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一言不合就恶语相向?

如题所述

 如何避免一言不合就恶语相向?话剧《恋爱的犀牛》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如果你爱一个人10分,但却只能表达1分,倒不如你爱一个人1分,但却能够表达10分。”



说话之道,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高频词汇,也是每个人都想具备的特殊技能。

很多本可以管控良好的冲突,本可以处理妥当的矛盾之所以最后爆发,其实是因为一些极为琐碎的原因,最常见的就是我们爱讲,但不愿意听。

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教授威廉·尤里在他的代表作《谈判力》中,举过这样一个具有引喻意味的故事。

他说,“我们设想一下我们是两个孩子的父母亲,有一天你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你推开门发现两个孩子正在争抢一只橘子,你会怎么做?”

作为法律人,让我们把这个故事的细节勾勒的更加精准细腻。

首先,你只有一只橘子,你不能从后面拿出一堆橘子说,“没关系,爸爸是种橘子的。”因为这个冲突的本质是资源的有限,橘子的唯一,如果你有很多橘子,本质上就没这个冲突,也就无所谓“冲突的解决”。

第二,两个孩子当然都是亲生的,在这个前提下,你会怎么办?

大家可以用自己的直觉快速得出一个答案,大概会有这样几种:第一种,哥哥应该让弟弟,因为所谓长幼有序;另外一些人会说,弟弟应该让哥哥,因为要孔融让梨;还有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从中间掰开,一人一半,这是一个看上去多像正确答案的答案。

我们看看教授怎么说,哥哥拿走他的一半吃掉橘肉、扔掉橘皮,很正常;弟弟恰好相反,弟弟的做法是扔掉橘肉而留下橘皮。

为什么?因为他需要烤蛋糕,大家知道,陈皮其实是西点烘焙当中常见的一种香料。

以上我所讲的如果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电影,我们回转、放映、定格,回到你分橘子前的那一瞬间,你有没有一点点感觉?

就是你大概少做了一个动作,你让一半的资源被浪费,因为本来哥哥可以拿到一整只橘肉,而弟弟可以获得一整片橘皮,那个你漏掉的动作就是——听。

我们每个人都会听,但是要把听放到判断、了解、认知之前,这是一种需要特别学习的修行。

我们通常说,我们是在沟通的时代,但是以我浅白的观察来看,不是的,我们是在一个演说的时代,我们太多人说话,却不大有听。

数据显示,现在美国的年轻人每天利用互联网向外发出100条以上的资讯,我们随时随刻要和这个世界保持联系,我们每分每秒都想发表我们的演说,但跟父母的互动在减少,更是很少去聆听别人的意见。

当我们这个时代单一地强调“说”,鼓励“说”,我不是在说“说”有错,而是这个当中没有实现“听”与“说”的平衡,过分地强调“说”,将会让人变得越来越偏执。


理由非常简单,因为当我说话的时候,我其实在强化既有的认知;当我在听的时候,是在张开耳朵,试图聆听不一样的经验。

更何况大家如果留意互联网生态,人们一语不合,就会恶语相向。因为越激烈的言词才越能显示立场,越过分的声音越能引发围观。只强调“说”,而忽略“听”,我们可能越来越极端,而渐渐失去真相。

当我们在强调“听”的价值,是在说,每一个人的声音、观念、阅历、体验都可以平等地被表达;

当我们在强调“听”的观念,是在说,你的话,我有雅量、我有耐心、我有责任,可以让你讲完;

当我们在强调“听”的观念,我们绝不只是讲沟通当中的微小技术,我们是让大家回忆那些在人类历史上最闪光的价值观,它们是平等、宽容,以及对自以为是的节制。


?只有这样,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才有可能平和、开朗、通透;只有这样,你们才能发现那个橘子背后孩子真实的诉求;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骄傲地说,真的,我们占据在一个叫沟通的大时代。

如果你对人际沟通有更多的兴趣,欢迎关注我的分答小讲《职场冲突别再忍,3招体面化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