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桓为何就容不下一代大才子贾谊呢?贾谊又为何愁苦而死呢?

如题所述

汉文帝刘恒并不是容不下贾谊,只是没彻底实行他的诸多建议,贾生高才,针砭时弊有精到见解,超前了点,时势不允许那样做,他的诸多对策在武帝时得到施行,效果明显,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推恩令。刘恒生母薄姬出身微贱,在宫中不受待见,刘恒封地代国,也是邻近边境,经常被匈奴虏掠之地,与母亲在代地相依为命,畏吕后惮诸王,战战兢兢过日子,没想喜从天降,周勃陈平等功臣诛诸吕,想继续操控朝政,不立有大功的刘邦长孙刘襄,拥立认为柔弱好捏的刘恒为帝,这种处境下,刘恒要采纳贾谊建议进行系列大刀阔斧的改变是很难的。

贾谊是历代公认的人才大才,贾谊师从大儒张苍吴公,儒法兼修,二十一岁,举地方贤良方正时被河南郡守吴公举荐到中央当博士,在论战中语惊四座,众人自愧不如,文帝赞叹不已,破格任命他为太中大夫,之后屡受刘恒召见,听取他各方面的见解。

贾谊针对汉初国力衰弱的实际,提出重农抑商加强农业生产的政策,重视粮食贮备预防灾年。汉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亲自下田作为表率。也实行了他遣送诸侯归国和一部分实行分封诸王子孙的建议,如齐王刘襄忧愤而死,刘恒把齐国一分为六等事。

贾谊很多建议卓有远见,文帝想再提拔他为公卿,年轻才高,为国忘身,贾谊能谋国不能自谋,得罪权贵,为众人排挤,周勃灌婴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向文帝进言说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毛头小伙胡说八道扰乱天下,皇上你切切不要听他。

刘恒是隐忍之君,虽是上位以来以法律绳治约束权贵,在国计民生上也有所突破,如当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连夜起草诏书,轻傜免役,大赦天下,又废除严苛刑法,对左右摇摆的南越王赵佗采取了软硬兼施,恩威并济,还亲笔给他写了两封信,收服了赵佗。这些事让功臣们明白看走眼了,代王并不是好捏的软杮子,自不容许贾谊的主张广为推行。

可能为了保护和历练贾谊,缓解紧张局势,让他懂得更多人情世故,更加老成持重做成大事,汉文帝把他调离中央派去长沙当太傅,贾谊不解深意,南下长沙时愤恨不已,写下了《吊屈原赋》,到长沙后尽心尽力教导长沙王,又多次写表上书朝廷,建言献策。过了三年,文帝想念他,把他召到长安,在宣室中与他谈论了一夜鬼神之事,未必没有用鬼神的虚幻点明虚实互变的用意,又把贾谊调到梁地,当爱子梁怀王刘揖的太傅,后梁怀王不慎坠马而死,贾谊深为自责,郁郁而终,时年三十三岁,文帝哀伤不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2
这真不能怪文帝容不下,贾谊是因为思念梁怀王而死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