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地震的原因:岩层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挤压或者拉伸,当挤压力或者拉伸力超过了岩层的承受力时,岩层就会发生断裂,从而把岩层中集聚的能量释放出来,就形成了地面的震地,简称地震。

地震所造成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区分为几大类:无感地震、微感地震、有感地震、破坏地震、毁坏地震与毁灭地震。

扩展资料:

地震震级

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震级。震级的标度最初是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于1935年研究加里福尼亚地方性地震时提出的,规定以震中距100km处“标准地震仪”所记录的水平向最大振幅的常用对数为该地震的震级。

后来发展为远台及非标准地震仪记录经过换算也可用来确定震级。震级分面波震级(MS)、体波震级(Mb)、近震震级(ML)等不同类别,彼此之间也可以换算。

用里克特的测算办法计算,到2000年已知的最大地震没有超过8.9级的;最小的地震则已可用高倍率的微震仪测到-3级。按震级的大小又可划分为超微震、微震、弱震(或称小震)、强震(或称中震)和大地震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8

岩层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挤压或者拉伸,当挤压力或者拉伸力超过了岩层的承受力时,岩层就会发生断裂,从而把岩层中集聚的能量释放出来,就形成了地面的震地,简称地震.

防灾减灾的重点对象。由于构造地震频度高地震一般可分为人工地震和天然地震两大类,占全球发生地震数的7%左右,一般震级不大。火山地震都发生在活火山地区。
陷落地震 是由于地层陷落(如喀斯特地形、水库蓄水、强度大、爆破。
火山地震 是由于火山作用引起的地震,占全球地震总数的90%以上、破坏重。由人类活动(如开山、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矿坑下塌等)引起的地震:
构造地震 是由于地下岩层的快速破裂和错动所造成的地震,其破坏范围非常有限。
诱发地震 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如陨石坠落、采矿、地下核试验等)引起的地面震动称人工地震。宁夏所发生的地震,因此是地震监测预报,绝大多数属于此种类型,占全球地震总数的3%左右,除此之外便统称为天然地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17

地震是一种及其普通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地壳构造的复杂性和震源区的不可直观性,关于地震是怎样孕育和发生的,其成因和机制是什么的问题,至今尚无完满的解答,但目前科学家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

1968年法国人把全球岩石圈划分成六大板块,即欧亚、太平洋、美洲、印度洋、非洲和南极洲板块。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也是火山、地震较为集中的地带。板块学说是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等学说的综合与延伸,它虽不能解决地壳运动的所有问题,却为地震成因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扩展资料

避震要点:

1、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楼里,跑出来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

2、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远离建筑物,开阔、安全的地方。

3、应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时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4、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以保护头颈部;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眼睛;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5、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要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无论在什么场合,街上、公寓、学校、商店、娱乐场所等,均如此。因为,拥挤中不但不能脱离险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成因

第3个回答  2016-12-24
地震形成的原因:
  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构造地震,也叫断裂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火山地震有时也相当强烈。但这种地震所波及的地区通常只限于火山附近的几十公里远的范围内,而且发生次数也较少,只占地震次数的7%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较轻。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发生的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次数的3%左右,震级很小,影响范围有限,破坏也较小。
  诱发地震: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如陨石坠落、水库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 。
  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第4个回答  2013-02-22
自有人类以来,就始终感受到来自地震的威胁,中国2000多年前就有地震的记录历史!地震是怎么产生的?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尽管科学家们到目前为止仍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但经过100多年的不懈努力,也产生了一些著名的地震模型,弹性回跳模型即是其中之一。科学家们推测,地表岩石的大规模迅速错动是强烈地动的原因。地球深层构造力造成地球外层大规模变形是地震的根源,沿地质断裂的突然滑移则是地震波能量辐射的直接原因。在实验室里岩石受压能够以不同的方式"破裂"或"破坏"。在有的突发破裂中,断裂把岩石切开,两侧岩石相对滑动,多条裂纹把岩石裂成碎块。如果岩石破裂的碎块能再拼合起来,这种破坏类型称为脆性破坏。另外一种岩石破坏中,标本的两侧不突然滑移,而是缓慢地碾磨,沿着一个倾斜断面仍粘合在一起。这种岩石的破坏不能象脆性破坏那样快速释放储存的弹性能量。
在自然界大规模的破裂面被称为地质断层,许多断裂非常长,有的可在地表追踪几千米。象在实验室中见到的那样,一条断层的两侧既可以逐渐并难以察觉地互相滑过,也可以突然破裂,以地震这一形式释放能量。在后一情况下,断裂两侧向相反方向错动。
现在广为接受的地震发生的物理模式,最初缘于美国工程师里德对1906年圣安德列斯地震的研究中产生的。1906年以前,跨被圣阿德列斯断裂切过的区域做了两组三角测量,一组在1851~1865年,另一组在1874~1892年。里德发现,1906年以前的50年时间内,断裂西侧向北北东方向相对移动了3.2米。当这些测量数据与地震后测量的第三组数据比较时,发现地震前和地震后,平行于圣安德列斯破裂的断裂,都发生了明显的水平剪切。
科学家据此认为,地震是由于变形岩石的弹性回跳,是地球上部沿地质断裂发生的突然滑动,这种滑动沿断面扩展,这种滑移破裂传播的速度小于周围岩石中的地震剪切波波速。存储的弹性应变能使两侧岩石大致回到先前未变形位置。因而,大多数情况下变形的区域越长、越宽,释放的能量就越多,地震的强度也越高。岩石的垂直应变也很常见,在这种情况下,弹性回跳沿倾斜断面发生,引起地表水平线沿垂向垮落并形成断层崖。大地震造成的断层崖可达好几米高,有时沿断列走向延伸几十或几百千米。
岩石力学实验室里的实验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地震前期应变在地球岩石中的变化。在这些实验中,将水饱和岩石试样在高温下的流体介质中压缩,表征在局部构造力作用下地壳缓慢变形,在构造断裂邻近造成岩石中微裂隙的集中。水缓慢地扩散并充填到岩石的裂缝和孔隙之中。由于微裂隙的发展,沿断裂的高应变区的体积增加,导致岩石的应变膨胀,这个膨胀过程进一步导致断裂带弱化。同时,裂隙水使得潜在断层面的摩擦力降低,以致最终沿一个主要断裂面滑动。按这种方式变形的断裂产生弹性回跳并传播扩展。
通过研究主滑动附近的裂缝发育过程,有助于对地震前震和余震的理解:前震是沿断裂的应变和破裂物质中微破裂的结果,而那时主破裂并没有发生。前震中的有限滑动稍微改变了局部应力的格局。水的运动和微裂隙的分布,终于使一个更大破裂发生,造成主震。主破裂的发生及断层局部的摩擦生热,导致沿断裂带的物理条件与主震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结果是发生一系列次级的断裂活动,造成余震。之后,该区的应变能逐渐降低,开始一个新的应变积累过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