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平衡技术在养生修炼中的重要性

如题所述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阴阳平衡才是健康的标志,然而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平衡,且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灵枢·本神》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生活宜顺应自然规律,身心双修,药食并调,动静结合。要注意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情志调畅、劳逸适度,主动调适生活起居的内容,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这样才能在根本上得到改善,从亚健康的阴影中解脱出来。
中医强调“上医治未病”,其对亚健康的调控正是基于这种防患于未然的考虑,防微杜渐、提早干预、截断扭转,防止亚健康向疾病发展。科学平衡的膳食结构,适度的体育锻炼,合理的生活方式,形式多样的治疗方法,各种手段都是中医调控亚健康的重要内容。
针刺艾灸、热敷熏蒸、推拿按摩等外治法均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平衡阴阳、调节气血、促进局部循环、改善新陈代谢的功效,从而起到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作用。
阴阳平衡是养生的根本原则。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血为阴为体,气为阳为用。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不足,易得淤积之病,如肿瘤、血栓等;气太过,易得脑出血之类的病。所以,只有气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人只有悟到什么是“自然”了,才算是得道了。知道自然,然后能顺其自然,这个人就是神人。懂得阴阳了,懂得顺其自然了,你就一定会成为良医大德了。什么是自然,自然就是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任何事物都要经过生、长、收、藏的过程。你顺应这个过程,采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去调节病人的平衡,怎么会治不好病呢。
平衡就是阴阳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哪一方太过或不及都会失去平衡。怎么会伤元气,失去平衡就是在伤元气。经常处于平衡的状态,元气就会保持得好,人就衰老的慢。阴阳之道就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依存、互相转化。任何一对矛盾,如果一方脱离了另一方,不受另一方的制约了。那它离消失、灭亡就不远了。
你看,当今社会,领导们都不喜欢制约,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贪污受贿,其结果是什么就可想而知了。阴和阳就是如此。大自然中,一个事物的出现,总有另它产生的因素,但同时总会出现另一因素来制约它。
这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也是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道理。所以养生的道理也是如此,你生病了,总有一个使你生病的因素存在,同时也会有一个制约它,令你疾病消失的因素存在。正如自然界中毒蛇存在的地方,必定附近就有解蛇毒的草药存在一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6-15
传统养生学内容全面,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华民族传统尚古顺俗,从而保留了大量的有价值的古代养生理论与方法,求实致用的民族文化特点又保证了所传承的养生文化的实效性。所以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包含了诸多方面的、丰富多彩的传统养生理论与实践方法,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以静(行气)为主的,如静坐、养气功等;以动(导引)为主的,如五禽戏、八段锦等各种导引术;以呼吸为主的,如彭祖闭气术;以特殊食物为主的,如药饵养生术;以男女阴阳修炼为主的,主要包括历代房中术;注重生活常识的,如研究居住环境的风水术中符合科学知识的内容;其他还有四时起居、四时调摄法,等等。
一、行气术
行气,又称吐纳、调息,是一种以呼吸促进内在气血运动为主的养生方式,是一种自我控制的内循环运动。早在先秦典籍中就已有行气活动的记载及具体要求的描述。战国初年的“行气玉佩铭”也记述了具体的行气路线,表明当时行气术已较为成熟。
