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

如题所述

(一)勘探阶段及勘探领域拓展

鄂尔多斯盆地经过100年的勘探开发,目前处于储量、产量增长期,勘探开发形势好。

“十五”期间,5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7.95×108t,年均探明1.6×108t,亿吨级油田不断发现。5年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9 512×108m3,年均探明1 902×108m3

在油气田开发方面,低渗透、特低渗透储层开发技术不断突破,通过几年的攻关,目前0.3m D储层开发技术已经取得成功,超低渗透储层开发又向前迈了一大步;随着苏里格气田开发的逐步成功,低渗透天然气田开发技术也开始取得进展。目前长庆油田和地方石油公司石油产量总和已经达到2 000×104t,天然气产量达到80×108m3,2006年油气当量达到2 700×104t。

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勘探历程和油气地质理论技术发展,可将盆地勘探阶段划分为1907~1980年的构造圈闭勘探阶段、80年代以来的岩性地层圈闭勘探阶段。目前处于构造圈闭勘探中期、岩性地层圈闭勘探早中期(表5-45)。

表5-45 鄂尔多斯盆地勘探阶段划分

1.构造圈闭勘探阶段

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勘探从1907年开始,从地表地质调查开始进行石油勘探工作,建成延长油矿。解放后,开始采用地球物理调查和地面地质结合确定背斜圈闭;20世纪60年代开始,勘探领域逐步扩大,形成了盆地西部、北部和东部三个探区,明确了侏罗系延安组、三叠系延长组、石炭—二叠系等三套生油岩和勘探目的层,主要勘探层系为侏罗系,发现了李庄子、于家梁等小型油藏。70年代发现了马岭、华池等油田,三叠系中也发现了油田。并认识到鄂尔多斯盆地含油气面积大,但以低渗低产为主;侏罗系产量高,但规模小,勘探开发难度大。

2.地层、岩性勘探,油气并举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实施“扩大侏罗系、突破古生界,试验延长统”的石油勘探方针,勘探地区向盆地东、北部转移,勘探重点由石油勘探转为油、气协调发展。实施了盆地油气勘探方向的两个重大调整,即从侏罗系找油为主转向三叠系找油为主,中生界找油为主转向古生界找气为主。

中生界石油勘探重点东移,1983年首次针对安塞延长组三角洲部署了钻探,当年长2、长6油层获高产油流,为寻找三角洲石油富集区打开了突破口,并在1988年探明了安塞亿吨级整装大油田,三叠系油藏勘探打开局面。

20世纪90年代以来,勘探成效显著,靖边—志丹地区找到了2×108t储量以上的靖安三角洲大油田。

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在煤成气理论和“立足上古、兼探下古”勘探方针指导下,实现了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发现了苏里格、榆林、乌审旗三个超千亿方的大型气田,探明了长东气田,扩大了长庆气田的含气面积,基本落实了神木、米脂两个探明地质储量可望上千亿方的含气富集区带。

(二)盆地特点及圈闭类型

鄂尔多斯盆地为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基底由太古界及元古界变质岩组成,沉积盖层仅缺失志留系和泥盆系。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为浅海台地,主要以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上古生界为滨海平原,以河流、湖泊沼泽相沉积为主;中生界转化为前陆盆地,主要以内陆河流、湖泊沼泽相沉积为主;新生界在盆地边缘发生断陷形成河套、银川、汾渭等地堑。

盆地发育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湖相暗色泥岩烃源岩。古生界烃源岩以生气为主,中生界烃源岩以生油为主。

在燕山期,盆地西缘发生大规模的推覆冲断,形成前缘坳陷,盆地东部整体抬升形成大型区域斜坡。

盆地发育有古地貌—岩性圈闭、地层—岩性圈闭、构造圈闭、构造—岩性圈闭等。其中西缘冲断构造带、晋西挠褶带、渭北隆起主要发育构造圈闭;伊盟隆起主要以地层超覆不整合圈闭为主;盆地内部的其他构造单元以发育地层、岩性、古地貌油气圈闭为主。

盆地圈闭发育不均衡,地层、岩性、古地貌圈闭,具有形成早、面积大、保存条件好等特点,是盆地油气富集的主要圈闭类型;构造圈闭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规模小,主要形成中小型油气藏。

(三)盆地资源总量、探明程度和资源特征

1.油气资源总量及探明程度

盆地石油地质资源量52.83×108~99.52×108t,期望值73.53×108t。至2005年底鄂尔多斯盆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9.54×108t;待探明石油地质资源量33.29×108~79.98×108t,期望值53.99×108t。探明程度在20%~37%之间,期望值为27%。

