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咪鲜异菌防治香蕉贮藏病害?

如题所述

20%和16%咪鲜·异菌脲悬浮剂是异菌 脲与咪鲜胺复配的混剂,用于防治香蕉贮藏期 冠腐病,用20%悬浮剂500~600倍液或16% 悬浮剂300~500倍液浸果2分钟。

咪鲜胺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由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效,也可以与大多数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混用,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大田作物、水果蔬菜、草皮及观赏植物上的多种病害具有治疗和铲除作用。

原药为浅棕色固体,有芳香味,难溶于水,易溶于丙酮、乙醇、二甲苯等溶剂。常见制剂有25%咪鲜胺乳油(巴斯夫的施保克、使百克),45%咪鲜胺水乳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粉(使百功),63.5%咪鲜胺锰盐·多菌灵可湿粉(百功),46%几丁咪鲜胺(中达第五季)绿怡乳油,20%硅唑·咪鲜胺等。

本品为高效、广谱、低毒型杀菌剂,具有预防保护治疗等多重作用,内含咪鲜胺为咪唑类广谱杀菌剂。通过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无内吸作用,对于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多种病害防效极佳。采用基因诱导技术,激活植物抗病基因表达,速效性好,持效期长。

常规使用防治瓜果蔬菜炭疽病、叶斑病。还可防治水稻恶苗病、稻瘟病等。柑橘炭疽病、蒂腐病、青霉病、绿霉病,香蕉炭疽病、叶斑病,芒果炭疽病,花生叶斑病,辣椒、茄子、甜瓜、番茄等蔬菜炭疽病,草莓炭疽病,油菜菌核病、叶斑病,蘑菇褐斑病,苹果炭疽病,梨黑星病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2

将本品稀释1500倍叶面喷雾,使植物充分着药又不滴液为宜,间隔10-15天,连喷三次可获最佳防效。

对大田作物、水果、蔬菜、草皮及观赏植物上的多种病害具有治疗和铲除作用。

用于谷类作物(乳油,400~600g(a.i.)/ha)可防治假尾孢属、核腔菌属、喙孢属及壳针孢属真菌,对早期的眼点病、叶斑病和白粉病有效;

用于有籽葡萄(500g/ha)可防治链格孢属、葡萄孢属、假尾孢属、埋核盘菌属、核盘菌属真菌;

防治豆科植物上的壳二孢属、葡萄孢属,甜菜上的生尾孢属和白粉菌属;

种子处理(0.2~0.5g/kg)对于禾谷类作物上旋孢腔菌属、镰孢属、核腔菌属、壳针孢属引起的病有防治作用;

对于水果、蔬莱在收获前喷施的一般剂量为20~50g/100L,收获后用250~1000mg/L的药液喷洒于稻株可有效地防治严重感染的水稻稻瘟病。

如果咪鲜胺与二价锰形成络合物时,既能保持药剂的原有活性,又能增加药剂对作物的安全性。

咪鲜胺与氟硅唑按照一定科学比例混用如20%的硅唑·咪鲜胺用于防治多种果树、蔬菜等作物的黑星病、白粉病、叶斑病、锈病、炭疽病、黑斑病、黑痘病、蔓枯病、 斑枯病、赤星病等多种病害。

咪鲜胺与多菌灵混用(10十2.66mg/L)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可免除人工接种的小麦颖斑枯病的发生,而这两种药剂单施则无效。

另外该混剂对防洽禾谷类作物眼点病和白粉病也有增效作用。

第2个回答  2018-01-02

咪鲜胺是咪唑类杀菌剂中的重要品种。在我国使用的咪唑类杀菌剂还有抑霉唑和氟菌唑,2001年登记的还有氰霜唑、曾经使用的有稻瘟酯。这类杀菌剂主要是干扰病原菌细胞壁而抑制其危害,其中的咪鲜胺和抑霉唑主要用于水果防腐保鲜及种子处理,氟菌唑主要用于茎叶喷雾防治作物生长的病害。

咪鲜胺又叫扑菌唑、扑霉唑。制剂有25%、45%乳油,45%水乳剂,0.05%水剂,是广谱性杀菌剂,主要是通过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使病菌细胞壁受到干扰。虽不具内吸作用,但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当通过种子处理进人土壤的药剂,主要降解为易挥发的代谢产物,易被土壤颗粒吸附,不易被雨水冲刷。此药在土壤中对土壤内其他生物低毒,但对某些土壤中的真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