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坐骑根本不是一头牛,为啥人们非叫它青牛?

如题所述

《西游记》青牛怪有个怪圈圈,能套走所有人的兵器,孙悟空没辙了,找太上老君,孙悟空借助芭蕉扇的威力,才降伏了青牛怪,平安过了金兜洞。但是这青牛是怎么成为太上老君的坐骑的呢?这就有一个传说了!

老子(约公元前600-公元前500)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即道家神话里的太上老君,在太上老君还没有成仙之前,就是人们尊称的老子,实名叫李老子。

据说,这是太上老君八、九岁时发生的事。那时,太清宫南面的一座大山上,突然出现一群怪物。这怪物猛看象大象,没有象鼻子长,啼子碗口大,两角头上长,两眼似铜铃,一叫惊虎狼。人们称它为神牛,这神牛凶猛得很,见物咬物,见人吃人,连狮子老虎都没地方藏。不长时间,山附近被它们得几乎路断人绝。

一天,太上老君和本村的孩子二子瞒过大人,一起南山下割草。不一会,他俩把篮子割满了,看看天还早,俩人就做起游戏。二子把镰刀插在地上,李老君和二子站在远处,用李老君的乾坤圈(他给他的手镯起的美名)套镰把。套中为赢,套不中为输。谁输了,谁围着镰把爬三圈。

他俩正玩得起劲,突然哞的一声叫,从山上冲下一头神牛,直朝他们扑来,李老看见那牛,气得他火冒三丈,心想:这畜牲自从出现就不干好事,扰闹乡邻,伤害百姓,今天非给他点厉害看看不可。他对二子大喊一声:“走,捉住它。”他说着就拿起了镰刀向那牛迎去。二子也不是个软包,听老君过么一喊,也捡起镰刀,跟着跑去。那头牛平日里碰到的东西,只要是活的,都是没命地逃。今它见两个小孩看见它不但不跑,反而举着镰刀向它跑来,就觉得事情有点不妙。但到嘴的肥肉不能不吃,它两眼一瞪,跑得更凶。那牛连窜带跳,来到近前,把头一底。一个猛窜,就想把他俩抵死,老君二人忙把身子一蹲,那牛正从他俩头上窜过去。

老君见那牛气势,心想:先给他点厉害,杀杀它的威风。随即猛地站起身,举起镰刀,朝那牛屁股上狠劲砍去。只见那牛痛得一蹦老高,它好屁股上只露了个镰把。那牛顾不得吃他俩了,撒开蹄子就往山上跑。俩人一见那牛跑了,更来劲了,喊着叫着,跟着那牛追上山去。那牛一口气跑到半山坡,钻进一个很大的洞里。李老君和二子正准备到洞里捉个稳的,突然的一声吼叫,震得山坡直打颤颤,随着叫声一头青牛从洞里窜出来。乖乖,只见它比刚才那牛大一半,大头大嘴大蹄盘,肚子里象揣着个老虎,头上那两只角向前伸着,只有一胳膊长。看样子它是这牛洞里领头的。

它窜出洞口中,往半山坡一站,见是两个小孩,气得暴跳如雷,对着他俩先亮了个下马威。真够凶的。但见它把头一低,伸出舌头往满荒草的地上舔,“嗤啦”一声,舌头过去的地方一片精光,连地皮都被它舔起有半尺多深。它心说:“自从占山为王以来,哪里吃过半点亏,今天倒被你俩小孩子占了便宜,真有失尊严,看我怎样收拾你俩。它大叫一声,一个饿虎扑食,就朝他俩直扑上去。李老君见大青牛发疯一般扑来,心想:不把大青牛治服,以后这带的人就别想有好日子过,一定得把大青牛治服。

还没等他想出个治服大青牛的法子,这牛已窜到二子身边,朝着二子低头就抵。二子也不急慌,就势抱住了大青牛的前腿。那大青牛见腿被人抱住,急得张口咬二子。老君见状,猛窜上去,用手里的乾坤圈对准大青牛的上牙就是一下,咔嚓一声,大青牛的上排牙被砸掉了。这大青牛羞恼成怒,身子猛一横,把老君撞倒地上,它低下头去伸出舌头“呼嗤”一下,就把二子裹进肚里。老君见二子被老牛裹进肚里,气得他怒从心中起,劲从骨中生。

