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刘彻是如何一步步登上皇位的,你怎么看呢?

如题所述

汉景帝前元年(前156年。另:不是叫做前元元年,而是称“前元年”,汉景帝在位时曾三次改元,但是没有建立年号,分别称前、中、后某年)某天,刚刚登基不过数月的汉景帝刘启得到喜讯:后宫美人(妃子等级名)王娡为皇帝生下了他登基后所诞育的第一个孩子,是个男孩,这也是汉景帝第十个儿子。因为是自己成为皇帝之后所得的第一子,所以景帝很是高兴,对美人王娡及新生的婴儿厚加赏赐,并给这个小孩儿起了个小名:彘儿(就是小猪的意思)。

景帝在为太子时,奉祖母薄太后及父亲汉文帝刘恒的诏命迎娶了薄太后的族孙女为太子妃,之后又纳了栗姬、程姬、贾夫人等妃子,先后生了九个儿子。其中长子刘荣、次子刘德、三子刘阏都是栗姬所生,这可以看出栗姬的受宠程度,也许她是太子刘启最宠爱的妃子。同时,身为太子妃的薄氏则一直无所出,多年没有生育,和刘启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薄,刘启完全看在祖母和父亲的面上,才没有和太子妃断绝关系。栗姬恃宠而骄,对于太子妃一点也不尊重,并生出取而代之的心思。

文帝后七年(前157年),汉文帝驾崩,太子刘启即位,即汉景帝。景帝前二年(前155年),薄太皇太后也病逝了,已经升级为皇后的薄氏没有了后援,地位岌岌可危。身为三个皇子生母的栗姬则春风得意,依仗着皇帝的宠爱,想要夺取皇后之位。

景帝前四年(前153年),汉景帝立栗姬之子、十七岁的长子刘荣为皇太子。母以子贵,栗姬眼看就要凭借着儿子的皇太子之位而即将被册立为皇后了,多年的期盼就要实现,让栗姬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就在同一年,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皇十子、四岁的刘彘也被立为胶东王。景帝此举打破了皇太子册立之年不再同封诸侯王的惯例,可见其对于这个儿子是多么喜欢。另外,景帝还不顾自己仍在世的情况、额外加封刘彘的母亲王娡为胶东王太后,更是显露了王娡母子在其心中的地位。

自从刘荣被册立为皇太子后,景帝那个工于心计、颇有野心的姐姐馆陶长公主刘嫖就一直向其母栗姬献殷勤,时常以探望母亲窦太后的名义入宫,然后跑到栗姬的宫中刻意拜访讨好,意欲将自己的女儿陈阿娇(馆陶公主和丈夫堂邑侯陈午的女儿)塞给侄子刘荣为太子妃,有待日后进一步成为皇后。在刘嫖看来,自己是皇帝的亲姐姐、长公主,丈夫也是堂堂侯爵,那么女儿完全有资格成为太子妃、乃至日后的皇后,所以她丝毫没有想过这个请求会被拒绝的后果。

而栗姬受景帝宠爱二十年,一直没有受到过什么挫折,心高气傲,平时就连薄皇后也不放在眼里,气焰嚣张,即使刘嫖是长公主、皇帝的姐姐,栗姬认为那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同时她十分看不惯刘嫖一贯喜欢拉拉扯扯、削尖了头四处钻营、从中获取利益好处的市侩品性,一直以来和刘嫖都是疏远而冷淡的关系。看到刘嫖因为刘荣被册立为太子后,立马来拉关系,还想把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当太子妃,栗姬心中按捺不住一阵阵的厌恶烦躁。

于是气量原本就狭小的栗姬毫不客气地回绝了大姑子,拒绝了其想让女儿陈阿娇嫁给自己长子刘荣的请求,同时还出言讽刺,说公主还是操心其他事情,再多挑些美女入宫,侍奉陛下才是正事(馆陶公主在景帝登基后,为了讨好弟弟,时常搜罗美女进献给景帝,却因此得罪了想要独享皇帝宠爱的栗姬,所以栗姬以此事挖苦馆陶公主。)

