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的社会事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0

桂平市有国家建设部试点乡镇一个:即木乐镇;有自治区重点镇5个,即木乐镇、社坡镇、江口镇、金田镇、西山镇,5个重点镇镇域面积770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5.8万人(西山镇列入桂平市城市规划区人口除处),其中农业人口为30.2万人,非农人口5.6万人。重点镇规划区内户数8308户,总人口6.35万人。累计新建住房2500户,竣工面积16.8万M2,其中楼房建筑面积14.1万M2。完成公共建筑面积5.5万M2,其中农贸市场建筑面积2.4万M2,生产性建筑面积13.8万M2。2004年末累计,重点镇镇区住宅建筑面积79.5万M2,住宅居住面积51.8万M2。
2013年城区面积由2010年的19平方公里拓展到2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0.2%。城区人口为30万(2013)。
2012年,重点镇公共设施完成6500万元投资,其中自来水设施投资750万元,基础道路投资3800万元,重点镇规划区内自来水普及率达98%,园林绿地面积19.55公顷,森林覆盖面积395平方公里,环卫机械车辆18台,公共厕所25座,安装路灯550盏。
金田镇利用3000万元国债进行金田营盘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木乐镇占地700亩的工业集中区建设已进入基础设施施工阶段,社坡镇占地108亩的富源水区建设已进入房屋主体建设主体阶段。至2011年末,重点镇道路总长28.8公里,镇区道路铺装面积35.4万平方米,排水管线总长31.7千米。 2012年,城区有市文化活动中心大楼,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剧场、电影院、歌舞厅、卡拉OK厅等文化娱乐设施,各乡镇都建立有文化站,近二十年来,坚持举办一年一度的桂平城区军民歌咏比赛(歌舞晚会),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广播电视:形成了市、乡(镇)、村三级微波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全市广播覆盖面达90.13%,电视覆盖面达80.98%;2000年分别获全区“知识工程”工作先进县(市)称号。桂平市图书馆2001年被评为全区“知识工程”工作先进集体,也是国家、自治区三级图书馆。博物馆1996~2000年被评为“全区文化工作先进集体”。桂平剧场1996——2000年连年被评为“全区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自1980年以来,连续不断地开展了22届军民歌咏比赛。
文艺创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仅2001年可桦创作的中篇小说《王吉祥的喊叫》,参加《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文学院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新光杯”全国青年文学伤口大赛,获二等奖;陈栋同志创作《天国青年故乡篆刻集》一书在广西出版社编印出书;谢旭强同志创作的散文诗《小草》获中国世纪大采风铀奖;另有两首歌曲可选中国音协等单位主佃的《西部之音中国民族歌曲选粹》。 全市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门类齐全、布局合理、具有较强健康保障能力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2012年,全市参加“新农合”农民130多万人,参合率达85.02%。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医院分别跨入了二级医队行列,市卫生防疫站1999年12月通过了等级防疫站的评审,市妇幼保健院1995年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卫生部命名为“爱婴医院”、1997年被卫生部命名为一级甲等妇幼保健院。
市人民医院已能成功地开展颅脑、胸腔等部位的高难度手术,该院的心血管内科,中医医院的骨伤科等特色专科,在群众中有较高知名度。已达到了消灭血吸虫病、丝虫病,基本消灭麻风病、疟疾和基本控制地甲病标准。农村改水工程成绩显著,85%的农村人口饮用上了自来水。 县内居民,多是明末清初粤、闽汉族移民的后裔,大多数人讲白话(属粤方言桂南系)。
桂平白话分两大类:一是城区白话,二是乡村土白话。还有部分汉族人讲客家语、福建话。少数民族地区讲壮话、瑶话。各民族之间交往多讲白话和客家话,民族杂居地的汉人,大多会讲壮话、瑶话。
讲城区白话者,以县城及金田、江口、石咀、石龙5个圩镇为主,共约18万人。讲乡村土白话者,全市各地均有,南区最多,东、西区次之,北区较少,共约86万人。
讲客家语者,以北区为主,尤以金田、紫荆最多,其他乡镇较少,共约13万人。
讲福建话者,大部分分布于江口的乡村以及毗邻的金田、南木、石咀、木圭等地一些村庄,共约6万人。
讲壮话者,以石龙乡为主,蒙圩、紫荆、马皮、南木、石咀等乡镇也有,共8万多人。
讲瑶话者,分布在紫荆乡的木山、元安两个村,共1500多人。 2006年2月6日,桂平市和澳洲温拿路市签订了缔结友好城市协议,并互赠了纪念品。
2006年5月30日,中国桂平——美国加州市长访问团座谈会暨缔结友好城市签约仪式在桂平市举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