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梦都不想去幼儿园怎么办

如题所述

造成孩子不肯上幼儿园的原因很多,对于初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首先是因为不熟悉环境,特别是所接触的人的改变,会使孩子感到陌生、不习惯,从而产生恐惧的心理。其次是因为生活方式不适应,孩子从个体活动过渡到有规律的集体活动,难以适应。

  对于上过幼儿园已有一段时间的孩子来说,原因就比较复杂了。可能因为他在幼儿园做事遇到了困难或受到批评,也可能是因为他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身体不舒服,还可能是因为生病或其他原因,隔了一段时间没上幼儿园,对幼儿园产生了陌生感。

  以上两种情况,父母要分析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动员孩子上幼儿园。
  对初上幼儿园的孩子,主要应做好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一、多给孩子讲幼儿园有趣的事,引起孩子对幼儿园的向往。
  二、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熟悉老师,熟悉环境,感受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培养孩子初步的适应能力。
  三、了解幼儿园提出的有关教育孩子的具体要求,培养孩子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给孩子安排与幼儿园相应的作息时间,缩短家庭与幼儿园生活、卫生习惯方面的距离,使孩子对幼儿园有一定间接经验。
  四、讲明道理,并给孩子以鼓励,使孩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初步理解上幼儿园的意义,从而能自愿地上幼儿园。
  对已上过一段时间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要深究原因,对症下药:
  一、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做事遇到了困难或受了批评,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或找出做错事的原因,教育孩子要勇于克服困难,承认并改正错误,做个坚强的孩子。
  二、孩子若向父母提要求,对于合理的要求,要尽量满足;对不合理的或虽合理但一时无法满足的,要向孩子讲明原因。若发现孩子身体不舒服,可暂时不上幼儿园,在家观察;也可送孩子去幼儿园,但要和老师说明情况,以便老师在必要时给予照顾。
  三、对于因病或其他原因间隔一段时间没上幼儿园的孩子,父母事先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孩子对重返幼儿园有一个心理准备。同时,送孩子上幼儿园要持之以恒,没有特殊情况不要随意中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9
孩子今年送去幼儿园了,第一天很喜欢幼儿园,可是从第二天就哭着说不去幼儿园了,一路哄着去幼儿园,到了幼儿园门口就大哭,不进去,被老师抱进去的,使劲哭,连晚上睡觉做梦都说不去幼儿园,看的我心里难受。我想问问,除了强制性的送他读书外,有没有别的方法,让孩子喜欢上学,喜欢幼儿园,不哭呢?

很多家长都经历过这样的时期。我原来送孩子去幼儿园时,孩子在里面哭,我在外面哭。那时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是硬挺着,大人孩子都很难过。大约煎熬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大人、孩子才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后来学习心理学,特别是学习了儿童心理学,帮助来访的家长尝试新方法,效果还不错,你不妨也试试。

1.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就跟孩子探讨去幼儿园的话题。家长可以提前到幼儿园考察,然后向孩子描述,引导孩子认识到幼儿园是有很多可以一起玩的小朋友,让孩子感觉到幼儿园是可以开心玩耍和游戏的地方。

2.可以带着孩子去参观,让孩子从自己的视角去初步认识和感受幼儿园。最好跟幼儿园提前沟通,如果能确定孩子分到哪个班级,最好让孩子跟带班的老师提前认识一下,告诉ta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去找这个老师。这样,孩子一入园,即使周围的环境都很陌生,但看到这个老师时,就会感到熟悉和亲切,孩子的恐惧感就会减少一些。

3.家长可以跟孩子通过游戏的方式模拟幼儿园的生活,既要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也把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预演,在游戏中让孩子学会处理。你的孩子“第一天很喜欢幼儿园,可是从第二天就哭着说不去幼儿园了”,很可能是孩子在幼儿园遇到了他不能解决的问题而感到有压力了。此时,作为家长的你不要像我们当年那样用强制的手段送孩子去幼儿园,也不要紧张和焦虑,而是去关注孩子的感受,允许和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学会表达情绪,共同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对孩子的这种全然的接纳,会帮助孩子在新环境中增加信心、勇气和力量,从而帮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环境。

4.送孩子去幼儿园时,一定要清楚地告诉孩子几点来接他。接送孩子要守时,千万不要以工作忙或其它事耽误接送孩子的时间。哪怕你只是晚接几分钟,都会增加孩子的恐惧感。如果不能及时接孩子,一定要通过老师的电话,亲口告诉孩子你可能会晚接ta的事情。

5.每天送孩子去幼儿园时,保持自己和孩子的心情都很愉快;接孩子回来时,让孩子说一说在幼儿园开心的事。这一点是让自己和孩子一直保持正能量的很重要的方法。孩子心情愉悦,就愿意去幼儿园,自然也就不哭了。

6.此外,在家也要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认识钟表,自己吃饭、穿衣服等等,这也是帮助孩子更好更快适应幼儿园环境的重要内容。

送孩子去幼儿园是孩子离开家庭、融入集体的第一步,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家长都是全新的考验,这恰恰是你和孩子成长的机会。而立足构建孩子的安全感与和谐的亲密关系及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你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