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的全诗是什么?

好像是《沙扬娜拉》。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全诗是: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一诗写于1924年5月徐志摩陪泰戈尔访日期间,1924年5月,泰戈尔、徐志摩携手游历了东瀛岛国。

在回国后撰写的《落叶》一文中,他盛赞日本人民在经历了毁灭性大地震后,万众一心重建家园的勇毅精神,并呼吁中国青年也要永远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

扩展资料: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赏析:

这首送别诗仅有短短的五行,却把一份别离的轻愁和依依不舍的缠绵写得净透。尤其是,它干手净脚地排除掉一切枝节,紧紧抓住日本女人温婉娇羞的动人特点大书特书,让人印象深刻。

首两句无疑是本诗的诗眼,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以在水面上无所依凭。

不胜风力的水莲花比况日本女子欲说还休的娇羞和离愁可谓以神带形,形神兼具,极具画面感和传神度,动人心魄。

若以倒数第二诗句中蜜甜的忧愁五字来印证或界定这两句诗,很容易便会导出这极有可能是一首情诗的推理。

但实际上就这首诗所烘托的整个氛围而言,它是否情诗已不重要,那份犹抱琵琶半遮面、似有还无或似无还有的影影绰绰已尽在其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沙扬娜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31

全诗

沙扬挪拉一首

【作者】徐志摩 【朝代】现代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创作的文学作品。全诗共五句,每一句都没有名词性主语,全由描述性句子构成,全部是描述一种瞬间的神态,尤其“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一语道出了东瀛女子柔弱的美丽,而“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则将有情人别离时的复杂心情一语道破,两句均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全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注释

1、沙扬娜拉:日语“再见”的音译。 

2、娇羞:形容少女害羞的样子。 

3、珍重:特别重视而爱护。 

4、蜜甜:犹很甜。 

5、忧愁:为困难或不顺心的事而苦闷。

译文

最是温柔一低头,凉风不胜水莲羞。

一声珍重殷勤道,贻我心头蜜样愁。

创作背景

写于1924年5月陪泰戈尔访日期间。这是组诗《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最

后一首。《沙扬娜拉十八首》收入1925年8月版《志摩的诗》,再版时删去前十

七首,仅留这一首。沙扬娜拉,日语“再见”的音译。

赏析

诗人以日常用语“再见”为题,巧妙地捕捉了生活中最常见的镜头,极为生动地写出了一瞬问的感受。这首诗虽只五行四十八个字,内容却很丰富。日本女郎与朋友告别时,娇羞答答,含情脉脉的神态,低头鞠躬、优美动人的冈姿,都得到了十分真切的表现。她一刹那间的情绪、动作、语言像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风俗画。一个令人过日难忘的特写镜头,再现出了日本妇女的民族性格。日本的女性,温柔多情,善良谦恭,有许多美德。徐志摩选择美好的事物,运用形象的比喻,热情地赞扬了她们。诗人把妙龄少女低头道别的羞怯姿态,比作一朵在凉风中摇曳多姿的水莲花。以花喻人,并不新鲜,但在这里,水莲花洁白素雅的形象同美丽纯真的少女形象,相互映衬,给人以美感。“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这看似平淡的诗句,却写得真切传神,在重叠反复的字行里,读者可以听到那女郎缠绵不尽的情话,看到了她那眷怀依恋难以割舍的感情。诗人用富于表现力的笔,绘声绘影地描绘了一个呼之欲出的人物。成功地抒发了一种恨别伤离的情绪。徐志摩说过:“我是一个信仰感情的人。”(《落叶》)他善于通过一个新颖的比喻,或一个别开生面的小小的场景,表现一缕情思,一点感情的波澜。他的抒情诗轻柔细腻,从不做作,诗歌中的情感,像“颜色化入水”,和谐而自然,较好地体现了“新月诗派”诗人的创作风格。

一首优美动人的抒情诗,不仅表现在它丰富深厚的抒情内容上,而且还应该表现在声律上。节奏感和音乐美是诗的生命,一首诗就是一支完整的乐曲。抒情诗应该用它音节的波动性和美妙的旋律,引起读者感情的颤动。《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是一首柔和多情的抒情曲,它以长短相间的诗句(第一、三、五行短旬,二、四行长句),平仄搭配的音节,把一种普通的离别之情,表现得细致入微。第一、二句节奏轻微起伏;第三、四句“珍重”一词反复运用,并且对立而又统一地创造出“蜜甜的忧愁”,体贴入微,缠绵悱侧;第五句是日本女郎语言的直录,令人有如闻其声之感。