本以为板上钉钉的事情,没想到鸡飞蛋打,而且还让人狠狠地讽刺挖苦一番。同样骄纵傲气的馆陶公主顿时大怒,发誓要报复栗姬。同时,心有不甘的她决定为女儿另外选择皇子为配偶,并伺机取代刘荣,以解心头之恨。

馆陶公主被栗姬拒绝联姻、从而产生仇怨的消息被胶东王刘彘的母亲王娡得知后,外表低调内敛、其实同样心机沉沉的王娡立马主动出击,对馆陶公主极力奉承巴结、加以讨好,意图把自己的儿子刘彘推荐给馆陶公主为婿。而馆陶公主也正好要另择皇子为女婿,以对付尖酸傲气的栗姬,所以和王娡是一拍即合,马上同意了王娡几乎半公开的请求,同意了这门婚事。


景帝皇子中,长子刘荣、次子刘德、三子刘阏都是栗姬所生,肯定不行;四子刘余喜好修造宫室,又爱苑囿狗马,还有口吃毛病,也不行;五子刘非为人有才,武略超凡,但是骄奢不法,不能选;六子刘端猥琐庸戾,还不能近女色,更不行;七子刘彭祖无耻卑谄,心口不一,渣男,排除;八子刘胜沉溺于声色,花心萝卜一个,绝不可以;九子刘发生母身份低贱,母子都不受宠爱,没前途。数来数去,只剩下聪明伶俐,母子又都受宠、年龄也大致和陈阿娇相当的皇十子胶东王刘彘最合适。这也是刘嫖觉得最中意的女婿人选了。


于是,在王娡和刘嫖这两个心计深沉的母亲心照不宣的策划下,四岁的刘彘和大他数岁的表姐陈阿娇之间的婚事,就这样被定了下来,期间还留下了“金屋藏娇”这样脍炙人口的典故。

而心胸狭窄又反应迟钝、还骄横跋扈的栗姬对于这件事却丝毫没有危险即将到来的感觉,依旧我行我素,做着挤掉薄皇后、成为新一任皇后的美梦。

自确定和刘彘的婚事后,馆陶公主就开始了报复计划,她时常进宫,向皇帝弟弟大肆夸奖小女婿刘彘,同时不忘说栗姬的坏话,举报她在背后时常做巫法,诅咒皇帝。长期这样下来,慢慢的景帝也有点怀疑栗姬是不是因为没有马上当上皇后而心中怨恨自己,开始在背后搞鬼。不过景帝毕竟和栗姬是二十年的感情了,又看在三个儿子的面子上,所以并没有惩处栗姬的意思,还和馆陶公主说以后没证据的事情不要乱说。

皇帝是这个态度,馆陶公主刘嫖和王娡一时间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实施,只好徐徐图之。就在这时候,栗姬居然自己作死,主动和景帝闹僵,这让刘嫖和王娡抓住了机会,一举掀翻了长期以来骄横跋扈的栗姬。

事情是这样的:景帝前六年(前151年)九月,无宠又无子的薄皇后终于被废,退居别宫,但是景帝没有立即册立新皇后,这让对皇后之位志在必得的栗姬大为不满,时刻催促景帝册立自己为后。而景帝恰好生了一场重病,久久不能痊愈,怀疑自己这一次能不能撑过去,于是在轮到栗姬前来侍候自己的时候很是诚恳地问栗姬:“我若是不在了,后宫那些皇子并他们的母亲,可不可以请你代为照看啊。”其实景帝这个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就是向栗姬托付大事,并有以她为后宫之主的意思。

可是不知道是脑子被门夹了,还是几十年来骄纵性格使然、亦或是依仗儿子是皇太子而有恃无恐,栗姬居然愚蠢地一口回绝了景帝的请求,还态度恶劣地哭骂景帝是“老狗”,丝毫不顾景帝的感受。景帝大失所望、又担心自己真的不在了,栗姬搞不好就是新一代的吕后,那汉室天下可就危险了。自此之后,景帝对于栗姬逐渐冷淡,不再如同以前一样对其宠爱有加,栗姬察觉到皇帝的态度变淡后更是恼怒,时常吵闹,将她和皇帝之间仅存的一点感情也消耗殆尽。不过即使到了这个地步,景帝依旧没有废太子的念头。

