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二人转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如题所述

东北二人转虽然流行于东北地区,但是这种曲艺却是由东北的大秧歌和流行于京、津、河北等地的莲花落融合而成的。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莲花落”亦称“落子”,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边说边唱,且歌且舞。东北地区是清朝的“龙兴”之地。在康乾盛世期间,清朝实习严厉的“封关”政策,严禁汉人进入关东。康雍乾盛世过后,国力日弱,“封关”政策名存实亡,导致清朝后期和民国初年出现“闯关东”大潮,大批山东、河北人进入东北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的二人转就是“闯关东”的人从关外带至关内的。“二人转”这个名字最早见于伪满洲国康德二年(1934年)四月二十七日《泰东日报》第七版“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馆,迩来未识由某乡邀来演二人转者表演唱曲。1953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团的二人转节目正式参加演出,从而使“二人转”这个名字首次独艺界的承认。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莲花落亦称“落子”,是北方地区汉族民间的一种说唱东北二人转亦称“蹦蹦”,二人转是东北地区广泛流行的民间艺术,具有表演形式简单、演出季节性强、表演风格热烈火爆、粗犷豪放等特点,这是东北地区平原广阔、地广人稀、气候寒冷、环境闭塞以及文化积淀贫瘠等多方面地域文化特征的反映。艺术,边说边唱,载歌载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8

二人转起源并流行于东三省,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由于清末的社会动荡以及战争的缘故,文献记载大多不全,长期以来仅是在民间的流传,具体无从考证。有记载,清道光二年(1822)年,吉林省怀德县八家子老爷庙(普济寺)的庙会上就曾演出过蹦蹦戏。早期的二人转没有女演员,女子角色全部由男扮女装。随着流行地域的不同,二人转在发展中曾经形成东路、西路、南路、北路四个流派。其中东路以吉林市为中心,表演擅舞彩棒,有武打成分;西路以辽宁的黑山县为中心,讲究板头和演唱;南路以辽宁营口为中心,表演歌舞并重。

第2个回答  2018-01-08

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是东北二人转主要源头。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莲花落也被称为“落子”,是北方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二人转 在民间的土壤上发展起来,唱词具有浓厚的乡村特色,俗、色、酸是其最大特点。二人转常常被称为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在表演时,穿着鲜艳服饰的一男一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 舞,以此来一段故事,二人转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幽默。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