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句的意思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句的意思

意思:夕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出处】《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夕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扩展资料 

1、《登鹳雀楼》创作背景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这首诗是作者三十五岁时写下的。 

2、《登鹳雀楼》鉴赏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

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1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原文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意思是: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2.白日:太阳。3.依:依傍。4.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5。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6.穷:尽,使达到极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8-20
意思是:太阳依傍着西山落下,黄河奔腾着流入东海。这两句诗出自《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
清代诗评家也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第3个回答  2019-10-13
夕阳靠着西山落下去,滔滔黄河水朝大海流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