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写字,为何从上到下,从右往左?

如题所述

古人书写汉字要从上到下,从右到左,这主要跟古代的书写工具有关。古代书写汉字的时候,他们一般都是写在竹木上的,竹木它是一片片窄窄的长条,这种长条的竹片,只能从上到下的书写才会更加方便。写好的竹片会一般要用绳子串联起来,再卷成一册一册的书简,而为了方便打开,一般都是从左手的时候展开,而右手就是竹简上的内容,所以书写汉子的时候也就变成了从上到下,从右到左了。

从汉字的特点以及人类的生理习惯分析,我们基本上是用右手来写字,而左手的来拿册子。汉字的笔画基本上是上下结构或者左右结构,也就是我们写汉字的时候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来写字。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写字的这个字要从右边往左边写,那我们写了右边半部分的时候,再写左边半部分的时候,右边的半部分就会被我们的手给挡住了,这样就不便于我们观看已经写完的一半,这样书写的字的美观也会差很多。

此外,汉字的书写从上到下,从右到左也反映了古代人的一种思想。在古代,上代表君王,下代表臣子和平民,有代表大,左代表小,汉字的书写把古人的思想暴露无遗。古代在没有造纸技术的情况下,只能在竹片上书,书写的时候是先一片一片的竹片写好,然后再把这一片一片的已经书写了的单片用绳子连接,再装订起来成一个册子。为了今后的阅读方便,卷起来的竹简一般是用左手来展开,然后从右边开始阅读。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基本就是要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只有在写对联横批的时候会横着来写。从汉字的书写可以看出古代人的智慧以及为了探索更方便人们做事的习惯而在改变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2-28

谁也没想到,推动中国汉字横书的最早倡议人,不是中国的广大文人学者和社会各界中的精英,而是刚刚回国一年的华侨陈嘉庚......

世界上的文字组合成篇时,有横排与竖排两种形式。决定文字排列横与竖的基本因素,在于文字的书写方法。

汉字中夹杂的英文

西洋的拉丁化字母是从左向右书写,因而由拉丁字母排成的洋文书都是横排。“洋文码子”不能以码成义,要两个以上的字母拼成词组,而竖行洋文则无法拼词。由于洋码不能竖排,在竖排版的中文书中出现拉丁字母时,也要让其横向卧倒,否则洋文就无法与汉字“兼容”。汉字可以独立成义,因此可以横竖任意排列。横排时也能适应从左向右或自右而左的两种不同方向的顺序。

图为张旭草书《古诗四帖》

汉字的书写是自上而下、由左至右的顺序。大部分汉字的收尾,在字的正下方和右下方。因此,汉字书写,尤其是书法的书写最适合竖行进行。这样才最为流畅连贯,易成“行气”。尤以行草书为甚。

决定汉字竖行书写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最初的书写条件。古时无纸,在竹、木简上刻画或书写,以绳或皮条将简条系成“简册”。竖写的简册在阅读时要横向展开,简册的两端执于读者的左右手中;如在简条上横书,简册必然横读。阅读时简册上下展开,读者的双手要一上一下执握简册,这样悖于生理,十分不便。另外,古时无桌,不作大幅,多以尺牍。书写时,左手执牍,右手作书,相得益彰;如将牍本横执横书,在毛笔书写的压力下,左手难于保持牍本的平衡与稳定,必然书写困难,其状可想而知。

由此可见,汉字的结构与最初的书写条件是汉字竖行书写的成因,竖行书写又决定了出版物与印刷品的竖式排版形式。

《韭花帖》

历史不停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先后发明了纸张,有了桌椅等方便的书写条件。然而,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古今文人并未因此将文字改为横书,文字的使用、出版印刷也依然竖排。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上世纪的五十年代。

陈嘉庚书法

1950年6月,陈嘉庚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提交了“中文从左向右横写”的提案,这个提案受到了相当的重视。之后,郭沫若、胡愈之等文化名人也撰文支持。1955年1月1日,《光明日报》首次改为横排版。并在当年,中央级的17种报纸中有13种改为横排。1956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也改为横排。自此全国报刊纷纷效仿,图书出版也顺流而动。

左为《光明日报》1954年版,右为1955年版

推广汉字横书横排,自然要有其理论根据。当时提出的理由有三:

1.人的眼晴是横的,视线范围横比竖宽。当时有人搞了一个实验,证明横读的速度是竖读的1.345倍;

2.各种数理化公式、外文语句、外国人名和地名排写方便;

3.可以提高纸张的利用率。其实这个理由并不成立,因为决定纸张利用率和阅读舒适度的主要原因是每行字的长短,而不是排版的方向。

进入现代社会后,方便实用的硬笔成了主要的书写工具。毛笔书写的实用性大大降低。然而,这并不能成为决定汉字横书的主要因素。在同样使用汉字的日本,文字的书写与出版,以竖式为主,横式为辅。小学生的课本都是竖式排印的。日本大众依然保持着竖式用字的习惯。

西周晚期出现过从左往右的青铜器铭文,如上图《汤叔盘》

中国汉字从有甲骨文至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几乎都是竖式使用(偶有从左往右也是由于器物的限制),横式不足60年;日本人至今竖式用字,因此不能说明汉字的使用横式优于竖式。近年来,有呼声要求汉字用简识繁和废简复繁。我想,这恐怕不是简单的汉字使用方便与否的问题,而是一种文化的要求。

《日本经济新闻》2017.12.5版

为了解决阅读舒适度并提高纸张利用率,每行竖排的字数均在12字左右。由此看来,竖排与横排的效果相同,横排并不比竖排先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22
因为竖着写!而且开使用竹简!

可以一边打开一边读!

以左手的为里面,卷上,然后打开,易读!
第3个回答  2019-04-19
111122222222333333333332222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