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师范生违约的不诚信档案绝对以后当老师的影响

如题所述

据我所知好多免师都有要违约的要求,主要是因为限制太多,工作压力大,工资低。免师要有合理的退出和进入机制,让真正喜欢教育的人进的来,有更高理想的人能出得去。不然违约会越来越多。还有哪里来回哪里去的问题,我们知道农家子弟好不容易考了大学并且分数较高,(能上六所部属免师的学校,上211没问题,一部分人完全可以上普通的985院校!)肯定不会想再回到县镇农村来当老师,因为工资太低了,最多也就是生活能自理,舆论也受不了,一个农村学生好不容易跳出农门,又被收了回来,是不能让人们接受的,实际这样操做起来是很不现实的。并且会加大乡亲们对上大学无用的意识。。还有如果部属大学毕业生都回了农村任教,那市区的重点中学又有什么人来教呢?是那些二本三本的普师毕业生来教吗?这算不算人才的浪费呢?所以完善免师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让真心投入教育行业的人能进的来,让有其它理想的人能出得去!放开就业省市,缩短工作年限限制,这是免师的长久发展的趋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7-30
而不履约又未按规定及时解约的则需承担违约责任,并退回全部补偿的费用并缴纳违约金共计8.4万元;诚信档案中记入“不诚实”记录;生源地所在教育局或人事局冻结档案,对违约者一律不签发或改派报到证。江西省教育厅师资处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从2007年开始,江西平均每年招收240名左右的免费师范生。近3年,每年的毕业生解约率在5%以内,绝大部分毕业生是诚实守信的。解约的原因主要是准备考研、考取公务员、或在北上广及沿海发达地区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江西省教育厅的做法被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反响。有舆论称:权利是建立在义务的基础上的,既然接受了免费读师范大学的权利,就应该在享受完这些
权利后去积极履行义务,这才符合最基本的社会契约精神。为了避免更多违约现象发生,顶层设计还需进一步完善:第一,加大宣传力度,从源头上降低违约率,让有意报考者深刻认识到免费师范生的权利和义务;第二,强化惩戒措施,除了执行冻结人事档案、不签发或改派就业报到证等措施外,还可通过完善征信工作、提高违约金数额等手段,让违约者在购房、贷款等问题上遭遇更多障碍;第三,完善保障机制,通过改善工资福利待遇、提高职业上升空间、完善培养机制等手段,提高免费师范生前往基层工作的积极性。而江西省教育厅师资处有关人员认为,小部分免费教育师范生申请解约是正常的,教育部在政策设计时就已经预料到有部分毕业生不能履行协议。毕竟大
学4年时间,免费师范生的思想会发生很大变化,如要进一步提高免费师范生的履约率,建议部属师范大学强化日常教育和管理,让这些学生不忘初心,坚定毕业后从教的理想信念。(记者
李菁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