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的大结局好吗,真正含义是什么。

潜伏的最后一局,我真的很失望,很伤心。真的太没有人情味了。余则成难道只是共产党的一个道具吗?难道不能和相爱的人在一起吗?好悲哀,好可怜啊! 可是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希望能给我详细的解说。 另外问句:潜伏会拍第二部吗?我希望拍!非常非常希望!

好,余则成去了台湾。

这部剧的结尾,余则成没有留下来享受革命胜利的果实,而是跟随站长去了台湾。站长无时无刻都在怀疑余则成,但在他心目中余则成更是一块作生意的好料子,他需要余则成帮他赚钱。

其实我觉得站长除了爱财,更爱自己。在那个混乱的年代,站队很重要,他对余则成的示好,也是对自己的保护,在他心目中,关键时刻也许余则成是他的保护伞。

就这样余则成到了台湾继续潜伏,无比忠诚地追随自己的信仰。在台湾与深爱他的晚秋受命结婚,至少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爱他的人陪伴。

剧集评价

《潜伏》是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融合了幽默、言情、悬疑、智斗等诸多元素,着力表现特殊年代中地下工作者的奋斗与牺牲,使观众大呼过瘾。

《潜伏》情节紧凑、开场就有悬念,孙红雷的知识分子形象和悬念迭起的刺杀行动一开场就吸引观众,并迅速进入正题;温柔对白,恋人情谊让人感动,除了刺杀行动,余则成和左蓝的会面很招观众喜欢;

除了主角的精彩表现外,“绿叶”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老谋深算的吴站长、匹夫之勇的马奎、阴险小气的陆桥山、心狠手毒的李涯等都起到了“绿叶”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02
看完《潜伏》,心中感觉非常复杂。
    
  有朋友说佛龛可能是整套戏里面最苦的一个人物,我至少难以反对,但翠平、余则成同样很苦,说不清谁比谁更苦,当然还要包括左蓝。他们都是精英,都为理想而奋斗,却是你死我活的敌人,这辈子都不幸福。那么我很想问:幸福的是谁呢?
    
  最后一集让我很不舒服,非常非常不舒服。领导对翠平、余则成说话的态度,都是那么冷淡傲慢,没有商量的余地。翠平只能抱着孩子无奈地等,全无女游击队长的风采,余则成也只能和晚秋结婚。当然晚秋是深爱他的,而且各方面条件要好于翠平,但余则成已经和翠平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了一个潜伏任务就这么从了?
    
  全剧的中心人物毫无疑问是余则成,他第一次投奔我党还是有思想基础的:看到了GMD的腐败已经无可救药,而且深爱已经是GD的左蓝,所以作为年轻人,转变立场是正常的,而且又在克农手下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洗脑,所以以后能坚持立场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余则成难道对GMD真的就没有一点感情了?要知道他在
GMD可是工作了八年,毫无感情实在是难以理解。至少,站长对他总体不错,他就不能和站长对谈谈?我们看到的都是站长和他主动交心,站长也是他老师,在余心目中的地位应不在吕宗方之下。马奎杀了吕宗方,余则成恨他也情有可原,但当余则成看到和他同样有理想、同样有能力的李涯,难道就没有惺惺相惜之感?李涯并不是杀害左蓝的直接凶手,甚至连间接凶手也算不上,要说凶手,余则成反而比李涯的作用更大。这一点我也搞不明白:左蓝之死,余则成应该恨谁?
    
  我觉得根据生活经验,余则成和李涯是很容易惺惺相惜的。至少,他们之间应该有一次心灵的激烈交锋才对,可惜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原作者和编剧都不可能这样写。李涯为什么作为延安的小学教师都能搞到高级情报?是作品的硬伤,但我理解,因为如果这样一个间谍出现在我党高层,就是给党抹黑,所以为了“政治正确
”是不能这样写的。但一个小学教师就能弄来如此情报,实在让人费解。还有,李涯为什么对GMD如此赤胆忠心?作品中也分析的不够。还有,马奎是怎么逃离死神回到天津站工作的?也不清楚。作品对马奎、李涯等人的心理分析远远不够。
    
  确实是一部好戏,让我想了这么多,尤其不理解作者和编辑在最后一集的处理有什么深意:是赞颂余则成等人为信仰的牺牲精神?还是觉得这一切都毫无意义,还不如像站长那样生活和思考?
  
  作品似乎还有一处硬伤:余则成作为刺杀大汉_$奸的英雄,又从鬼门关回来,又深受戴老板赏识,按理说到天津工作就不应该受到同事的怀疑。可为什么站长、马奎等人总是有意无意地怀疑他?站长还是他老师,看到弟子如此成才难道不感到高兴吗?调查余则成那点风流韵事就要动用佛龛,似乎过分了吧。马奎一开始就怀疑余则成,事先就在他楼下安插了钉子,实在太不可理解了吧。为什么马奎总是针对他?而对陆桥山却总认为是内部的争风吃醋?好像作者在这点上处理得过了。当然我没做过间谍,可能不理解他们是不是有职业敏感。
  
  还有,翠平作为女游击队长,也是经过了尔虞我诈的残酷战斗的,可她初到天津的一段时期的表现也太生猛了,但总让我觉得难以理解。
  
  记得在1927年G*Chan_D起(_*义的时候,同是黄_埔军_*校的学生,相互之间却要互相射击,互相叫着对方的名字,都希望策*反对方。那种感觉实在让人撕心裂肺。
  
  或许再过20年,会出现比《潜_伏》更加真实、深刻、感人的好作品(《潜伏》已经很好了,突破了过去很多)。
  
  瑕不掩瑜,瑕不掩瑜啊,呵呵。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30
朋友很天真,你不可能鱼和熊掌兼得。说他是道具,这点我不同意。因为它本身就热爱自己的事业。真正的含义就是这个: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胜利, 而我抛妻弃子,换来胜利。在这一点上,我比先辈们更痛苦。这是本剧主旨。 潜伏不会拍第二部!! 已经结束了,再拍就是狗尾续貂。这点导演也明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4-30
最后是翠平抱着孩子在村头遥望,等待着余则成的归来 这是一种积极的暗示 因为余则成可能一辈子都会不来了,他可能要在台湾度过余生 但是我们仍然怀着企盼,企盼着他的归来...... 并不是相爱的人就不能在一起,是时局所迫啊 要舍小家顾大家 我们应该怀着一种崇敬的感情来看待余和翠屏的爱情以及老一辈革命家 向他们一样有奉献精神的人 (我个人认为<潜伏>不太可能拍第二部 即使有,也不会再讲翠平和余则成的故事了 可能会是他们孩子的故事 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第4个回答  2019-11-29
我只能说,翠平真是还不如不爱上余则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