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与王芗斋

王芗斋的练拳之路,是如何成为一代宗师的。

王芗斋先生字尼宝,宇僧,晚年自号“矛盾老人”,1885年生于河北深县魏林村。王芗斋自幼体弱多病,九岁时被家人送至邻村向形意拳名家,人称”半步崩拳打天下“的郭云深学习形意拳。

形意拳是由“心意拳”演化而来, 它是取几种动物之形,会其意(如”马有疾蹄之功“,”鸡有啄食之能“)而成的一种拳术。自清末以来,形意拳名家辈出,在武术界影响很大,以至有“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三年打死人”之说。民国初年,名噪一时、打败俄国大力士康泰尔的韩慕侠就出自形意门。

形意拳重视人的精神力量的训练。这从它的一些拳歌中可见一斑,如“遇敌好似火烧身”,“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眼要毒,手要奸,脚踏中门裆里躜”,“交勇者不可思误,思误者寸步难行”,”打人如走路,看人如篙草“,“怒气填胸,摧敌何难”。

1907年前后,王芗斋先生离师出游。在以后的十多年里,王芗斋走遍大江南北,遍访当时各派著名拳术家。不过在与各派名家的切磋中,王芗齐似乎罕遇对手,因为他后来曾说:“我在国内参学万里,拜见学家近千人,堪称通家者仅两个半,即湖南解铁夫、福建方怡庄、上海吴翼辉耳。”解铁夫、方怡庄均为心意拳巨匠,吴翼辉则是心意六合八法拳名家。当时解铁夫已年过半百,为人疯疯癫癫,人称“解疯子”,拳技却已臻化境,"与名家较技,如戏耍三岁小童“。据说王芗斋与解铁夫较技,各有胜负。王芗斋曾在解家住了一年,得解老先生倾囊相授。

20年代中期,王芗斋对多年出游的心得加以总结和研究,针对当时的习武者过份注重拳法的外形和招式,而忽略拳术内在的精神含意的弊端,取掉”形意拳“的”形“字,创立了意拳。 意拳是在形意拳的基础上,汲取众家之长而成。它的最显著的特点是摈弃了中国武术沿袭数百年的套路与固定招式招法。王芗斋曾道:”每闻今之习拳者,常与人曰能会若干套与几多手而自鸣得意,殊不知,识者早经窃笑于旁,更为之叹息不置也矣。“ 他又说:”在决斗胜负一瞬之间,何暇思考?若以目之所见,一再思嚓,然后出手以应敌,鲜有不败者......可询之于决赛过者,自知吾言非谬也。“ 还说:“对于较技,设不用方法拳套,而蛮干混击或不致败,倘或用之,则必败无疑。”

意拳认为拳术的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健身,自卫,寻理趣。身体健康是一切事业的基础。 王芗斋先生说:“不健康绝无充足之精神,精神不足永无可歌可泣之事迹。且不必曰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吾恐见人溺水或自缢亦得畏缩而不前也,况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哉?”王芗齐认为传统武术大多是“戕生运动”。他说:“请看过去拳术名家,多因筋肉失和而瘫痪下萎者,比比皆是”,“世人多呼拳道为国粹,如此国
粹,岂非制造废人之工具乎?”

自卫则是拳术的灵魂。布衣很多年前在<<武林>>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标题为“武术姓‘武’也姓‘舞’”。该文章认为那些花拳秀腿式的套路也是一种“功夫”,一百多年前轮炮就已彻底击败了武术, 武术在现代社会已没有多大的自卫价值,因而将武术“艺术化”,,将“舞”溶入“武”中也就无可非议。布衣对这种言论大不以为然。自卫是武术的根本由来,离开自卫根本无“武”可言,只剩下纯粹的“舞”。武术的艺术美应该体现在对抗本身,比如李小龙的功夫,就是一种决斗之中的美。可惜现今中国武坛的套路竞赛已把武术的真义“舞”得面目皆非了,以至
才会有女子全国武术冠军被歹徒强暴而毫无反抗之力的悲剧出现。(意拳中也有“健舞”,然而那却是在合乎一些基本动作规范的基础上由舞者自由发挥的即兴表演,与一般的武术套路有本质的不同)

