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到底有多牛?

如题所述

我不同意那位朋友的观点,王朔批评的不是金庸而是金庸的作品,同样王朔还评过鲁迅,你认为王朔的评论不靠谱是你的观点,而我认为王朔对于中国文学,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简直是开辟了一条新的写作道路,虽然可能比不上白话文吸收西方文学做出的改变和贡献。你可以看看他的玩的就是心跳,一种全新的写作方式,他就牛在这一点,他不是靠京式调侃出名的,他是靠摸索出一条别样的写作方式出名的。有很多人走在王朔的道路上,而且走的很好。看王朔要注意他的写作方式,精髓所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0
王朔曾经这样说:“当时我很容易崇拜谁,《艳阳天》我觉得写的非常好,但是我从来没有觉得鲁迅的小说写的好,他的小说写的过于沈闷。鲁迅那种二三十年代正处于发轫期尚未完全脱离文言文影响的白话文字也有些疙疙瘩瘩,读起来总有些含混。”

他认为:“鲁迅写小说有时是非常概念的,这在他那部备受推崇的《阿Q正传》中尤为明显。”

他进而攻击鲁迅的人品:“鲁迅这个人,在太多人和事上看不开,自他去了上海,心无宁日,天天气得半死,写文章也常和小人过不去。愤怒出诗人,你愤怒的物件是多大格局,你的作品也就呈现出多大格局。”

王朔还说:“我认为鲁迅光靠一堆杂文几个短篇是立不住的,没听说有世界文豪只写过这点东西的。我坚持认为,一个正经作家,光写短篇总是可疑的,说起来不心虚还要有戳得住的长篇小说。”
第2个回答  2017-11-10
对王朔攻金庸骂鲁迅的评价与思考
——对“王朔现象”理性反思