大青牛这时正低头躬背冲到他跟前,他猛地站起身,一把抓住牛角,“蹭”地骑上了牛背,他用腿把牛背夹紧,两手握住两只牛角使劲向后一搬,一下子把牛角搬了过去,大青牛乱蹦乱跳,想把老君从背上甩下去。老君摘下乾坤圈,用劲折断,把牛鼻子牢牢穿住。这下大青牛老实多了。

老君跳下牛背,捡起二子的镰刀又把牛蹄子切成两半。大青牛彻底老实了,二了还在牛肚子里呢。老君狠劲一托大青牛的肚子,把它胃里的东西全都挤了出来,二子也出来了。因为他才被吞下,双没伤着筋骨,不一会就醒过来但大青牛可吃了苦,从些,它吃了东西总是要再倒出来重嚼。

老君见二子醒来,便和二子骑上大青牛,高高兴兴地下山去了。没走多远,老君发现后面跟了一群大大小小的牛。原来,这些牛见头牛被老君治服了,他都乖乖地跟了下来。老君下了山,把它们赶到村子东边的一片草地里。从此,他就在那里专门驯养那群牛。他对跟来的那些牛,一头头都按治大青牛的办法整治一遍,只许他们吃青草,还教它们拉犁拉车。他把驯养好的牛,都送给乡亲们使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7

太上老君,公认的道教始祖,而且是一个被神格话的存在。太上老君是三清尊神中受到最多香火供奉的神仙,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太上老君是道教的创始者,也是三清道祖,人们选择供奉自然也会选择最历害的人物供奉,那么什么是三清呢?三清就是玉清、上清、太清,正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为天宗。。

太上老君就是三清之一的太清道德天尊。因此,也有人称太上老君为道德夫尊。

在人们影响中,太上老君外出,总是骑着一头牛,为什么不坐其它坐骑。

传说,老君八、、九岁时发生的事,那时,太清宫南面的一座大山上,突然出现一群怪物。这怪物猛看象大象,没有象的鼻子长,啼口碗大,两角头上长,两眼似铜铃,一叫惊虎狼。人们称它为神牛,这神牛凶猛的很,见物咬物,见人吃人。

一天,老君上山玩耍,突然哞的一声叫,从山上冲下一头神牛,直朝他扑来。老君见那神牛,火冒三丈,拿起镰刀向神牛冲去,和神牛大干起来,最后用乾坤圈收伏神牛,从此老君外出就以神牛代步。

太上老君的坐骑神牛,也法力高强,西游记中,孙悟空在金洞就被神牛大战过,请天兵天、十八罗汉都不是对手,最后还是老君出面降服。

第2个回答  2017-12-26

孙悟空大战青牛精这一回,从第一次看原著起,就有一个怀疑,孙悟空真的不知道青牛精是谁吗?原著里,几番介绍之后,孙悟空应该能猜到是谁,但孙悟空却不去点破,而是选择问了个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孙悟空是否猜到青牛精是谁?我的答案是猜到,原因有三:

第一:与土地的对话。

原著说到:“行者道:‘烦公公指教指教,是个甚么妖魔,居于何方,我好上门取索他等,往西天去也。’老翁道:‘这座山叫做金皘山,山前有个金皘洞,那洞中有个独角兕大王。那大王神通广大,威武高强。’”。

大家有没有发现老翁已经说出了妖怪是谁,哪里说出来的?“兕”字。当你读原著的时候,知道“兕”这个字怎么念吗?相信有的朋友不知道,小编当初也不知道,但小编查了查字典。这个字念si,念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字的意思。兕,状如牛,苍黑,板角。逢天下将盛,而现世出。《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看完这个,我们再结合原著的“独角兕大王”,这样一来,可以解释为一个角像牛的大王。这下还用猜?一定是牛精或是犀牛精。孙悟空难道想不到?他能想到,他师从菩提老祖,菩提老祖一定会讲到这些内容。所以,悟空此时已经知道了是牛精或是犀牛精。至于是谁的,他也能猜到个八九不离十,但不能确定。

第二:孙悟空第一次与妖怪交手。

原著这样说:“他两个战经三十合,不分胜负。那魔王见孙悟空棍法齐整,一往一来,全无些破绽,喜得他连声喝采道:‘好猴儿!好猴儿!真个是那闹天官的本事!’这大圣也爱他枪法不乱,右遮左挡,甚有解数,也叫道:‘好妖精!好妖精!果然是一个偷丹的魔头!’”

