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超前教育

如题所述

首先,“超前”在笔者看来意味着“超阶段”、“超越了孩子的基本面”。如果只是看起来超过了一般同龄孩子正在“学习”的东西,可能并不一定意味着“超前”。而这将涉及对以下两个问题的讨论:一是孩子的“正常阶段”或者“正常区间”怎么看待,一是如何看待孩子的“学习”——学什么、怎么学。
一“正常阶段”和“正常区间”。
孩子的发展确实如幼儿园和学校那样平滑地向上增长吗?笔者不这么看。
总体上,每一个孩子都必须经历从感官到表象、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发展阶段,以及从简单到复合,从绝对到相对的情绪情感、自我和社会性等各方面“软实力”的发展。这个规定性是取决于脑和身体的成熟的,是非常刚性的,没有孩子能够超越这个规定。从这个角度说,所有孩子都有一个正常发展的阶段性的背景,没有孩子能够做到“超前学习”。
然而,每个孩子的脑和身体的成熟速率不同,以及单个孩子的心理的各个系统或者部分的发展速率也不尽相同,再加上社会环境因素也各有特点,因此实际上就造成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千人千面的现象——看起来百花齐放,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而且单个孩子也有自己的变化特点。从这个角度上说,每个孩子都有一种个性化的“正常发展区间”,没有任何两个孩子的“正常发展区间”会是一模一样的(即便是同卵双身子)。只有超越了属于自己的那个“正常区间”,才能算作是“超前学习”。超越了任何一个其他孩子的“正常发展区间”,都不能算做“超前”,顶多是一种相对的“超前”,而且这种相对的“超前”也可能会因为正好落在自身的“正常发展区间”而丧失“超前”的意义。
二.学什么,以及怎么学。
儿童的发展,从连贯性上看,从一开始甚至是出生后开始,就一直是持续着的,没有孤立的“学习”。每种“学习”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前序发展背景之上。(刚出生时的学习因为是反射性的以及来自进化背景,在某种意义上是更大的人类的“前序发展背景”。)因此,儿童要学的东西某种程度上已经被规定了,唯一的自由是后面的其他形式或其他性质的学习何时在何地发生。当然,有可能也不会发生。从这种角度来说,每个孩子都在“超前学习”,因为每学一些东西,都关联着后续的某种学习——这种学习可能在形式上不一样,也有可能在程度上不一样,或者在性质上不一样。经典比如数学的学习,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从出生起就在学习数学,要一直学一辈子。早期的经验成为后期的前景,后期的经验又成为更后期的前景。
当然这里所说的是一种广义上的“学习”。学校的功课只是这么多学习里的一种而已。
三如果是学校的功课,并且超前学习了,它的利弊分别是什么?
前置条件:孩子的年龄?孩子本身“学习”的状况如何,是平顺的,还是有一定压力的,还是驾轻就熟的?孩子在各个领域的“学习”情况如何?孩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超前学习的?很超前吗还是超了一点?是自己主动的和自由的探索吗还是其他什么情况?学习的领域又是什么呢?是有体系有规则的学习吗?还是更个性化更具个人风格的自由涉猎?等等。
以上不同条件下利弊分析都不一样了。
但总体来说,笔者认为实际上每个孩子都会“超前学习”的,而且会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因为“超前学习”意味着冒险、新鲜和有趣。尽管很多“超前学习”只有孩子本人知道(甚至自己有时候也意识不到)。
而不恰当的“超前学习”,由于其本身缺乏经验间的有意义的呼应和联系,也就缺乏了价值基础,它成立就很困难。或者说没有必要让它成立。孩子本人会有一种无意识的推动,推动它让它不要成立。只有符合孩子主体的期望的“超前学习”,“超前”价值才能成立。
所以,综合起来说,笔者认为当然要“超前学习”。毕竟每个孩子都有选择的权利。而且对某个孩子来说的“超”与“不超”,本身又很难界定。而不恰当的“超前学习”,自然是没有意义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