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之后的第一伟人赵武灵王,为什么壮年就退位

如题所述

当时他正直盛年,将王位传与其子赵何,即赵惠文王。他退位是为了培养他的儿子。后来赵武灵王在赵何势大的时候想扶持公子章,保持自己的君权,但效果不如人意。退位后几年被大臣困于沙丘宫,三月后饿死。他的退位使赵国 失去了超过秦国,一统天下的机会。

赵雍(约公元前340年—前295年),即赵武灵王,嬴姓,赵国人,赵氏,名雍,赵肃侯之子,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政治家、改革家。生于赵国首都邯郸。
赵武灵王即位时,赵国国力不强,受中原大国欺侮。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也不时骚扰,邻境较小的中山国也时常进犯。赵武灵王二十四年(前302年)颁布命令,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改革军事装备和作战方法,赵国因而得以强盛。赵雍率将士攻击匈奴,占领今内蒙古南部黄河两岸之地,建立云中、九原两郡,又在阴山筑赵长城以抵御胡人。前296年吞并中山国。前314年,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国都被齐国、中山国攻破,赵武灵王扶植燕昭王回国即位。
赵雍晚年传位于子赵惠文王,自号为“主父”,公元前295年的沙丘宫变中被围困活活饿死于沙丘宫(在今邢台广宗),谥号为武灵王,赵武灵王墓位于今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

赵武灵王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君主。在刚即位的时候,就能在肥义的帮助下,镇定地退走五国之兵。赵武灵王从赵国游牧文化重于农耕文化的实际出发,通过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一系列措施,对赵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领域进行了一次大改革,使赵国消除了分裂的内在隐患,在人力、物力上得以优化配置。赵武灵王在位期间消灭了长期为赵国心腹大患的中山国,消除了赵国分裂的外在威胁,使赵国从外型到精神真正统一起来。赵武灵王赶走了林胡,消化了楼烦,夺得它们的大片好牧场,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赵武灵王亲自立了秦昭王与燕昭王两位国王,在国际政治中是举足轻重的一代霸主。赵武灵王建立的高度中央集权体制,牢固地保卫了王权。虽然赵武灵王在处理继承人的问题上出现了问题,自己最后也死于非命,但这场政变恰恰是由于赵王何牢固地掌握着经赵武灵王改造加强的王权,才没有演变成全国性的大叛乱,赵国才没有因此而实力大损。赵国一跃成为当时的超级强国,与秦国共同成为战国后期争霸战的主角。
只是雄心勃勃的赵武灵王,在攻灭中山国后,又要做中原的霸主,想要夺回王位,重做赵王,结果政变失败,困死沙丘宫(今邢台市)。

赵武灵王赵雍是中国战国中后期赵国的君主。他与秦始皇、汉武帝以及南北朝的宋武帝刘裕一样,是中国历史上四位取得对北方游牧民族战争胜利的人之一,而且是最值得后代子孙骄傲的一位。近代史学家梁启超曾把赵武灵王比作赵国的彼得大帝,盛赞赵武灵王为“黄帝之后第一伟人”。
赵武灵王赵雍是个具有悲剧色彩的人,他一生征战无数,亲自将赵国从颓势扭转过来,却在最后陷入了情感和家庭的危机。他原本可以像秦王嬴政有一统天下的机会和能力。他没有被秦国的军队吓到,没有被强大的齐国所威慑,却最后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
赵武灵王是一个十分厉害的王。赵武灵王在位期间推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变法活动,强大了赵国的军事,赵国在赵武灵王的带领下,征服了中山国,兼并了林胡和楼烦,在赵国修建了军事建筑“赵长城”,赵国的领土面积扩大了三倍不止,就连强大的秦国也不敢针对赵国,足足将秦国的东出计划拖迟了将近十年时间。

赵武灵王的确很优秀,但是除了在国家军事和政治中的优秀成绩以外,他做的其他事情却很“出格”。立太子废长立幼不说,还在壮年时候退位禅让,让一个九岁的小娃娃统治赵国。赵武灵王一开始娶韩国公主为妻,生的儿子叫赵章,并立他为太子,后来韩国公主死后又娶了孟姚,生了个儿子就赵何。孟姚的一声很短暂,临死之前向赵武灵王提了唯一一个要求,就是立赵何为太子,于是赵武灵王改赵何为太子,也就这一改有了隐患。君王以私爱而废立储君本就是国之大忌。废长立幼不知让英明君主晚节不保。让其彻底的退出了与秦朝争霸统一的舞台。
公元前299年,将赵国传给了赵王何,这一年,赵武灵王只有四十几岁,还是壮年。
不知道赵雍觉得幼子确实没有长子优秀,还是因为内心有所愧疚,赵武灵王甚至想把赵国一分为二,把赵国分出一部分,册封长子赵章为代王。就在赵武灵王纠结的时候,赵惠文王手下的一些臣子发觉事情不妙,他们自然不希望强大的赵国一分为二。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到沙丘宫巡游,公子赵成和李兑调动军队,杀死了赵章的党羽。无奈之下赵章跑到父亲的宫中,赵武灵王开门接纳他。
于是,赵成和李兑率兵包围行宫,赵武灵王被迫将赵章交出,赵章被杀。几个人一不做,二不休,继续包围行宫,之后整座沙丘宫中只剩下赵武灵王一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坚持了三个月,赵武灵王最终被活活饿死,时年45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