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的主要内容、

求有起因、经过、结果的主要内容、

山中访友的主要内容如下:

《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寻访一位朋友,但读到文章的第3段时,读者便会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亲切。

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本文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如:“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株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又如:“你好呀,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想像中,悬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

扩展资料:

《山中访友》是著名散文家李汉荣先生发表于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一篇杰作。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述事简略,记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因为带着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该文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定通过,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课本(07年后又编入全国通用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课《山中访友》)。

李汉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散文佳作入选全国中学语文课本。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首,散文随笔3000多篇,中短篇小说30余篇,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小说月报》、《青春》、《散文》、《散文百家》、《星星》等,及台湾的《创世纪》、《葡萄园》、《诗世界》、《联合报》副刊等海内外100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随笔、杂文、小说约2000多篇(首)。

参考资料:山中访友 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7

《山中访友》主要内容是“我”去山中访问了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等大自然中的一切朋友,心情十分愉快。表现了作者对山中的一切的热爱,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一读题目,触发思绪的便是作者到山中去拜访一位老朋友了,但读到文章的第3自然段时,读者才恍然大悟。

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入到画面中,进入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倍感亲切,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

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扩展资料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抒情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山中访友》是著名散文家李汉荣先生发表于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一篇杰作。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述事简略,记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因为带着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

该文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定通过,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课本(07年后又编入全国通用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课《山中访友》

参考资料:山中访友-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9-08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9-20
《山中访友》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所写,最初发表于1995年第三期《散文》杂志。现已选入小学六年级教材。主要内容: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
第4个回答  2018-09-02
作者满怀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