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会做的数学题,再做就不会了,这是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很多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本来会做的数学题再做就不会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孩子对于这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完全弄懂,对这方面知识理解的不到位,没有掌握好解题的正确思路,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出现了这种问题并不意味着这道数学题的全部知识都不理解,只是在解题的过程中一些关键步骤出现问题,往往经过老师的点拨就能够得出正确答案。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解题的关键,同时还需要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在听课的过程中,不断分析老师是如何来讲解题目,找到这些题目的共同点,才能够在下次遇到相似的题目的时候能够独立解答。单单弄懂一道题的解题思路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遇到类似的题目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做题的技巧,把握做题的本质,找到相似之处。

很多同学在听课过程中并没有完全了解知识的本质,很多概念只是有一个模糊的观念,并没有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学生在没有得到老师的帮助之下,很容易在做题的过程中出现卡壳。学生需要对自己的错题进行一个总结,对题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否则再遇到相似题目的时候还是会出现问题。学生不能够眼高手低,需要掌握好数学的基础知识,否则会让自己基础不牢固。

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去理解老师讲解的意思,老师在解题过程中如何思考的。掌握这个思路,才能够更好的解决数学题,在下课的时候将老师讲解的思路进行总结,形成一套自己做题的方法,对于做题也是十分有好处的。学习数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如果没有数学思维,就很难理解数学中的概念以及定义,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勤思考、多动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20
可能是没有真正的了解到这道题的解题思路,也有可能是自己的举一反三能力比较差所以就不会了。
第2个回答  2022-04-20
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自己对知识掌握的还不够全面,对这道题本身还没有理解,所以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第3个回答  2022-04-20
可能是对这道题对应的基础知识点掌握并不扎实,没有熟练掌握知识点的运用技巧,没有对这道题进行举一反三的训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