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演奏中的技巧

如题所述

一、原理
人用气息吹奏乐器时,因为生理结构的限制,呼气时无法吸气,吸气时无法呼气。为了在吹奏过程中保持气息的连续性,演奏者需要借助口腔中的空气,通过嘴唇和两腮肌肉的收缩,将空气从风门压缩出去,实现非自然的呼气,从而使气管得以停止呼气动作,腾出来用以吸气。同时,演奏者需要用鼻子迅速地将空气吸入到丹田,然后马上接通气管,将丹田里的空气从口腔中吹出来,使气息连续不断。这个过程就是循环换气。
二、要领
吐音循环换气的要领是:吐补吐苦(TbTk)或吐苦吐补(TkTb),而不是吐扑吐苦(TPTK);单吐是吐补吐吐、吐吐补吐或吐吐吐补。“补”字音是个闭口音,发“补”的口形状态刚好是上下嘴唇紧逼的自然动作状态,它可以使口劲有力,使口腔里的压缩空气有较强的冲击力;而“扑”字音不完全是个闭口音,其动作过程是从闭口到张口的过程。
三、吐气
虽然吐音循环换气的原理和长音循环换气的原理一样,但具体的动作不尽相同。长音循环换气是把压缩口腔里的空气向外挤出去,它在时间上可以稍长些,在速度上可以稍缓慢地进行。而吐音循环换气却要求把口腔里的压缩空气向外冲击而出,也就是说在进行中没有时间和速度上的余地。
四、吸气
运用口腔中的空气代替气管里的气在笛子上进行吐音的时候,人的气管是停止作呼气动作的。在这停顿的瞬间,用鼻子迅速地将空气吸入到丹田,这吸气是和呼气同时进行的。由于气管停止呼气动作收受时间上的限制,所以,在这瞬间吸入的空气一般只是很少量的,初学者由于受吸气速度的影响,一般往往只能把气吸到肺里。
五、口劲
吹笛子本身就需要有口劲。笛子是用气发音的乐器,它是靠嘴唇松紧程度的不断变化从而改变口劲的力度使气达到奏出乐曲的高低强弱等不同音的。而进行吐音循环换气时,对口劲的要求就特别高。吐音循环换气是在气管停止呼气时,利用口腔里的空气并进行压缩后喷射出来而吹响笛子的,没有这个前提就谈不到气的循环。那么又是什么作用才使口腔里的空气得到压缩并有力地喷射出来使之吹响笛子的呢?这就是靠口劲的作用。
六、口风
口风取决于口形,口形决定于嘴唇的组合位置。由于每个人上下嘴唇组合位置不尽相同,所形成的口形也就不相同,因此,口风也会不同。吐音循环换气要求有准确的口形,即上下嘴唇合拢处呈一横线,没有明显的前后差异,同时不能向左或向右偏移。在此前提下,口风要求逼得紧而小。
七、下巴
在进行吐音循环换气时,下巴是绝对不能动的。
八、嘴唇
在使用气管里的气进行吐音时,由于这时的气比较充足,又由于是作吐苦吐苦的口形姿态,因而,此时的下嘴唇由于受气向外面冲击而向外方向稍动一下。在进行吐音循环换气时,由于这时候的气是靠口劲逼出来的,相比之下气显得不足;再则,它是作“补”的口形姿态。
九、舌头
在使用气管里的气进行双吐时,“吐”字音的舌头向前伸,“苦”字音的舌头向后缩。而双吐循环换气是在“苦”字上进行的,因此,舌头刚好是往回缩的姿态,这时的舌头正好处于口腔的中间位置,上下颚都不接触着。每个吹奏者在吹吐音时的舌头动作不尽相同。
十、总结
吐音循环换气吹奏技巧产生至今已23年,虽然海内外的笛子演奏者和长笛演奏者都已知道此技巧的存在和实用价值,但对此技巧的抽象内涵却感到神秘莫测而难以掌握,愿此篇拙文能对广大演奏者学习掌握此技巧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