刘嫖和王娡得知此事后,大喜过望,立即采取行动,加紧夺嫡计划。首先刘嫖再接再厉,继续向景帝打小报告,添油加醋地汇报栗姬种种不是(其实不用多说,凭栗姬那骄傲蛮横的性格,小辫子一抓一大把),唆使景帝疏远栗姬,并连带对太子刘荣也产生厌烦感。而王娡则利用景帝对于年幼刘彘的喜爱,有意识带着刘彘以各种借口接近景帝,并教不谙世事的刘彘在父亲面前卖力展现乖巧听话、聪明伶俐的表现,使得原本就对刘彘十分青睐的景帝内心开始逐渐倾向于更换皇储、册立刘彘为太子的意愿。

这个时候,栗姬终于感觉到了危机感,认为要马上采取措施反击刘嫖和王娡。但是心高气傲的她没有直接向相伴了二十年的丈夫景帝刘启直接服软求告,而是暗地里找皇太子刘荣的亲近之臣私下交通,要他们向皇帝进言,揭发刘嫖和王娡的歪心,稳固皇太子地位。但是事情被王娡和刘嫖知道后,被工于心计的二人利用,以退为进,故意摆出一副让贤的姿态,公开表明自己(王娡)没有继任皇后的心思,并唆使皇太子的近臣向景帝上奏,请立刘荣生母栗姬为皇后,以安天下。栗姬果然上当,急不可耐地让太子近臣们奏请景帝,请立皇后。

于是大臣向景帝上奏:


“母以子贵,今皇太子册立二载,而生母无号。后宫正位无主,请立皇太子母为皇后,以安天下。”


景帝本来对栗姬母子就产生了隔阂,心中不快,这下又得闻臣子居然主动要请立栗姬为皇后,这简直是把“内外勾结”写在了脸上,下一步是不是要逼宫造反?于是勃然大怒,将上奏的大臣下狱论死,并在景帝前七年(前150年)四月下诏废黜刘荣皇太子之位,改封临江王,即刻离开长安赴任。栗姬也因此被移居后宫永巷(冷宫)居住,不复相见。

栗姬被移居永巷后,才知道中了刘嫖和王娡的诡计,追悔莫及,多次通过内官向景帝求情,希望能够和景帝见面,修复关系,再续夫妻情分。但是景帝心意已冷,坚决不再和栗姬见面,并在前七年(前150年)六月诏告天下,立皇十子胶东王刘彘为新皇太子,改名刘彻,以安社稷。栗姬得知消息后,情绪绝望崩溃,忧愤成疾,在这一年底病逝于皇宫永巷。

后人同情怜悯栗姬不幸的命运,同时也不理解栗姬骄横刁蛮的性格,曾经作诗纪念她:


欲海茫茫总不平,一波才逐一波生;从知谗妒终无益,色未衰时命已倾。


废太子刘荣降为临江王后,在封国谨慎小心,不敢犯事。但是景帝中二年(前148年)因为修建王宫而不小心侵占了临江国境内高皇帝的宗庙,被抓住把柄的政敌(其实就是刘嫖和王娡)向景帝告发。于是景帝召刘荣返回长安,交中尉府问罪。抵达长安后,受人指使的中尉郅都出言恫吓刘荣,并断绝刘荣的纸笔供应,将其软禁。刘荣知道自己不能幸免,于是在中尉府自杀而亡。

这样,少年刘彻被立为皇太子后最大的外部威胁也消除了。不久后,在景帝主持下,陈阿娇被正式册立为太子妃,馆陶公主长久以来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此后七年,皇太子刘彻在姑母兼岳母馆陶公主以及母亲王皇后的呵护支持下,波澜不惊地度过了大汉帝国储君生涯。景帝后三年(前141年)正月二十七,四十七岁的汉景帝刘启驾崩,十六岁的皇太子刘彻即位,成为大汉帝国第七代皇帝。

刘彻登基后尊奉祖母窦氏为太皇太后,母亲王娡为皇太后,姑母兼岳母刘嫖为大长公主,并按照诸祖母的姓氏尊称其为窦太主,立陈阿娇为皇后。刘彻,就是中华历史上威名远扬、功勋卓著的汉武大帝,他漫长的五十四年帝王生涯,也从这一刻正式开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