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著名道医及其贡献主要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一、赵宜珍,号原阳子,元末明初江西安福人。其少通经史,长习进士业,因久病不愈乃弃儒入道。赵宜真为忠孝净明道第四祖,精通医术,济世利人,被时人所重。在医学方面,其著有《仙传外科秘方》一书,共十一卷。该书开宗明义指出:“外科冠痈疽于杂病之先者,变故生于顷刻,性命悬于毫发,故也”。认为痈疽之名虽有二十多种症状,然而重要的是只有两样,即阴症和阳症而已。“发于阳者为痈,为热、为实;发于阴者为疽,为冷、为虚”。对各种痈疽的临床症状、病因及治疗作了详尽阐述,并强调对痈疽要及早治疗:“病之初发,毒必旁腐肌肉,苟治不早,则毒气透膜,膜透则元气泄,脏腑失养,精神枯槁,脉坏绝矣”。同时在治疗上,他列出了“卫荣还魂汤”,也有外敷用药“冲和仙膏”等。赵宜真的《仙传外科秘方》,是传统医学在治疗痈疽外科方面的专著,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历史影响。
二、邵以正,自号承康子,云南昆明人。据《明史稿》记载,说他编著一部影响较大的道教医学丛书《青囊杂纂》,对道教医学经方的搜集、整理与传播做出了特殊的贡献。《青囊杂纂》共收有《仙传济阴方》、《徐氏胎产方》、《仙传外科集验方》、《小儿痘疹证治》、《秘传外科方》、《济急仙方》、《上清紫庭追痨仙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等八种医方书,并附有《秘传经验方》一部。该书汇集了大量临证各种单方、验方,对各种方剂的功用,主治、组成、用法一一给予介绍,在临床治疗上有重要价值及影响。
三、兰茂,字延秀,号和光道人,云南嵩明县人。其自幼闭门潜修,读书好道,不求闻达于当时,惟心利济于将来。关于他的习医经过,乃因孝心所致。“兰子因母病,留心此技三十余年,其学皆探本穷源,得古人精奥”。此后给人治病“投入数剂,无不立愈”。
兰茂不但精于医学,而且对道教内丹养生术、文学、戏曲、绘画、地理等均有建树,著述颇丰。除《滇南本草》、《医门览要》等医书外,还有炼养著作《性天风月通玄记》及《声律发蒙》、《玄壶集》等传世。
兰茂的《滇南本草》是我国古代内容最为丰富、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地方性本草学专著。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浚在其名著《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中曾引用了《滇南本草》当中的七十条资料。
兰茂一生誓以医药丹法济世利人,医道惠及滇南,生前就受到云南百姓的爱戴。他羽化后,乡民还建祠堂、道观等,以纪念这位仁慈的道士医师。
四、傅山,字青主,号朱衣道人,山西大同人。其博通经史,工于诗文、书画、金石、精医道。曾有人这样评价他:“世人都知道傅青主的字好,但他的字不如诗,诗不如画,画不如医,医不如人”。生动地表明傅青主的医技和医德。
傅山一生淡泊名利,著述甚丰,主要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青主幼科》等。其中《傅青主女科》分上下两卷,上卷列九症四十一方,内分带下、血崩、鬼胎、调经、种子五大类;下卷列四十一症四十二方,包括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五大类。
傅山一生行医济世,在中医妇科领域颇有建树,对推动、研究妇科疾病作出了巨大贡献。
五、刘一明,号悟元子,素朴散人,山西曲沃人。清代著名道士、养生家、医学家。
刘一明在修道与习医上,主张并强调修道之人必须重医、习医。他认为习医不但可以治病救人,且可以自救。如他在《会心内集》卷下“去病歌”中说:“欲修道,先去病,浑身无病方延年。若还有病不肯除,犹如瞎子跳坑井”。
刘一明是清代著名内丹家,精研易理与丹道,著有《周易阐真》、《孔易阐真》、《象言破疑》、《通关文》、《参同直指》、《悟真直指》、《指南针》、《悟道集》、《会心集》等著作。在医学方面,其潜心研究,著有《眼科启蒙》、《经验杂方》、《经验奇方》、《杂疫症治》等多种医书。值得一提的是,刘一明的《眼科启蒙》一书,对近代医学眼科的研究、治疗发挥了巨大作用,被誉为“眼科瑰宝”。同时他对道教在清时的发展也作出了卓越贡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5

蒲风堂道医养生馆是中国首家以辟谷养生为核心的道医馆,始终致力于传承中华道医文化,弘扬国之瑰宝,创造行业奇迹,推动形成保健养生行业的新格局。自成立以来,全体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在“青竹”院长的带领下,始终坚守“以德行医,以医传道,以道愈人”的使命,紧密围绕“把中华道医文化传播到全球每个角落”的愿景,深入贯彻“修真,修学,修身,修德”的价值观,认真落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核心思想,依靠优质的服务,优秀的人才,优美的环境,努力为国民造福,为天下贤德提供“升级”养生系列服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