此处就更明显了,牛知道孙悟空大闹天宫,定是那天上凶星。当初知道“独角兕大王”这个名字的时候,孙悟空猜到是太上老君,但不确定。此番打斗,见妖怪有这等本事时,孙悟空彻底明白了,这妖怪就是太上老君处的。于是,孙悟空说了一句“好妖精!好妖精!果然是一个偷丹的魔头!”,只有太上老君的仙丹才能让妖怪法力大增,只是孙悟空不清楚,不是牛偷了仙丹,而是童子偷了仙丹,没看住牛。

第三:天庭寻妖。

孙悟空的金箍棒被收走之后,他决定上天庭寻妖。原著写道:“今来在金山兜山金山兜洞,有一兕怪,……彼时玉皇天尊闻奏,即忙降旨可韩司知道:"既如悟空所奏,可随查诸天星斗,各宿神王,有无思凡下界,随即复奏施行以闻。"可韩丈人真君领旨,当时即同大圣去查。……结果满天星斗,并无思凡下界。”

此段原著有两个关键之处,一个是“金山兜山金山兜洞,有一兕怪”,一个是“满天星斗,并无思凡下界”。第一点,当初老翁告诉孙悟空此处是金皘山,山前有个金皘洞,孙悟空此时却说了个“金山兜山金山兜洞”,此处很明显,孙悟空要提醒“兜”字,也就是兜率宫。孙悟空又说有一兕怪,此处是说那妖怪是牛。兜率宫加牛,这合起来不就是兜率宫里有凶星下界的意思吗?孙悟空没有明说,但他已经点明。只是,那神仙似乎不想往太上老君处联想。并且大家也知道,整个天庭没有凶星下界,他们也没说太上老君处有没有,这只能是级别问题了,太上老君的兜率宫,可不是谁想去问就能问的。

以上三点,足以说明孙悟空知道那妖怪就是太上老君处的,可他不敢确定。为什么不敢确定?因为太上老君之前已经派过金角、银角,那一次太上老君很为难,这次怎么会让自己的坐骑下界呢?孙悟空有这样的怀疑,所以不敢直接说是太上老君的。孙悟空不怕太上老君,他可以去问,可他没去。为什么不去呢?这是本文的第二个问题。究其原因,有三点:

一:出气。

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没少受天庭的折磨,地位没了,尊严没了,还被压了五百年。这一压,什么都没了。他一直都不服气,可碍于自己的不利境地,他只能忍着。这青牛精一事,正好给了他机会,他想借青牛精,让天庭出出丑,让哪吒等也受一下折磨。所以他不说,目的就是借青牛之手为自己出口气。

二:戏耍玉帝与佛祖。

孙悟空一直是调皮捣蛋的,他知道妖怪是青牛的时候,也明白了妖怪手中的法宝是金刚琢。孙悟空知道金刚琢是三界最强法宝,妖怪拿着金刚琢,必定无人能敌,唯一能克制的芭蕉扇还在太上老君手里。而玉帝与佛祖又不能公开去找太上老君,也不能明着告诉孙悟空,这玉帝和佛祖是有口难言呀。孙悟空趁此机会就戏耍一番,反正师父不会有事。最终,佛祖通过降龙、伏虎二罗汉告诉了悟空那妖怪是太上老君的,这也是佛祖的无奈。这孙悟空憋了半天,本想摆玉帝和佛祖一道,最后只摆了佛祖一道。虽然目的没有全达到,但也算是为难了玉帝。

