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怎么养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9

玩多肉,掌握这几个诀窍你就是大神!


住友@ccy804 从2012年开始养多肉,算来已经七年了,从当初的小白到现在的驾轻就熟,其实一路走来也是缴了不少学费的。混迹于各大植物论坛的她,把自己这六年来积累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一起看看吧!

以下内容来自好好住APP用户 @ccy80


1、为什么你养了两个月状态变化那么大,我也养了两个月,却一点变化都没有?有的甚至更糟糕,越养越蔫的也有,这是为什么呢?(关于肉肉的服盆缓根问题)

答:其实这就是服盆和发根的问题。 说到服盆,很多成株的植物买来时就有根系的。如果收到的植物根系很长很密,我一般都会修剪一下,因为老根太多会阻碍新根的生长,而且这些老根也起不到吸收养分的作用,所以还是修掉比较好。

仔细检查植物没有虫、虫卵的话没有必要特地去用药泡根。修完根就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一般24小时后就可以上盆啦。为什么不修完根直接上盆呢?因为修了根后,根部有伤口,在伤口还没干透没有愈合前如果随便上盆,万一伤口感染了细菌那就会有不可挽回的结果啦,所以保险起见还是晾干吧。24小时后上盆,上盆后千万别像种草花那样来一盆定盆水哦,你只需要每隔两三天往土面上喷点水,增加点潮气催促肉肉发新根,记住是喷水,潮潮的一层水雾喷在土面,不要喷在肉上,也不要喷得满盆都湿透哦。

一般上盆时的气温在15-25度之间的话,发根会比较快,若低于10度或者高于30度,发根会非常缓慢,因为这个温度下大多数的肉肉都休眠了,休眠既是停止生长,发根也就很缓慢了,很好理解的对吧?我观察了一下,若是20来度的天气,这样的节奏,一般2周左右就可以完全服盆了,植物已经可以看出新的生长点和有状态了。这样露养发根的好处在于,不会因为放在室内太久而失色和徒长,在服盆的同时,颜色也跟着美起来,真是一举两得!

对于买来砍头无根的植物,其实养护也是差不多的,只是这个发根期比有根的植物来得更漫长,有根系的植物如果需要两周的话,无根的植物至少需要一个月,当然,植物个别还是有差异,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发根。

很多朋友(尤其是刚入门的新手)都会在花市老板的忽悠下,在植物刚上盆一周左右就开始正常浇水,因为花市老板会说一周就服盆了,其实想想也没毛病啊,毕竟就算浇水浇死了也不是花市老板的损失啊,说不定你会再去他那里买一堆回来呢?

其实呢我觉得这个缓根服盆期不是定死的,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观察的,各种植物的发根速度都不一样,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下,发根的速度也有很大差别,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时间去衡量它是否发根或服盆,一切看状态,比如看看植物是否有了新的生长点,或用手指轻摇一下看看植物是否有抓地力。

很不赞同有些花友在发根期隔三差五就把整株肉肉拔出来看看新根长出来没有,这种做法让我觉得很无语……要知道你这样一拔,这株肉肉千辛万苦刚刚发出点根就算都白费了,植物发出的根会慢慢攀附在土壤里,日积月累的花时间去抓牢土壤,等到它抓牢后就算养定的植物了,然而它长根是需要时间的,它并不会一夜之间长个3厘米出来,它可能是每天一毫米的速度在生长,而如果它刚长出点根就三天两头被你拔起来看,它岂不是永远都抓不牢土?有的花友拔出来一看,哇~~~下面根系已经有一大丛了呢!然后插进去就开始浇水,这是催死的节奏啊……

因为如果被你拔出来过的根系还有用的话,那带根系买来的植物我们何须再缓根?在拔出来的过程中难免还会拔断一部分根,你直接浇水的话,万一细菌感染了,那就惨了……所以说,养肉肉真的是考量一个人的耐心和细心的,要静下心来等待,戒除浮躁和焦虑哈!


例:下图是一颗双头的苯巴蒂斯,2013年1月刚买来上盆的样子,还没服盆:


2013年5月,已经看得出明显的生长状态:


2014年10月,我给它换了盆,不再让它跟别的肉肉合住,搬出来住单间啦:


2016年4月,一住单间不得了,生了那么多孩子:



2017年11月,已经爆盆啦~


看看现在的它是不是很美?



2、 我的肉肉为什么胖不起来?我也浇水了啊?那浇水到底应该怎么浇?多久浇一次,一次浇多少呢?

