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期望效应的例子

如题所述

教师期望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意思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塞浦洛斯一位善于牙雕的国王,由于他把全部热情与期望倾注在自己创作的美丽少女雕像身上,竟使雕像活了起来,使他梦想成真。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做过一个“课堂中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和小学生智力的发展”的实验。

他们先对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未来发展的智力测验,而后在各班随机抽取 20%的学生作为实验组,并向各班教师伪称,这些学生是“未来的花朵”, 有很大的学习潜力;而将各班其余 80%的学生作为控制组。

扩展资料:

教师通过各种态度、表情和行为方式将其暗含的期望,以相当微妙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其实现多是一种无意识或者相当隐蔽的行为。教师期望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这种影响是其他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

如给学生的作业以特殊的评语,甲等,评以“优秀,保持下去!”凡得乙等,评以“良好,继续前进!”凡得丙等,评以“试试看,再提高点吧!”对于丁等的,评以“让我们把这个等级改进一步吧!”

这种暗含期望因素的评语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学生心田,也如一粒石子投入心湖引起碧波荡漾和涟漪,使学生产生再接再励,积极向上的力量,对加强学习动机具有积极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