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定要懂得知足吗?

如题所述

人要懂得知足,知足是一种心态,一种品质

  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道满足的人就不会遭到困辱,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险恶,这样人的名誉与利益才可以保持长久。

  老子是针对社会的“贪夫徇财,烈士徇名”而言。他郑重地提醒人们:“抑思身与名货孰亲孰多乎?”图名贪利,亦是人之大疾,若想战胜客观世界必须先战胜主观世界,也就是先战胜自己的私欲。淡泊名利即是一剂良药。这一类事情,不论正面或反面的例子,都可以说俯拾即是。

  淡泊名利与不要名利不是一回事。应有之名,该得之利,都属分内,持之无愧。北京人好说“某某某够份儿”,什么叫“够份儿”?即分内的一分不许少给,分外的一分也不多拿。这就叫“够份儿”。老子实际上是说在名与利上要学会“知足”。知足者就可能战胜或杜绝诸多因贪欲而获得的不幸。正所谓“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对于不懂得知足的贪欲者来说,天下没有一双鞋子是合脚的,也没有一把椅子坐着是舒服的。

  不懂得“知足”即是超过实际可能的奢欲太多。有的人对名与利的奢欲,常常是狮子大张嘴,恨不得像天狗般一口吞下太阳。有一位古罗马学者早就警告过人类:“欲去贪婪,不可不先去奢侈之心。”“知足”不是一般意义的不求进取,人们在限度之内保持一定的欲望,或许是一种进步的动力,向上的助推器。但是一定要把握住“度”,要采取常规下允许的手段。否则,奢欲就可能成为一种酒精度极高的酒水,会让人超常的兴奋,也会让人超常的衰败。

  一个人的知足与不知足,都不是一下生就带来的观念,大多是后天的客观现实培养出来的。没有谁一生下来就怀有无数个很不靠谱的奢欲,如果说有,那也只能是爷爷奶奶或父亲母亲强加于还不大懂事的儿孙身上的。到了一定的年龄,人们将会伴随生活需要产生一些需求,也就是人生有了一定的渴望。这种渴望往往是生命与生存的必须,并非奢欲与贪婪。只要是没有那种疯狂的占有欲,仍不失为合理追求。

  贪婪与罪过,几乎是同义词。十八世纪法国杰出的思想家摩莱里在《自然法典》中说:“我在世界上认识到的唯一罪过是贪婪,其他一切罪过,不管叫什么名字,都无非是这种罪过的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表现。”摩氏把“贪婪”视为万恶之源,细想想人们当下的种种罪恶,真是概括得到了家。应当指出的是,那些太不靠谱的奢欲,那些类似无底洞的“不知足”,距离“贪婪”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老子讲,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险恶。法国作家雨果则告诫人们:我们的每一种欲念,甚至包括爱情在内,也都有“胃口”,不可太饱。在任何事情上,都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写上“终”字;在紧急的时候,应当自行约束,推上食量的门闩,囚禁自己的妄念,并且自请处罚。知道在适当的时候自动管制自己的人就是聪明人。对奢侈与物欲懂得知足的人,一般都是勇于约束与自律的人,这种人是真聪明,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优秀品质。

  说“知足是一种品质”,主要指对物质享受的知足。人活在世上,除了要享受生活外,还要讲求格调。格调分高雅与低俗两种,这是水火不相容的两种生活态度。一个人除了对物质与名声的崇拜,能不能看到人类历史还有更有意义更令人羡慕的精神世界,这是区别一个人生活格调高雅与低俗的分水岭。人们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对高尚生活态度的追求,永远不能停滞,永远不能满足,永远没有“终点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10
这句话是有很明显的辩证思想的,类似于易经中的“否极泰来”,《道德经》中也有“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道理很简单,美好的事和物,不可做尽,也不可占尽,否不是带周围环境对你报复,就是会弱化你自己.希特勒疯狂了,他灭亡了;墨索里尼疯狂了,他灭亡了;东条英机疯狂了,他灭亡了;这三位都是想独霸世界的人。萨达姆接近于疯狂了,他快要灭亡了;阿富汗塔利班的几个头疯狂的也可以,也灭亡的差不多了;柬埔寨有个叫波尔布特德也曾经疯狂的可以,也灭亡了。现在还有一些打算要独霸世界的人,已经开始疯狂了,终究也是要灭亡的。----圣经里的话,大多是对的。
其实中国有一句古话,“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说的是同一个意思。具体到一个人,狂妄到独夫民贼,作恶到众叛亲离,其灭亡是必然的。
天道使然,岂有他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