三: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意思是你怎么对付我,我就用同样的方法对付你。孙悟空取经以来,面对的妖怪很多都是天庭和灵山的。孙悟空被这些妖怪折磨的不要不要的。所以,这次索性用妖怪之手来对付天庭和灵山,让他们也尝尝这滋味。

孙悟空无恶意,只是随着事情的发展,心里那点小把戏又开始作怪。这也怨不得孙悟空,因果嘛。

第3个回答  2017-12-27

一、江淮奇峰天柱山的历史

  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境内的天柱山,又名潜山、霍山、皖公山、万岁山。天柱山是江淮的分水岭,主峰天柱峰高1485米,景区面积达80多平方公里,有四十二峰、十八岭、五十三洞、十六岩、七关、八池、四十八寨等名胜以及许许多多的古迹。

  天柱山是一座历史名山。早在公元前106年,即汉元封五年,汉武帝南巡封禅,亲临天柱山并封之为南岳,所以天柱山又得名万岁山,从此闻名遇迩。700年后,隋文帝为了开拓南疆,改封湖南衡山为南岳。此后,天柱山逐渐遭到冷落。但因天柱山雄奇而又灵秀,依然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来此观赏,留下了不少名诗佳篇。李白游天柱,写下了“奇峰出奇云,秀水含秀气。青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的绝句。白居易亦诗云:“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镇云雷。玉光自桔相争秀,金翠佳莲芯斗开。”朱熹更为天往山的苍劲雄伟而陶醉,写道:“屹然天一柱,雌镇干维东。只说乾坤大,谁知立极功。”王安石曾举火夜游天柱,兴致盎然,作了不少诗文并刻石以留念。黄庭坚曾隐居天柱山下,乐其山水之美,自称山谷道人,留下不少古迹和传说。在夭柱山下的石牛溪的岩壁上,约200米内竟布满了近300处石刻,均为唐宋以来各代名人所题,楷、草、隶、篆无所不有,成为我国名山之中少见的诗书石刻艺术主库。天柱山又称为文化名山,也是名不虚传。

  天柱山还是一座英雄名山,南宋未年,农民领袖刘源曾凭借险要山势,在山上扎寨抗击元兵达18年之久。至今在山上还可寻觅到山洞古寨多处,都占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洞内深邃曲折,暗道扑朔迷离,还可以看到当年农民起义军使用过的石桌、石凳、石锅、火塘等遗物和遗址。最大的司元洞,可容万人,成为游人探奇寻古、乐而忘返之地。清末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军也曾占领天柱山与清军斗争了十几年。解放战争时,天柱山成为革命根据地之一,为进军南京和解放全国作了巨大的贡献。

  天柱山在近代以来逐渐“隐名埋姓”,除了因改封南岳的原因之外,交通不甚便利也是一个因素。解放以来,从天柱山北至合肥198公里、南至安庆57公里、西至九江140公里的公路都修整一新,从潜山县城距天柱山仅20公里,现在游览汽车络绎不绝,为天柱山重新焕发青春增添了活力。1982年,天柱山和安徽的黄山、九华山等并列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天柱山又跻身于中国名山之列。

  二、天柱山的来历与传说

  巍巍的天柱山,《陕西通志》记载,原名“牛山”,而《山阳县志》及有关文献惯用“天柱山”。究竟这两个山名是怎样得来的呢?这里却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在远古时候,玉皇大帝召集群仙大会,上至三十三天诸神仙真,下及十二沟渠,五岳四渎之神。当然“太上老君”也不例外,闻诏赴会。

  不提神仙赴会之事,且说“太上老君”坐骑“青牛”,早有遨游神洲之愿,迟迟未得机会,今见主人不在洞府,避开守洞童子,驾彩云穿白雾,偷偷地下了凡间。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青牛”如醉如痴饱览人间仙境,享受大自然芬芳,实在疲惫不堪,想找一个合适的地方休息一下,寻来觅去没有一个让它满意栖身之处,走着走着被前面奇景拦住了视野,“青牛”“哇”的感叹一声,凡间仅有这样天然摇蓝。原来它发现了四面奇峰环绕,绿水清澈的一个小湖。据说这里是一个海眼,又累又热的“青牛”喜不自胜,顾不得多想,庞大的身子就地一卧,呼呼的睡着了。

