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优等生与差生

如题所述

一、人格上的平等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很多老师在对待优等生时,总是循循善诱,很喜欢,即使是优等生犯了错误,老师也会注意批评方式,怕伤他们的自尊心,久而久之,优等生有种翩翩然的感觉;但是相反,在对待学困生上,老师也是花费比优等生足够多的时间来辅导,但是,我们往往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在这种感觉的驱使下,对待学困生总会有负面情绪产生,甚至会出口不逊,说一些伤害学生自尊的话,久而久之,学困生越来越自卑。所以,作为教师,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首先在人格上要平等地对待。
二、真正地爱学生
对待“学困生”,我们尽量给他们设置不同的计划,让他们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体验进步成长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让他们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环境下成长,不能因为孩子的一点错误而让他们在训斥与指责声中自卑得抬不起头来。及时地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多鼓励,多交流,让“学困生”在鼓励声中自信地成长起来。对待“优等生”,该“惩罚”也得惩罚,这样才是对学生真正的爱。
三、多和家长沟通
有些学生在学校和家里表现得完全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学校教育的同时,也要多和家长联系,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种种表现,这有助于我们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曾经有这么一个小男生(学困生),在班里性格腼腆,上课下课表现几乎一模一样,不爱说话,除过上厕所外一直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低着头,即使老师、学生过去让他玩,他只是笑一笑,依然坐上那哪都不去。后来,老师没办法,和家长进行了沟通,惊讶地发现他在家里的表现完全是一个调皮的小男孩,爱说话,贪玩,有时候甚至把他姐姐惹得哭。为什么他的表现和家里的表现截然不同呢?如果老师不和家长沟通,或许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个“秘密”,所以,我们教师在帮助学困生的时候,要全方位地多了解他,和家长一起协调,找到帮助学困生的有效办法。
四、调动积极性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集体,每个人都是集体的成员,在这个集体里要有班干部,一支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对班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选拔班干部时,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我们教师可以根据每个人自身的特点给予相应的“职位”,不因是学困生就否认他其他方面的能力。这样,作为“学困生”的班干部,他会发现自己受到重用而自信起来,人变自信了,还愁学习不进步吗?
面对几十个性格差异的学生,我想,只要怀着一颗爱心,一种责任感,正确对待班级中的“优等生”和“学困生”,就一定能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22
一、人格上的平等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很多老师在对待优等生时,总是循循善诱,很喜欢,即使是优等生犯了错误,老师也会注意批评方式,怕伤他们的自尊心,久而久之,优等生有种翩翩然的感觉;但是相反,在对待学困生上,老师也是花费比优等生足够多的时间来辅导,但是,我们往往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在这种感觉的驱使下,对待学困生总会有负面情绪产生,甚至会出口不逊,说一些伤害学生自尊的话,久而久之,学困生越来越自卑。所以,作为教师,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首先在人格上要平等地对待。
二、真正地爱学生
对待“学困生”,我们尽量给他们设置不同的计划,让他们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体验进步成长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让他们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环境下成长,不能因为孩子的一点错误而让他们在训斥与指责声中自卑得抬不起头来。及时地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多鼓励,多交流,让“学困生”在鼓励声中自信地成长起来。对待“优等生”,该“惩罚”也得惩罚,这样才是对学生真正的爱。
三、多和家长沟通
有些学生在学校和家里表现得完全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学校教育的同时,也要多和家长联系,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种种表现,这有助于我们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曾经有这么一个小男生(学困生),在班里性格腼腆,上课下课表现几乎一模一样,不爱说话,除过上厕所外一直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低着头,即使老师、学生过去让他玩,他只是笑一笑,依然坐上那哪都不去。后来,老师没办法,和家长进行了沟通,惊讶地发现他在家里的表现完全是一个调皮的小男孩,爱说话,贪玩,有时候甚至把他姐姐惹得哭。为什么他的表现和家里的表现截然不同呢?如果老师不和家长沟通,或许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个“秘密”,所以,我们教师在帮助学困生的时候,要全方位地多了解他,和家长一起协调,找到帮助学困生的有效办法。
四、调动积极性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集体,每个人都是集体的成员,在这个集体里要有班干部,一支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对班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选拔班干部时,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我们教师可以根据每个人自身的特点给予相应的“职位”,不因是学困生就否认他其他方面的能力。这样,作为“学困生”的班干部,他会发现自己受到重用而自信起来,人变自信了,还愁学习不进步吗?
面对几十个性格差异的学生,我想,只要怀着一颗爱心,一种责任感,正确对待班级中的“优等生”和“学困生”,就一定能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