行气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类是练习者以“意守”为主要特征,通过意念固守身体的某一部位,达到以神养气、以气养形的目的。这种行气方法重视呼吸与内在行气感受的配合,对练习者的综合要求不是很高,而锻炼效果又比较明显。
第二类是源于“行气玉佩铭”所述之法,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周天行气法”,即气沉丹田,进而循人体前后的任、督两条主要经脉循行,在高级阶段后可以促使内气沿人体全身的各大经脉循行,在这种行气过程中增强生命力。这种行气方法以《周易》阴阳运动原理为框架,以“黄老”精气学说为内核,借用炼丹术语,构筑了行气炼养术的理论模式,最终形成著名的内丹养生术。
行气术的练习方法主要讲究松、静、自然、意气相随等。
松——在练习中要求达到整体生命的放松状态,即在身心高度放松状态中,达到自我生命的调整。松是全面的,不但要做到肢体的放松,而且还要做到精神的放松。
静——要达到身心完全放松,就必须做到身心的安静。因为处于“动”的状态,就必然导致身心的用力和紧张。静,不仅是肢体的相对安静,而且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宁静。
自然——是针对练功的各个方面而说的。因为只有身心自然,练功才能舒适得力,此要求极为重要。所谓练功“贵乎自然”,就是这个道理。
意气相随——意,即练功者的意念活动;气,包括呼吸之气和练功家所说的“内气”,即所谓的“丹田气”。练功时意念活动的锻炼,可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良好的影响。因此,意气相随,就是练功者用意念活动去影响呼吸和“内气”的运动,使体内的气息运动和意念活动协调一致。
二、导引术
导引是以肢体运动为主配合呼吸吐纳的传统的健身方法。它的基本要素包括肢体运动、呼吸运动及自我按摩。肢体运动是导引术中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结构要素,同时它也强调呼吸吐纳技术以及心理调节技术。
我国古代导引术流传至今,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包括:由华佗创编的、以模仿动物行动特征进行锻炼的五禽戏;创编于宋代的八段锦、易筋经;以及日常起居导引术、彭祖闭气导引术,等等。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发现的导引图帛画,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导引图谱,比瑞典人发明的医疗体操要早一千多年。
导引术既是一种养生术,又是一种体育医疗方法。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治病与健身相结合,即导引法对治疗疾病有针对性的作用;二是肢体运动与呼吸吐纳相结合,这种结合呼吸的运动方法也正体现出了中国传统健身术的主要特点;三是动物象形仿生动作与肢体的自然运动相结合。
三、房中养生术
房中养生术是中国古代独特的性保健、性医学和涉及生育等方面的养生方法。这些方法同古代导引、行气、胎息、内丹、存想、内视、药饵、食补等养生术结合,形成了中国古典的两性修炼养生术。
房中养生术的核心是固精益气、养气补精、还精补脑。它主要通过各种具体的、独特的要求,采用特定的方法调节性生活,以保证身心、生育健康,从而在两性活动中使人体机能得到完善和提高,使人类繁衍这一基本需要得到质量与数量的保证。房中养生术主要包括以下这些内容:一是涉及两性性活动的交接术,如性活动的七损八益、五征十动;二是加强性活力的还阳术,如保精固精、节欲养生法;三是性生理疾病的医疗术,如房中禁忌等。此外,还有涉及优生优育的求子术等等。可以说,中国古代的房中养生术是人类古典性科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四、服食养生术
服食养生堪称所有养生术中最古老的一种。它主要是根据各种食物不同的属性、气味,按五行阴阳关系相配合以滋养人体五脏。
服食养生术的范围及原则包括:第一是各种不同饮食的凉热与养生的关系;第二是气候季节变化与五味的关系;第三是饮食配料的五行调和关系和运用阴阳五行平衡的原理使饮食的甘苦、温寒相调和,以达到人体阴阳平衡的养生效果。
服食养生术的基本原则是“谨和五味”与“食饮有节”。所谓“谨和五味”,就是要根据各种食物不同的属性、气味,按五行阴阳关系相配合以滋养人体五脏;所谓“食饮有节”,就是要节制饮食,“食饮自倍,脾胃乃伤”,这些都是古人从养生学的角度总结出的经验之谈。
第2个回答  2015-06-15
阴阳平衡养生即中医养生法.其理论基础是对人体阴阳进行调节,达到平衡状态.如果按照中医的阴阳理论,如果一个人达到绝对的阴阳平衡就会长生不老,当然,这只是理论是的.
一般来说:要想达到阴阳平衡状态,是以中医的阴阳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技术来达到的.这些技术包括一.中医药调理.二.体育锻炼.三.气功修习.这几点一般都是同时进行的.但有主次之分.把以上顺序颠倒过来就是它的主次了.
要想以阴阳养生,建议找个明师,但不是名师.这一点最重要.不然是很难有大的收获的.
第3个回答  2021-03-28

养五脏,调阴阳:2个方法,每天一练,补阴去火、平衡体内阴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