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起来比六脉神剑更容易,被后人用废的是什么招数呢?

如题所述

金庸的武侠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经得起推敲”,当然,这个说法是基于武侠小说整体都不太经得起推敲的前提之下,金庸的作品经得起推敲的点在于他描写了一个完整的武林体系,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了历史元素,以至于各部作品的正篇故事各自独立的前提下又在一些细节上紧密关联,所以每次重新读金庸作品总是能够有新的发现,就比如武功传承这件事。

一、金庸笔下的武功传承

其他武侠作品最大的弊病就是“想一出是一出”,架空背景的作品往往在想象力方面要更加大胆,读者初读之时容易被其吸引,细品却索然无味,而金庸的作品如同一杯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越女剑》几乎都是独立的故事,然而在武功传承上却几乎没断过。

比如《天龙八部》一书中提到了逍遥派祖师爷创出的北冥神功,能够让使用者吸走他人内力挪为己用,让内力在使用者体内以北冥真气的形式存在,必要时还能被动吸走他人内力,书中的段誉和虚竹即是得益于这门功夫。

而同样师从逍遥派的丁春秋则是画虎不像反类犬的创出了化功大法,与北冥神功不同的是这招并不能让使用者吸走他人的内力,而只是单纯的将他人的内力削弱。

而到了《笑傲江湖》中又出现了北冥神功的另一个削弱版本,即是吸星大法,原著道:“令狐冲心想:‘向大哥去救任教主,固然是利用了我,却也确是存了救我性命之心。他当日曾说要办一件大事,坦言是要利用我,要委屈我多时,当时我一口答允,为此坐牢,无可抱怨。何况我若不是在这件事上出了大力,那吸星大法何等神妙,任教主又怎肯轻易便即传给我这毫不相干的外人?’不禁对向问天好生感激,转头问道:‘任教主,你这门神功出神入化,任谁都难以猜度,来历如何,尚请指教。’任我行喝了一口酒,说道:‘我这门神功,始创者是北宋年间的逍遥派,后来分为北冥神功和化功大法两门。修习北冥神功的是大理段氏。那位段皇爷初觉将别人毕生修习的功力吸了过来作为己用,似乎不合正道,不肯修习。’”

诸如北冥神功这样可以明显看到传承变化的武功还有很多,更不用说降龙十八掌、少林七十二绝技这些代代相传的武功,都能证明金庸笔下的武林处于同一个传承体系当中。

二、六脉神剑

众所周知,六脉神剑是那大理段氏的独门绝技,在《天龙八部》一书中展现出了压制性的能力,他能够让使用者将指尖的劲力化为剑气伤人,所以确切的来说这并非一套剑法,而是一种指法,但其原理很简单,就是一门“化气为形”的武功,类似设定的武功还有鸠摩智所用的火焰刀,其实也只是一种掌法,只不过那掌力已如刀一般。

六脉神剑一共分为六招,分别是少商剑、商阳剑、中冲剑、关冲剑、少冲剑以及少泽剑,天龙寺的几位高僧也不过只是一人习得其中一剑而已,若非拥有段誉那般高深的内力,只怕大理段氏除了其祖先段思平外是很难出现一个学全这门武功的人了,这一点从后世的一灯大师(段智兴)身上也能看出,到了他这一代时已经没人学会六脉神剑。

六脉神剑要修炼起来是十分困难的,而金庸笔下有一门类似的武功就十分好学。

三、六脉神剑的前身

从时代背景设定来看,金庸笔下所有作品中就只有《越女剑》的时代背景要早于《天龙八部》的北宋哲宗时期,所以本文要提到的这门武功自然也是出自《越女剑》一书中,即越女阿青用的那套越女剑法。

为何说越女剑法是六脉神剑的前身?原因很简单,它就是金庸笔下最早能够化气为形的一门武功,万变不离其宗,六脉神剑也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的越女剑法而已。

书中阿青曾经以这剑气伤过西施,原著道:“西施眼中闪出无比快乐的光芒,忽然之间,微微蹙起了眉头,伸手捧着心口。阿青这一棒虽然没戳中她,但棒端发出的劲气已刺伤了她心口。”

也就是说越女剑法也达到了不用触及敌人就可以伤人的程度,何况阿青用的不过是根棒,而非剑,可见这门剑法的威力之强。

然而从修炼难度上来看,越女剑法要比六脉神剑简单得多,书中那些越国武士只不过是偷看阿青舞剑的影子就完成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壮举,可见他们即便没有学全,也是小有所成。

只可惜越女剑法在后世没有得到重视,到了《射雕英雄传》时代的使用者韩小莹手中已经沦为一种比较普通的剑法,即便是郭靖也没能将其发扬光大,着实是可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