整首诗以四字的短行收束,音调浏亮,余音不绝。徐志摩在《诗刊放假》一文中指出:“一首诗应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部分的部分相连,部分对全体有比例的一种东西;正如一个人身的秘密是它的血脉的流通,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称与流动。……明白了诗的生命是在它的内在的音节(Internalrhy—thm)的道理,我们才能领会诗的真正的趣味。”徐志摩在《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中是实践了重视音乐美的主张,他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诠释着对新诗建筑美的独特理解。在徐志摩的诗中,有着最具魅力的自由性与洒脱性,自然万物的力量与美在它们那里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6—1931),中国现代作家。原名徐章垿,字槱森,小字又申,笔名诗哲、南湖等。浙江海宁人。父亲徐申如,清朝候选中书科中书,办商业蜚声浙江。自幼入私塾读书。1915年在杭州一中毕业后,先后在北京大学预科、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预科和北京大学法科读书。1918年8月去美国克拉克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后转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政治,获硕士学位。1920年9月,赴英国伦敦剑桥大学为研究生,仍学习政治学。受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和西洋文学的影响,自1921年开始新诗创作。1922年10月回国,和胡适、陈西滢、丁西林等人,在北京组建早期的新月社。1924年担任北京大学教授。1927年应聘担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兼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1928年《新月》月刊开始出版,围绕这一杂志形成“新月派”,他是骨干,反对无产阶级文学革命运动。1931年1月由他主编的《诗刊》出版。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返北平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在短暂的一生中写出许多作品,其中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其他著作还有诗集《云游》、散文《秋》、《志摩日记》等。

第2个回答  2010-04-22
  沙扬娜拉
  ——致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沙扬娜拉十八首》
  我记得扶桑海上的朝阳,
  黄金似的散布在扶桑的海上;
  我记得扶桑海上的群岛,
  翡翠似的浮沤在扶桑的海上—
  沙扬娜拉!
  趁航在轻涛间,悠悠的,
  我见有一星星古式的渔舟,
  像一群无忧的海鸟,
  在黄昏的波光里息羽优游,
  沙扬娜拉!
  这是一座墓园;谁家的墓园
  占尽这山中的清风,松馨与留云?
  我最不忘那美丽的墓碑与碑铭,
  墓中人生前亦有与山峰与松馨似的清明—
  沙扬娜拉!(神户山中墓园)
  听见折风前的流莺,
  看阔翅的鹰鹞穿度浮云,
  我依着一本古松瞑眸:
  问墓中人何似墓上人的清闲?—
  沙扬娜拉!(神户山中墓园)
  健康,欢欣,疯魔,我羡慕,
  你们同声的欢呼“阿罗呀喈”!
  我欣幸我参与着满城的花雨,
  连翩的蝴蝶飞舞,“阿罗呀喈”!
  沙扬娜拉!(大阪庆典)
  增添我梦里的音乐——便如今——
  一声声的木屐,清脆,新鲜,殷勤,
  有况是满街艳丽的灯影,
  灯影里欢声腾越,“阿罗呀喈”!
  沙扬娜拉!(大阪庆典)
  仿佛三峡间的风流,
  保津川有青嶂连绵的锦绣;
  仿佛山峡见的险巇
  飞沫里趁急失似的扁舟—
  沙扬娜拉!(保津川急湍)
  废一关湍险,驶一段清涟,
  清涟里有青山的倩影;
  撑定了长篙,小驻在波心,
  波心里看闲适的鱼群—
  沙扬娜拉!(同前)
  静!且停那桨声胶爱,
  听青林里嘹亮的欢欣,
  是画眉,是知更?像是滴滴的香液,
  滴入我的苦渴的心灵—
  沙扬娜拉!(同前)
  “乌塔”:莫讪笑游客的疯狂,
  舟人,你们享尽山水的清幽,
  喝一杯“沙鸡”,朋友,共醉风光,
  “乌塔,乌塔”!山灵不嫌粗鲁的歌喉—
  沙扬娜拉!(同前)
  我不辨——辩亦无须——着异样的歌词,
  像不逞的波澜在岩窟见吽嘶,
  像衰老的武士诉说壮年时的身世,
  “乌塔乌塔”!我满怀滟滟的遐思——
  沙扬娜拉!(同前)
  那是杜鹃!她绣一条锦带,
  迤俪着那青山的青麓;
  啊,那碧波里亦与她的芳躅,
  碧波里那掩映着她桃蕊似的娇怯——
  沙扬娜拉!
  但供给我沉酣的陶醉,
  不仅是天生,妩媚是天生!
  我爱慕她们颜色的调匀,
  蝴蝶似的光艳,蝴蝶似的轻盈——
  沙扬娜拉!
  我是一只幽谷里的夜蝶:
  在草丛间成形,在黑暗里飞行,
  我献致我翅上美丽的金粉,
  我爱恋万万里外的明星——
  沙扬娜拉!
  我是一只酣醉了的花蜂:
  我饱啜了芬芳,我不讳我的猖狂:
  如今,在归途上嘤嗡着小嗓,
  想赞美那别样的花酿,我曾经恣尝——
  沙扬娜拉!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第3个回答  2023-08-25

