汤,但我们听到”熬”字肯定会想到热气腾腾的红豆汤),相依品味----温馨的场景。
    二层:缠绵的伤口和相思的哀愁----爱情的苦涩交溶在甜蜜中。
    三层:本意:苦、伤是爱情中无法避免的。但我愿意与你共同去面对;或者是只有历尽磨难才能真正体会爱情;…….短短几句话,却千百种意味在内,你可以慢慢品味。

    这些味道一路流动下来,一波三折,更有回味。这种优美的韵律感不用你细想就能感受,而如果再细细品味还能得到更多。这就是好作品的魅力所在。

    七.主题和角度
    一个鲜明的主题是使一首词最终给人留下鲜明印象的主要原因。
    《红豆》的主题是爱情,这是流行歌曲里最常用的主题。它所使用的角度是一位深情的女子,那种对爱情的细腻思索在不经意中就感染了我们。
    林夕所作的词大部分是关于爱情的,不知是商业需要所逼还是他擅长如此。但无论如何林夕寻找到新主题时,不仅技术依然娴熟,所采用的角度,也是很新颖的。《红豆》古典派的凄美便是很好的一例。

    八.定题与切题
    基本上写词一般是先定主题,再写内容,最后再来确定词的题目的。
    为词起个好名字非常重要。一首词如果没有好名字,就如同画一条龙没有画好眼睛一样,是一个很大的缺憾。
    《红豆》这个名字取得看起来太普通了,很难把人一下子就吸引过去。但就主题来说,却又是很切题的。有另外切题,又更吸引人的题目吗?似乎也想不到。
    也许是否吸引人,也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但是否切题却应该是一个硬性指标了,无论是什么样的歌词。

    这首词在林夕众多佳作中只能算是沧海一粟,但极具典型性。我们的目的不仅是复制林夕,而是学习林夕。也许这些文字,对一个的菜鸟来说,已经足够踢开一扇门了。
    第4个回答  2016-07-02
    这首歌是对人生的年华的感慨,对爱情长久的憧憬,对爱人的相思,听着很舒服,厚重又让人有回忆的感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