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召忠将军为什么这么火?

如题所述

首先先解释下为什么叫"局座"?

那是因为在中国国家级媒体——中央电视台的高曝光率,使张召忠成为中国最知名的军事评论员之一,有“中国首席军事评论家”之称。张召忠的军事、政治观点犀利且独树一帜,所以被电视观众和网络上的网友们诙谐地称呼为“局座”(战略忽悠局局长)。

而从局座的节目和访谈来看,他真的就如同他所说的那样,想跟年轻人去交流、想去学习当下的流行、想去普及军事知识。也有着自己朴素的爱国观,像老一辈的革命前辈一样,想让年轻人为国为民。张召忠将军军事素养极高,对于各方面深有研究,其说话有一定的分量,非常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

之前张召忠将军还在青少年汇聚的bilibili开了个频道,目的就是普及军事方面的知识。把枯燥无味的东西生动的讲出来,让热爱军事的人能听懂,愿意听。真的是个很了不起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6

人物自述: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出身贫寒,从小在河北盐山长大,那是一片低产或不产作物的盐碱地,仍是国家级贫困县。18岁之前,我一直在那一片热土上度过了我的小学和中学时代。18年间村里没有电灯,没有吃过一个苹果,更没有买过一件衬衣。上小学的时候桌椅板凳连同教室都是用土垒起的。只是到了上中学的时候才有了木制桌椅和用砖头砌起的教室。我们一个班40多名男生,全部住在一间宿舍里,大家睡通铺,一个人挨着一个人,浑身上下长满虱子、跳蚤和其他小生物。我每个礼拜要走很远的路去上学,身上背着经过精确计算后够吃一周的钱粮。每天一两个黑黑的红薯面窝头,外加几把地瓜乾,一天的伙食不超过四五两。黑窝头发霉后能拉出长达一两米长的霉丝。而那正是我用以充饥的主要食物,没有青菜,没有鱼肉,更没有食油。

1970年中专毕业后参军入伍,到海军导弹部队当了一名技术兵。别看我文化程度不算高,在部队还属于“高级知识分子”,由于我学过两年的电子、无线电和机械专业,所以很快成为训练尖子。那个时候当训练尖子压力很大,一旦业务上强了别人就会怀疑你政治上是否有问题,光专不红是件很危险的事。为了进行思想改造,我特地剃了个大光头,强烈要求到炊事班当了半年的“火头军”。还喂了半年的猪,而且在山上开了不少小片荒,种了好几块菜地,收成很不错。每天晚上9点钟熄灯后,我都是用手电筒藏在被窝里偷偷地钻研技术知识。生怕让人看到说我是“单纯业务观点”。可能是由于我“又红又专”,领导上突然决定选送我上大学。最初是送我去某工程学院学习核潜艇技术,后来被北大招生的老师看中了,认为我应该是一个当翻译的料儿。“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于是,我这块砖头便于1974年10月从山东半岛被搬到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分配给我的学习任务是学习阿拉伯语。直到这个时候我才第一次听说世界上还有这个语言,因为那个时候,学生是不能挑选专业的。

主要经历:

1952年,张召忠出生河北盐山。

一个毫不起眼的农家子弟,“伴着泥土的芬芳读完了小学、中学和机电中专”。

1970年入伍,当上了“蹲在山沟里的海军”,在山风的陪伴下,搞了10年岸舰导弹。

1974年因为他的才干和“高学历”,部队选送张召忠进北京大学学习阿拉伯语。因为老发不准阿拉伯语中的颤音,张召忠不惜作了舌部手术。

大学毕业时,参加命题作文,三题可任选一题。可张召忠却在规定时间里,一气完成了三题,外国专家给他打了少有的满分。

四年大学毕业后,他被派往伊拉克当阿拉伯语翻译。两年后,爆发了两伊战争,他第一次亲历了战争风云。

张召忠回国后,进了海军装备论证中心。失去了用“语”之地,又发奋攻读英语。

1986年、1988年两次被派到英国任口语翻译。之后,于工作之便,他又自学了日语,为专业军事研究夯实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2015年7月8日,张召忠正式退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