盆地天然气地质资源量27 198.13×108~67 238.26×108m3,期望值46 664.11×108m3。截至2005年底,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6 051×108m3;待探明天然气地质资源量11 147.13×108~51 187.26×108m3,期望值30 613.11×108m3。探明程度在24%~59%之间,期望值为34%(表5-46)。

表5-46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与天然气资源评价结果

2.资源特征

中生界地层产油,古生界地层产气。石油主要分布在三叠系和侏罗系等前陆和坳陷等沉积层系;中生界延长组河流—三角洲含油气区,中生界侏罗系古地貌披盖含油区和西缘掩冲构造带含油区。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等克拉通沉积层系。目前有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含气区,上古生界河流—三角洲含气区,低渗、特低渗、超低渗油气资源是主体。低渗和特低渗石油资源比例高,占81.7%,天然气资源均为低渗、特低渗资源,低渗透气占35.6%,特低渗透气占64.4%。

天然气勘探领域大于石油。整个盆地古生界地层都具有形成天然气资源的潜力;石油主要来自三叠系烃源岩,分布面积略小。

(四)油气储量、产量增长趋势预测

在各子项目预测结果、盆地资源潜力分析的基础上,以盆地石油天然气储量、产量历史数据为基础,结合专家预测结果、石油公司“十一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经综合分析,确定了盆地石油天然气储量、产量增长高峰期和高峰值,以及2030年左右的储量、产量可能情况,采用多旋回哈伯特模型对盆地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产量增长趋势进行了预测。

1.石油储量、产量趋势综合预测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三叠系和侏罗系,资源探明程度20%~37%(表5-46);圈闭发育以岩性地层圈闭为主,构造圈闭为辅,石油资源主要赋存在岩性地层圈闭中;目前处于构造圈闭勘探中期、岩性地层圈闭勘探早中期。总体处于勘探早中期,石油地质储量、产量处于上升阶段。

根据“十一五”规划,鄂尔多斯盆地在今后5年,年均探明石油1.5×108t左右,石油产量在2 000×104t水平上继续上升,年增100×104t以上。

经综合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在“十一五”期间处于高峰阶段,2010年达到峰值,之后缓慢下降,2026~2030年间下降到年均1.27×108t。(表5-47,图5-36)。到2030年,石油探明程度74%。

表5-47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地质储量、产量增长趋势综合预测结果表

图5-36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地质储量增长趋势综合预测结果

石油产量在未来25年内保持上升,且在2015年以前快速增长,2015年之后平缓增长。期间以年均1.56×108t的水平缓慢下降,“十一五”期间年均产量在2333×104t左右,到2026~2030年,产量年均在2 700×104t左右(表5-47,图5-37),储采比在10.3,略低于12的安全下限。

图5-37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产量增长趋势综合预测结果

2.天然气储量、产量趋势综合预测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上古生界和下古生界,资源探明程度24%~59%(表5-46);圈闭发育以岩性地层圈闭为主,构造圈闭为辅,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岩性地层圈闭中,目前处于岩性地层圈闭勘探早中期。储量、产量处于上升阶段。

根据“十一五”规划,鄂尔多斯盆地在今后5年,年均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 000×108m3右,天然气产量在2006年的80×108m3水平上以年20×108m3的速度增加。

经综合预测,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将在“十一五”年平均约1 000×108m3的水平上平稳下降,“十二五”年平均960×108m3,2026~2030年间年均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约700×108m3左右。到2030年,天然气探明程度约80%(表5-48,图5-38)。

图5-38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储量增长趋势综合预测结果

表5-48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储量、产量增长趋势综合预测结果表

预测盆地天然气产量继续上升,在“十一五”期间年均约123×108m3;2026~2030年年均达到235×108m3。到2030年储采比在41以上,仍然很高(表5-48,图5-39)。

图5-39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产量增长趋势综合预测结果

3.预测结果分析

油气储量、产量增长趋势。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储量在“十一五”期间均处于高峰期,石油产量在2015年以前处于快速增长期;天然气产量在2030年以前一直处于上升阶段。

石油储量、产量增长领域。延长组在志靖—安塞和陇东地区已经发现大面积含油有利区带,是近期储量、产量增长的主要目标区;黄陵—富县、渭北、西缘是进一步突破的主要目标区。侏罗系石油勘探重点在西部区。

另外,从油砂、油页岩资源评价工作成果看,上古生界可能存在小范围分布的优质生油岩,有发现以上古生界烃源岩为油源的油藏的可能,值得进一步探索。

天然气储量、产量增长领域。上古生界天然气在伊陕斜坡砂体深入勘探基础上,要向天环向斜、伊盟隆起、渭北北斜坡等区域扩展,扩大勘探新领域。

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应以取得突破的奥陶系风化壳为基础进行探索,逐步向深层下古生界内部发展,并以中东部为主要目标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