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社会才是和谐社会?

如题所述

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参考资料: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51/3188468.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5-12-09
谈起和谐,张学栋将其所著《图●像思维》后记打开,他讲道:“那是十多年前的一天,在海南儋县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校园里,台风刚过,忽而飘雨,他匆匆走向学校图书馆,忽然,看见远处一只老青蛙正背着一只幼小的青蛙,在光滑油亮的公路上向水塘艰难地爬行着。他不由心动,走到近前,弯下腰,用双手轻轻捧起青蛙母子,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回路边水塘中……不一会儿,耳际传来青蛙母子清亮而悠扬的鸣叫声,声音是那样的和谐而动听。”

张学栋认为,“万物心和必契合,生命神谐则共融”。在“和谐”意涵之中,“和”是核心,阴阳的合契则和始,奇偶“相合”则谐呈;“谐”为“和”之果,“合”为谐之根。简言之,就和谐社会构建而言,首先是人人内在的融合和谐,即:心和、言和及行和,体现出来便是心胸开阔、言语谦逊、行为协调。佛家的“觉悟人生,奉献人生”,道家的“修神养德”,基督教讲的“施比受更有福”,此皆一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认为:“要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张学栋认为,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的社会,主要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个层面的动态和谐关系。其实,绝对理想的和谐目标与和谐状态也许很难完全实现,但是对和谐的生活方式理想的追求,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外化为一种力量、一种风尚。他以为,追求和谐的过程与结果一样可贵、一样有意义。
面对社会转型阶段,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的现象,张学栋认为构建和谐的社会进程中,应逐步形成这样的风气:
1.人们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得到应得报偿。

2.人们只有通过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才可以获得高的经济回报。

3.不劳而无获、过分贪婪,甚至侵害他人利益的人,必须受到法律惩罚。

不必否认,人的能力、机遇等差别,追求和谐便可提升境界,追求和谐就会积善成德,使人人感到社会公平、公正、透明。在这方面,政府要尽量创造公平公正透明的社会氛围。

他认为,和谐中国文化的精华之所在,在今天发扬光大,将更加具有现代意义。可以想见,在和谐社会中,成员一旦遇到冲突,通过交心,达到知心,最后开心。通过互相了解,澄清误会,有难相助,每个人在奋斗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地位,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以平常心做事,真诚心待人,慈爱心与人相处……

和谐不是没有矛盾,而是有一整套可以很快化解矛盾的机制。纵然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差异,同时达到“和谐社会”的理想状态很难,但是倡导和谐生活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现实而深远。

北京是首都,是首善之区,构建和谐的社会,应力求走在前列。

对北京而言,构建和谐社会,张学栋建议从大的方面应处理好几个平衡,即国内与国外、首都与地方、城市与郊区、社区与社区、市民与市民。具体讲,就是要把和谐内化在自己的心灵之中,外显于自己的言语行为之中,起心动念要力求一心向善,一举一动要力求替人着想,一言一行要力求为人师表。多提建设性意见,多听建设性思路,多做与众人有益之事。北京奥运将近,城市日新月异,和谐首都不仅使市民生活感到宜居、舒畅,而且要使外国人感到宾至如归,只要有困难,就能很顺利地得到帮助,安全、祥和,喜悦、自信,来源于对和谐生活的追求,来源于内心的净化和凝望提升。

作为北京西城区政协常委,他常把亲身感受到城市的变化与发展的新气象,给周围的朋友宣传,通过调研,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写成提案建议,反映给政府,几年来,他完成的近20个提案,多数都为政府采纳。政府为群众办实事,认真负责的态度深深打动了他。其中,有关西城电子政务的发展、社区建设、窗口的建设以及依法保护和谐环境、保护古迹,惩处破坏者的提案,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他说,“和谐离我们很近,可以时时处处感觉到,常以宽容之心待人,常以自勉之心律己,常怀仁爱之心待物,常藏忠义之旨处事”,必然心平气和、圆润谐契。张学栋先生认为,北京展示并张扬的应是大气、雍容、包容而充满活力,在北京人身上透射出的应该是敦厚、爽朗、智明而朝气蓬勃。
第2个回答  2005-12-09
大道理讲起来太累也难懂,我想起码要有以下三条
1 就业要平等 如今下岗意味着推向社会不管了,要不你就去扫马路、站马路、出小摊或“自谋职业”。或许有人说有好工作你考嘛,可是在年令、学历等种种限制面前,下岗工人有条件吗?这是貌似公允下的一种剥夺。更有甚者,拿钱少的干得都是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北京一位副市长说,北京安全事故遇难人数中有85%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这说明了什么?
2 分配要公平,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眼下这简直成了“天书”,不着边的事。现在怎么分配?是按行当分配,行行差距有几倍。既不按劳、也不按贡献更谈不上按能力。人们心理上能平衡吗?
3 要保障基本的社会福利,如看病、养老保险等,现在能保障的只是一小部分。绝大部分看病难、进不起医院,如此这般能不怨声载道吗?
第3个回答  2005-12-08
和谐社会只是一概念,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第4个回答  2021-04-02

和谐社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