1999年下半年至2000年上半年,是王朔肝火最旺的一年。在这前后不过一年的时间内,王朔从金庸骂到鲁迅,从别人骂到自己,从骂人、骂文学现象到骂汉语词汇,把个文坛简直骂得天昏地暗。不过,对于王朔的骂绩,我们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王朔骂金庸,在一定程度上骂得对、骂得好、骂得让人感到解气。
金庸武侠小说,原本就是旧时代中旧的人文精神在新时代以新的面孔沉渣泛起,十几年来将中国大陆的文坛闹得乌烟瘴气,而且金庸小说现在已经不限于人们饭后茶余做做“头部按摩”的文字游戏了,金庸小说已经开始从地摊挤入庙堂,与主流文学一争高低了。在中国大陆,无论骚人墨客还是市井无赖,都有数不清的人对金庸的武侠小说生产了一种难以遏止的崇拜情绪,仿佛金庸的武侠小说就是当代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
这对于中国大陆文坛来说,简直具有讽刺意味。中国大陆这么多的作家,他们出产的作品竟然没有一部能够像金庸小说那样,对公众产生出如此巨大的影响。
在金庸小说被神化、被崇拜的时候,半路杀出个王朔来,斜刺里挺枪向金庸小说猛刺一下,实在让人感到振奋。从这个角度来说,王朔骂金庸,不仅骂得正确,而且骂得正是时候。
不过,非常可笑的是,十几年来,中国大陆居然没有几位像样的批评家们对金庸武侠小说口诛笔伐,即使偶而有之,也只是麻雀嗓音被老鸹嗓音淹没了,起不了什么作用。而王朔在反对金庸小说的骂战中,沾了通俗作家的光,因为通俗作家的文学理论修养虽然无法与批评界的理论“大腕“们相比,但在普通大众中,通俗作家所享有的公众知名度,却是批评界任何一位理论“大腕“都无法相比的。正因为如此,王朔靠着这些年在通俗小说方面所积累起来的名气,张开嘴巴大骂一通,便立即产生了电闪雷鸣的效果。虽然王朔骂金庸骂的粗俗、浅薄,但凭着王朔在公众中的知名度,即刻便在全国的新闻媒体掀起了冲天的巨澜。
然而,王朔掀起的反金巨澜,外表轰轰烈烈,但实际上由于王朔本人的文学理论修养极为有限,再加上王朔反金的动机值得怀疑,另外《我看金庸》一文本身就没有多少正经话儿,因此,王朔掀起的这场反金巨澜,只不过像个巨型肥皂泡儿,外表壮观、吓人,但很快便昙花一现,稍纵即逝了。文学批评毕竟不是儿童的无规则游戏,它必须按照自身的规律进行。王朔反金庸虽然反得有理、反得正确,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本身就包含了相当浓厚的庸俗成份。单就王朔反金庸的动机来说,就有相当一些人认为王朔反金庸是为了出风头,为了骂名人来进行自我炒作,甚至还有人认为王朔“江郎才尽“,自己写不出东西才靠骂人出气。笔者也认为,王朔骂金庸,并不一定真的是为了反对文坛的庸俗风气,因为王朔自己的作品原本也属于庸俗文化,王朔反金庸实质上乃是以俗反俗,这样自然反不出什么名堂来。
果然王朔反金庸并不完全出于文学批评的动机。王朔在骂了金庸之后,又选择了许多名人开骂,而且骂得更为庸俗,根本算不上什么文学批评。后来,为了制造新闻噱头,王朔干脆把自己也剥光了衣服痛打一顿。这就足说明王朔骂金庸、骂名人,骨子里并不是为了遏止时下低俗、萎靡的文风,乃是为了进行新闻炒作,含有明显的商业文化动机。
至于王朔骂鲁迅,那真是有点“疯狗“式的狂妄了。不管怎么说,王朔骂金庸等一系列文化名人,多多少少尚有点道理,可是王朔骂鲁迅,则纯粹是一场无聊的闹剧。笔者一再表示:本人不是那种思想僵化的卫道士式的人物,笔者对鲁迅尊敬但不迷信,认为鲁迅也可以批评、甚至可以骂,但是关键要看你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去骂鲁迅,是为了出风头去骂鲁迅呢还是真的找出了鲁迅作品中的弱点开骂?如果是后者,对鲁迅的批评切合实际,骂鲁迅骂得有理,并且能够在某些方面超越鲁迅,那么这样的开骂不但无可厚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未尝对文学不算是一种贡献。但是,正如笔者在本书开头的章节里指出的那样,王朔骂鲁迅,关键是骂得庸俗、骂得无理,因而也就不得人心。
我敢断定,王朔骂金庸出足了风头、占尽了便宜,但他骂鲁迅却丝毫拣不到什么便宜,更不会产生什么轰动性的新闻效应,弄得不好,还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从王朔《我看鲁迅》一文的水平来看,王朔本人的文学理论修养根本不上档次,他根本不理解鲁迅的作品,也不理解鲁迅先生为什么在中国文学史中乃至于在世界文学史中占有那样崇高的地位。王朔只能以一个牛二的身份来对待鲁迅,停留在一个十分浅表的层面上。王朔骂鲁迅,说到底骂不出个所以然来,更谈不上在某一方面或者某种程度上超越鲁迅。《我看鲁迅》给人的印象就是:你鲁迅名气比我王朔的名气大、比我王朔“牛逼“,我王朔不服气,当然就要骂骂你这个鲁迅了。
王朔开骂鲁迅的另外一个动机就是:不管你鲁迅的名气有多大,我都敢骂你鲁迅,骂鲁迅能够证明我王朔的胆子大,证明我王朔比别人不要脸,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其实,王朔以为骂鲁迅就能够显示出自己的胆量大、自己比别人“牛逼“(注:“牛逼“乃王朔《我看鲁迅》一文中的雅词),这完全是对鲁迅的无知,也是对历史的无知。稍有一点文学史常识的人都应当清楚:鲁迅之所以成为鲁迅,乃是在不断挨骂中成长起来的。鲁迅生前经常挨别人的骂,敌对阵营中有人骂鲁迅,自己阵营中也有人骂鲁迅,鲁迅走上文学道路之后,几乎大半生都是在挨骂中度过的。如果鲁迅没挨骂或者少挨骂,那就根本不成其为“鲁迅“了。王朔骂鲁迅绝对不是破天荒的第一家,也绝对领不到金牌。敢于“骂鲁迅“这块金牌,早在三十代就应该有人领取了。起码当时的张春桥化名“狄克“就曾经骂过鲁迅,要论领金牌,张春桥比王朔更有资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