寻理趣是指在学拳过程中不断摸索和研究拳理,从中得到极大的乐趣,甚至从中悟出人生的哲理。王芗斋先生说:“盖拳道之真义,可云与人生大道同其凡常,亦可云,与天地精微同样深奥。”意拳溶汇了道禅的哲学思想,认为”离开己身无物可求,执著己身永无是处“,锻炼时要求“要在以虚无而度其有,亦以有处而揣其无”,抱”虚灵守默之含蓄精神“,”相机而动,应感而发“。不过初学者也不必被这些貌似“高深”的话所吓倒,意拳入门并不难。无论你有无武术基础,只要你能认真领会意拳的拳理,你就会很快登堂入室。正如王芗斋先生所说:“习拳不尽在年限之远近与功力之深浅和身体及年龄之高下,更不在方法之多寡,动作之快慢,辈分之高低。要在于学术原则原理通与不通。“”习拳最贵明理和精神有力。”然而不管你进步如何神速,你总会感到永远面临解决不完的问题,正是”果以其道而习之,终生习行而不能尽“。这也正是意拳的魅力所在。意拳当初被赠名”大成拳“,也正是因为它让人”试之愉快,习之甜蜜“。

王芗斋一生对中国传统武术持激烈的批评态度。他在评价外国武术时曾这样说:”西洋拳击,东洋武士道,虽系局部(功夫),然而较之我国所谓‘国术’,不止要强上百倍,真让吾羞愧难当。“ 他的这种态度自然让其它门派的武林人士,包括形意拳的传人们感到不悦,有人甚至污蔑意拳为“流氓拳”。然而自王芗斋1940年初在北平《《实报》》公开发表声明“欢迎武术界人士亲临赐教”以来,虽然来访者不断,却大多是上门求教的。敢于上门与王芗斋比武的中国武林人士屈指可数,到是引来几个日本人前来挑战。并由此使得意拳转播到日本,这大概是王芗斋始料不及的吧。

1949年以后,中国政府倡导竞技武术(体操化的套路武术),意拳这样的实战拳术自然被排斥在主流武术之外。加上意拳被认为带有“唯心”色彩,在那个“唯物主义”的年代,还有”政治错误“之嫌。意拳由此沉默了几十年。 然而让人感动的是意拳的传人们并没有因环境的恶劣而放弃对拳道的追求。几十年来王芗斋的弟子们甘于淡泊在民间默默耕耘,暗中教授意拳。如今意拳的第三代传人们已在中国武坛崛起,
意拳的影响已波及海外。正所谓”是金子,终要闪光“。愿意拳广传,为人类造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10
大成拳是清朝时期的一种民间武术,由于传承渠道没有正统的记录,所以其历史和起源不是很清晰。有一种说法是大成拳的创始人是北京的王全福(也有一些说法是他只是大成拳的传人),他是清嘉庆年间的一位著名拳师,曾在进士考试中获得第一等的好成绩。而王芗斋,则是大成拳传承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市,年轻时曾为了学习武术四处游历,并且崇拜明代武术家张三丰。后来他拜大成拳的传人为师,并在传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在继承大成拳的传统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创新,形成了“王芗斋大成拳”,并在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广泛传播。王芗斋所创立的大成拳,注重内家功夫的培养,强调拳法的灵活性和多变性,对应手、对腿等技法娴熟掌握。他还将自己专业的医学知识融入到武术中,注重应用武术来治疗疾病和保护健康。王芗斋的宗旨是“胸藏天地,臂挥乾坤”,强调悟性和内外调和。王芗斋传承的大成拳,至今仍有很多拳迷喜欢练习,并且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全国民间武术比赛中获得过一些荣誉和奖项。
第2个回答  2023-05-14
大成拳是一种中国武术拳法,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据传,大成拳的创始人是王芗斋(1808年-1885年),他是江苏泰兴人,自幼喜欢练习武术。王芗斋创立了大成拳之后,陆续在上海、天津等地设立了武馆,教授大成拳和其他武术拳法。大成拳融合了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多种武术拳法的优点,注重内功的修炼和意念的控制,以缓慢的动作和循序渐进的练习方式为主。大成拳的口号是“柔中有刚,动静相配”,强调拳法既要有柔软的身法,又要有坚实的攻击力,动作要与呼吸相协调。王芗斋在创建大成拳的同时,也是敬业爱国的人士。他曾率领武馆弟子参加抗击英法联军的战斗,后来还多次奔赴各地为军队和民间组织讲授武术。他还倡导人们“以文会友,以武交友”,认为武术可以培养人们的品德和自律精神,促进人们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第3个回答  2010-09-13
女子全国武术冠军被歹徒强暴而毫无反抗之力的悲剧没有见报道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