  “老君”赴会回宫一看,“青牛”不见了,微开天目见“青牛”正在酣睡未醒,知道青牛太累,即派童子把心爱的灯柱送到“青牛”身边,点灯七日以示叫醒它速回天宫。谁知“青牛”就这样一睡,再也没有醒过来,仅化成了形似牛卧之状,一个巨大的山峰,人们就再也看不到可爱的小湖,就把此山叫“牛山”。那童子见青牛化为山峰,于是就把太上老君那个灯柱放在青牛旁边,为它作伴,谁知也化为一根擎天之柱,人们称它“天柱峰”。后来把此山就叫天柱山了。

  此外,武当传说故事颇多,神乎其神。比如“飞来天桥”,在很久以前,中武当三峰隔开,相距丈余,人们在架桥的时候,万仞绝壁,工匠无法立足,屡架屡塌,这时正好南海观音心血来潮、睁开慧眼,只见中武当高耸入云、四周祥光笼罩、工匠架桥不胜艰难,顿发慈悲心肠,杨柳轻拂,在三道岩峰之间划出两道彩虹,工匠们循着彩虹,依次而建,一天之内顺利地架通了两座石桥,从此三峰连为一体。还有“偷不走的柱子”、“无量功德天赐子,忽然一夜石成金”、“神泉”、“阴阳井”、“五仙洞”等传说。总之,中武当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动人离奇的神话传说,古朴雄浑的石木建筑,古老神秘的宫观殿堂,险峻秀丽的山水风光,吸引湘鄂渝川黔的香客朝拜,四季游人如织。

第4个回答  2017-12-27

老君笑道:“这猴儿不去取经,却来我处何干?”行者道:“取经取经,昼夜无停;有些阻碍,到此行行。”老君道:“西天路阻,与我何干?”行者道:“西天西天,你且休言;寻着踪迹,与你缠缠。”老君道:“我这里乃是无上仙宫,有甚踪迹可寻?”行者入里,眼不转睛,东张西看,走过几层廊宇,忽见那牛栏边一个童儿盹睡,青牛不在栏中。行者道:“老官,走了牛也!走了牛也!”老君大惊道:“这孽畜几时走了?”正嚷间,那童儿方醒,跪于当面道:“爷爷,弟子睡着,不知是几时走的。”老君骂道:“你这厮如何盹睡?”童儿叩头道:“弟子在丹房里拾得一粒丹,当时吃了,就在此睡着。”

  老君道:“想是前日炼的七返火丹,吊了一粒,被这厮拾吃了。那丹吃一粒,该睡七日哩,那孽畜因你睡着,无人看管,遂乘机走下界去,今亦是七日矣。”即查可曾偷甚宝贝。行者道:“无甚宝贝,只见他有一个圈子,甚是利害。”老君急查看时,诸般俱在,止不见了金刚琢。老君道:“是这孽畜偷了我金刚琢去了!”

因为《西游记》这里是一个贬义的说法说的就是指那些半桶水的道士又叫牛鼻子老道。旧时称道士,含讥讽的意味。为什么称呼道士为“牛鼻子”,现在一般有三种常见的说法:第一、道士帽,又叫冲天冠,前边有沿,上翘象牛鼻子;第二、道士发髻形状像牛鼻子;第三、道教尊为鼻祖的老子,据说坐骑是一头青牛,后来用青牛指代老子,牛鼻子指代道士。

这就是说明这些学艺不精的畜生在太上老君身上学了一点东西,就把太上老君的金钢琢偷下来就大肆敛财,收人,收心。这些都不是正道。都是太上老君的坐骑偷了太上老君的东西下凡作乱的。所以并不是他们厉害,厉害的是牵牛鼻子那个圈子。太上老君叫他金钢琢,在这里叫宾郎。所以这里不是指太上老君不小心让自己的青牛跑下界,而是说现在有很多牛鼻子道士,学了些皮毛道术就拿来下界作乱。《透视西游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