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成人们一直以为空气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中国古人并不是没有意识到空气的存在,而且不但清楚的了解气体,还会巧妙的利用空气的作用。古人认为天有天气,地有地气,人有人气。

早在八千年左右,中国古人利用鸟骨和兽骨制成的一种叫做律管候的”仪器”来测量天时,原理是通过太阳照射和风力再加上立竿见影的长度,从而计算出了四个”气”卽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而且精确到现在的”分”,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二十四节气的十二个气中的四个气。

后来利用这种方法又测出了二十四节气,并制定出了精密的历法。

这就是中国古代人认识空气利用空气的例证,在《尚书.尧典》中有传记。

中国古人认为空气为核心有独具特色的人文内涵,并不能和熟悉认知的”五行”并用。五行所包罗万物,相生相克是属一体的对立的统一。

而空气单独是一体的,但分出了宇宙的风为天气,地上腾发的叫地气,人所呼吸的叫人气。在中国古代历法,医学,哲学叙述的较为详细。比如《庄子.刻意》有”吹呴呼吸,吐故纳新”。说的是人气。”朦胧眺浑日,头巾落麻坼”说的是天气。

东汉时期大哲学家道学家王充,是历史上著名的唯物主义者,在他的代表作《论衡》里就有关于空气的论述。这本书我马虎的看过两遍,里面虽然有的看不太懂,但我知道他认为人的生命最重要的是离不开水和空气。这就说明古人早已对空气有了一定的认识。例如他还说:”...地有三宝水火风...”

看来中国古人早已对空气存在的认识和利用安于所习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2
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它的恒定组成部分为氧、等稀有气体,可变组成部分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它们在空气中的含量随地球上的位置和温度不同在很小限度的范围内会微有变动。至于空气中的不定组成部分,则随不同地区变化而有不同,例如,靠近冶金工厂的地方会含有二氧化硫,靠近氯碱工厂的地方会含有氯等等。此外空气中还有微量的氢、臭氧、氧化二氮、甲烷以及或多或少的尘埃。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0.03%空气是混合气体,在化学用语中,空气被称为混合物。空气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志组成的。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
第2个回答  2020-10-12
还不知道:古人常说的瘴气是什么的读者,下面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说到南方,很多人可能会对它有一个很美的印象,山清水秀,不仅空气很好,还有大海,有小编最喜欢的海鲜,但你可能不知道,在古代北方人眼中,南方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地方,许多北方人被放逐到南方,去那里的人都活不下去了。古代北方人很害怕南方的瘴气,为什么现在没有了?说了可能你不信。

  我们经常看在电影和电视剧中看到被流放这个情节。如果皇帝不直接处决犯下重罪的囚犯,他将被流放,有些人会因为水土不服而死去,当然,这可能是因为他的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但在古代,这的确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甚至他的生命也会因此而失去。

  唐朝有一个大臣名叫韦执谊,他是个迷信的人,他从来不想听也不想去岭南地区,他认为那地方很可怕。他升任宰相后,搬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一次他闲着的时候,仔细看了看岭南的地图,他非常害怕。不久之后,他被皇帝降职到三亚。在现代人眼中,三亚是一个让人向往地方,但在韦执谊看来,它是一个绝望的地方。最后,他死在那里,年龄不到50岁。

  古代的三亚有一片茂密的森林,瘴气浓度很高,那么瘴气到底是什么呢?专家解释说,这种气体实际上分布在南方茂密的森林中,当动植物腐烂时,就会产生这种气体。如果人体吸收了瘴气就会生病,甚至危及生命。

  为什么瘟疫主要存在于南方呢?其实很简单,因为南方的气候比较湿热,而且多雨,树木比较茂盛,所以很容易产生一些细菌,而且古时候森林非常茂盛,所以动植物腐烂后,气体就会沉积在一起,如果人体吸入这种气体,那么就会使人生病。南方人可能最多是头晕,但对于北方人来说,很容易中毒,最终死亡。

  后来,在唐朝,南方开始开垦,树木被砍伐,最终这些气体散去。所以为什么现在没有瘴气了呢?这与环境有关。在现代,大多数地方已经开发,所以没有瘴气。北方人不再害怕南方。相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风景如画的南方。
第3个回答  2020-10-12
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组合而成。其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的体积分数约为0.934%,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4%(2017年数据),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的体积分数约为0.002%。空气的成分不是固定的,随着高度的改变、气压的改变,空气的组成比例也会改变。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直到后来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19世纪末,科学家们又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空气里还有氦、氩、氙等稀有气体。
在自然状态下空气是无色无味的。
空气中的氧气对于所有需氧生物来说是必须的。所有动物都需要呼吸氧气,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也需要氧气。此外绿色植物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空气几乎是所有植物所需二氧化碳的唯一来源。
中文名
空气
外文名
air、atmosphere
分子量
28.959(平均)
水溶性
微溶
密度
1.293 kg/m3
快速
导航
物理性质组成成分分层发现史质量等级相对湿度作用
介绍
从地面到10~12千米以内的这一层空气,它是大气层最底下的一层,叫做对流层。主要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雹等都发生在这一层里。 在对流层的上面,直到大约50千米高的这一层,叫做平流层。平流层里的空气比对流层稀薄得多了,那里的水汽和尘埃的含量非常少,所以很少有天气现象了。从平流层以上到80千米这一层,有人称它为中间层,这一层内温度随高度降低。 在80千米以上,到500千米左右这一层的空间,叫做热层,这一层内温度很高,昼夜变化很大。
从地面以上大约50千米开始,到大约1000千米高的这一层,叫做电离层。美丽的极光就出现在电离层中。
在离地面500千米以上的叫外大气层,也叫磁力层,它是大气层的最外层,是大气层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区域,外面没有什么明显的边界。在通常情况下,上部界限在地磁极附近较低,近磁赤道上空在向太阳一侧,约有9~10个地球半径高,换句话说,大约有65000千米高。在这里空气极其稀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