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襄盆地

如题所述

南襄盆地位于河南省的南部,横跨河南南阳、驻马店及湖北襄樊三个地区,地貌上为四面环山的盆地。三叠纪秦岭地槽关闭后,燕山晚期开始形成的中、新生代陆相山间断陷盆地,沉积盆地周缘受到断层的控制,总面积17000km2,盆地内包括:泌阳、南阳和襄枣凹陷,在以元古界变质岩为主的基底上沉积了白垩系及新生界。古近纪是盆地的主要发育时期。

一、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由于凹陷的形成受到断层的控制,在一系列北西向前中生代长期活动的老断层基础上,与燕山运动后期所产生的北东向新断层呈方格状切割,互相作用所形成的断陷式凹陷,分割性较明显。凹陷的沉积厚度、分布面积、生油条件及油气富聚程度差异较大。

泌阳凹陷沉积厚度大(最大可达9000m),其中核桃园组是晚始新世湖盆稳定沉积阶段的产物,以较深湖相灰色泥岩、砂岩为主,夹白云岩,为凹陷的主要目的层。凹陷虽然面积小,仅有1000km2,但古近系沉积厚度大(最大为8000m),生油层最大厚度为3000多米,各项生油指标可与全国生油层一类凹陷相比,属含油气最丰富的凹陷。围绕生油中心,各类油气藏成环带状分布。内环位于中部凹陷带,主要是生油岩和白云岩分布区,由于缺乏储层及有效圈闭,仅发育少量砂岩透镜体油藏和白云岩缝洞油藏;中环位于南部陡坡带,环绕盐湖南侧分布,紧邻深凹生油区,油源丰富,油气运移活跃,为大规模的构造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发育带;外环位于北部斜坡带的外侧,鼻状构造和砂体配置有利,处于油气的有效运移距离内,加之断层发育,形成了众多的构造油气藏、断层—岩性复合油气藏和地层不整合油气藏。纵向上自大仓房组—核三段—核二段均有油气分布,以核三段为主力含油气层位。

南阳凹陷次之,面积3600km2,生油层最大厚度为1800m,发现了3个油田及多个出油点,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约1700×104t。油气藏主要分布在生油凹陷中心附近的构造圈闭(如东庄断背斜)和插入深凹区具有鼻状构造背景的构造—岩性圈闭,而远离深凹区则发现油藏有限,也表现出生油中心对油气藏分布的控制。

襄枣凹陷面积最大(7450km2),但因生油岩较薄、最大厚度仅800m左右,且不成熟,已完钻探井14口,未发现油气显示。预测油气藏平面上可能分布在南部断裂带地区,纵向上分布于白垩系—古近系。

二、盆地勘探历程

截至2005年底,南襄盆地共完成二维数字地震21225km,测网密度达1km×1km。完成三维地震2174km2,已基本覆盖泌阳、南阳凹陷。共钻各类探井1017口,进尺173×104m,已进入高成熟勘探期。

截至2005年底,累计探明油气田13个,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46×108t,可采储量7575×104t;累计生产石油2821×104t,2005年石油产量为170×104t。

南襄盆地自1970年大规模开展油气勘探至今,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1.侦查南襄盆地,发现南阳油田(1970~1974年)

1970年南襄盆地的南5井获得工业油流,首先发现了东庄油田。1971年,南6井发现了魏岗油田。在此之后,全面系统进行南襄盆地的石油勘探工作。

2.重点勘探泌阳凹陷(1974~1983年)

1974年,开始在泌阳凹陷进行勘探;1975年,泌1井发现了较厚的生油层及油气显示;1976年,泌6井发现了双河大油田。同时,发现了王集油田。1977年,开展了石油会战。两年多的会战,建成了河南油田年产原油200×104t的生产能力。

3.开展南阳、泌阳二次勘探(1984~1993年)

通过油气资源评价,认为两个凹陷还有很大的资源潜力;另外学习东部油田的勘探经验,建立了“复式油气区”的模式,确立了今后应开展以隐蔽油气藏为主的多种类型油气藏勘探。这一阶段的成果主要是整体部署、勘探泌阳凹陷北斜坡,发现和探明了5个稠油油田;坚强泌阳凹陷中南部深层的研究和勘探,发现了一批含油区块;南阳凹陷根据三维地震成果,扩大了东庄、北马庄油田的范围。

4.南阳、泌阳凹陷滚动勘探开发(1993年至今)

近十年以来,南襄盆地面临着老区勘探难度大、新区地质条件复杂、久攻不克的严峻形势。河南油田坚持把勘探放在首位,引进和应用一批先进而实用的新技术,加强了科技攻关和地质综合研究,如泌阳凹陷成烃成藏基础理论研究、泌阳凹陷深层系低孔低渗油气藏勘探及配套技术攻关研究、南阳、泌阳凹陷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及岩性油气藏勘探研究等,加强了老油区复杂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取得了新的进展。

三、油气资源评价结果

根据全国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南襄盆地石油地质资源量为2.79×108~4.75×108t,期望值为3.65×108t,可采资源量期望值为1.49×108t。其中,泌阳凹陷地质资源量为3.34×108t,可采资源量为1.38×108t;南阳凹陷地质资源量为0.28×104t,可采资源量为0.10×108t。

四、油气储量、产量增长趋势预测结果

在对盆地历年新增石油探明储量和累计探明石油储量统计的基础上,采用逻辑斯谛、龚帕兹、多旋回哈伯特模型进行了拟合,并结合地质分析、专家意见以及油田的中长远规划,综合认为盆地2006~2030年累计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1.45×108t。

根据盆地各阶段石油新增储量规模、未来石油采收率和储采比的可能取值,综合认为盆地2006~2030年累计产量为0.46×108t。具体数据参见表8-5-1。

表8-5-1 南襄盆地2006~2030年石油储量、产量预测结果表

五、未来储量、产量增长领域

就勘探程度而言,泌阳、南阳凹陷已进入高勘探程度—成熟勘探程度阶段。尽管如此,只要进行精细的综合地质研究。在老区寻找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和层位进行预探,老油田周缘、内部进行滚动勘探开发仍然有较大的储量增长潜力。泌阳、南阳凹陷油气地质规律基本清楚,油气勘探技术基本配套,勘探投入少、见效快,因此,今后在保证必要的勘探投入的前提下,加强新理论、新技术的攻关与推广应用,如影响深层低孔低渗目的层油气勘探的油层保护、储层改造压裂及测试技术,影响南部复杂岩性变化带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大胆实践,坚持不懈,老区资源勘探必然会走上新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是近期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西部古城—井楼西南侧核三下段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王集地区寻找岩性油气藏和断层~岩性油气藏潜力较大;凹陷东南部基岩油藏勘探有望取得突破;斜坡东北部吴庄鼻状构造仍有望找到油藏。

南阳凹陷:南阳凹陷北部弯折带在低位期主要形成低位扇或低位斜坡扇,对沉积相和砂体控制样式多样化,在弯折带内找寻大型低位扇体将成为南阳凹陷隐蔽岩性油气藏勘探突破的关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