这首诗是徐志摩的《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全诗如下: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赏析:

诗人以日常用语“再见”为题,巧妙地捕捉了生活中最常见的镜头,极为生动地写出了一瞬问的感受。这首诗虽只五行四十八个字,内容却很丰富。日本女郎与朋友告别时,娇羞答答,含情脉脉的神态,低头鞠躬、优美动人的冈姿,都得到了十分真切的表现。她一刹那间的情绪、动作、语言像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风俗画。一个令人过日难忘的特写镜头,再现出了日本妇女的民族性格。日本的女性,温柔多情,善良谦恭,有许多美德。徐志摩选择美好的事物,运用形象的比喻,热情地赞扬了她们。诗人把妙龄少女低头道别的羞怯姿态,比作一朵在凉风中摇曳多姿的水莲花。

以花喻人,并不新鲜,但在这里,水莲花洁白素雅的形象同美丽纯真的少女形象,相互映衬,给人以美感。“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这看似平淡的诗句,却写得真切传神,在重叠反复的字行里,读者可以听到那女郎缠绵不尽的情话,看到了她那眷怀依恋难以割舍的感情。诗人用富于表现力的笔,绘声绘影地描绘了一个呼之欲出的人物。成功地抒发了一种恨别伤离的情绪。

一首优美动人的抒情诗,不仅表现在它丰富深厚的抒情内容上,而且还应该表现在声律上。节奏感和音乐美是诗的生命,一首诗就是一支完整的乐曲。抒情诗应该用它音节的波动性和美妙的旋律,引起读者感情的颤动。《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是一首柔和多情的抒情曲,它以长短相间的诗句(第一、三、五行短旬,二、四行长句),平仄搭配的音节,把一种普通的离别之情,表现得细致入微。第一、二句节奏轻微起伏;第三、四句“珍重”一词反复运用,并且对立而又统一地创造出“蜜甜的忧愁”,体贴入微,缠绵悱侧;第五句是日本女郎语言的直录,令人有如闻其声之感。

这首诗十分微妙而逼真地勾勒出送别者女郎的形态和内心活动。短短五句,既有语言又有动作,更有缠绵的情意,真是声情并茂、形神兼备,充分显示了诗人绘态传神的艺术功力。


作者介绍: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后改字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社成员、景星学社社员,毕业于杭州一中,与厉麟似、郁达夫是同班同学,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研究政治经济学。在校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开始创作新诗。徐志摩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1928年3月创办《新月》月刊,同年11月6日作《再别康桥》。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作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9
  1、此诗是《沙扬娜拉》。
  2、原文:
  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
  2、《沙扬娜拉》译文:
  词句注释
  1、沙扬娜拉:日语“再见”的音译。
  2、娇羞:形容少女害羞的样子。
  3、珍重:特别重视而爱护。
  4、蜜甜:犹很甜。
  5、忧愁:为困难或不顺心的事而苦闷。
  文言译文
  最是温柔一低头,凉风不胜水莲羞。
  一声殄重殷勤道,贻我心头蜜样愁。
  英文译文
  The tenderness when you bend your head low,
  Is like a lotus flower too shy to stand the cool blow,
  "Take care,take care,"
  The words of parting are such sweet sorrow—
  Sayonara!
  3、《沙扬娜拉》简介:
  《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创作的文学作品。全诗共五句,每一句都没有名词性主语,全由描述性句子构成,全部是描述一种瞬间的神态,尤其“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一语道出了东瀛女子柔弱的美丽,而“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则将有情人别离时的复杂心情一语道破,两句均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全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4、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1896—1931),中国现代作家。原名徐章垿,字槱森,小字又申,笔名诗哲、南湖等。浙江海宁人。父亲徐申如,清朝候选中书科中书,办商业蜚声浙江。自幼入私塾读书。1915年在杭州一中毕业后,先后在北京大学预科、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预科和北京大学法科读书。1918年8月去美国克拉克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后转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政治,获硕士学位。1920年9月,赴英国伦敦剑桥大学为研究生,仍学习政治学。受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和西洋文学的影响,自1921年开始新诗创作。1922年10月回国,和胡适、陈西滢、丁西林等人,在北京组建早期的新月社。1924年担任北京大学教授。1927年应聘担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兼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1928年《新月》月刊开始出版,围绕这一杂志形成“新月派”,他是骨干,反对无产阶级文学革命运动。1931年1月由他主编的《诗刊》出版。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返北平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在短暂的一生中写出许多作品,其中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其他著作还有诗集《云游》、散文《秋》、《志摩日记》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