答:其实,肉肉能不能胖起来不是取决于你浇了多少水,而是你浇进去的水它到底能吸收吗?很多花友买来的肉肉上盆后,还没等肉肉服盆了就开始浇水,这样浇进去的水,植物还没有长新根,还没有吸收水分的渠道,那么这些水就在土里,若不及时吹干,那么有很大的风险会把肉肉泡烂,这样,植物只会越来越蔫……有的甚至还化水了……所以说,只有等植物的根系养好了,强大了,那么你浇进去的水才能被它吸收,它才会胖起来。花友们,静下心来给植物们时间吧!

至于浇水的频率和浇水的量,我觉得还是遵循四个字:干透浇透。这四个字该如何掌握呢?有的花友又要问了:我怎么知道它是不是干透呢?总不见得把土巴拉出来看看吧?以前记得有人说过用牙签插入法来鉴定盆底的土是否干透,其实我觉得没这必要,你只需要掂掂花盆的重量,就可以推测到花盆里是否含水,真的,盆土湿润和干燥的重量差别还是很大很大的。

我一般都是1个月浇一次水,因为时间久了,不用掂盆我都知道它们已经干透了,不过万一满一个月的时候我正巧忙呢?没事啊,晚一个礼拜浇它们也并不会渴死,这就是多肉植物好打理的优点所在。浇水的时候不要吝啬,一次浇个透。何谓浇透?就是浇到盆底渗水,就说明盆里所有的土都吃到水分了。

再来普及下知识:为什么我们要干透才能浇透呢?那是因为多肉植物有个习性,它在根部吸收不到水分的时候就会拼命长根,它会把根往土的深处扎下去,目的是为了能吸到它认为盆底有可能会吸到的水。这也就是很多刚上盆的肉肉,它们在新根还没发出来之前,会在杆子上长出很多气根的原因,因为它们新根没长,但是出于自救,会在杆子上长出很多气根,用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这样也能帮它们维持生命。所以如果你浇水频率过于频繁,或者盆里泥炭成分过多太保湿的状态下,多肉根本不需要把根系伸得老长就能轻松“喝”到水,那么它们就不会拼命长根啦,所以一般浇水过勤的肉肉,它的植株会长得傻大傻大,但是真正拔出来你会发现它的根系却很弱小。反而干透浇透的肉肉呢,上面植株部分紧凑饱满株形小巧,但是一旦拔出来你会发现它的根系可能已经长满了整个盆。掌握这一点,你就该懂得怎么浇水了吧?


例:下图是2012年10月种下的一朵blueminima,可以看出刚上盆的它比较丑,叶片上的粉在快递途中被蹭掉了……


2012年11月,上盆就直接放在室外的它,虽然还是摊摊的,但是叶片上的粉,因为每天长时间的光照,已经恢复了很多,看上去干净漂亮多了:


2013年4月,看看这个状态,有木有被它美晕了?


2015年4月,它已经当妈妈啦:



3、如何给多肉植物配土?

答: 说到肉肉的配土,其实我觉得肉肉对于介质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透气性好的颗粒都可以放一点,我主要是赤玉、火山石、珍珠岩、蛭石、桐生砂、麦饭石、鹿沼等等,泥炭只占5%-10%左右。其实很多高手自有自己的配土方法,介质都是不同搭配的。

我入门初期也是喜欢自己配土,效果也不错,唯一的缺点就是,自己配土的话,各种土一买就是一大包(10斤左右)然后家里搞得到处都是一包包的土,后来索性就买一家现成配好的颗粒土,用下来效果也是很好,关键是家里杂七杂八的土少了很多哈哈,干净了!

为何肉肉需要的泥炭那么少呢?其实也分两方面来说:首先,颗粒多了,积水性能就差了,一旦水浇多了,也能很快把水分流走,不会聚集在根部,不容易把根闷烂。而且颗粒与颗粒之间都有空隙,这样肉肉的根有很疏松的呼吸空间,安全性就高了很多。其次,如果泥炭比例高,土壤保水性太好,那么肉肉即便不被闷坏,它也可能会长期吸水的状态下,长得傻大傻大的。

多肉的美感不就在于小而萌吗?长得一个个傻大个儿,就不招人疼爱了吧?而且大家发现没有,泥炭成分高的土,时间一久就板结起来,每次浇水都不透水,水会浮在表面很久……很不喜欢这种感觉!用颗粒土,每次浇水时瞬间就吸透了,也不怕浇太多,因为颗粒多透气性好,很快水分就会被吹干的。


例:2016年5月,刚上盆的一盆白熊,快递途中掉了不少叶子,所以看上去惨兮兮:


2016年6月,已经服盆了,你们猜我怎么知道它服盆了?我只要稍稍拨动它的叶子,不再像当初种下的时候那么软趴趴,而是很有韧劲和弹性,其实就是因为它发的新根已经抓牢了土:


2016年整个夏天太热,白熊不经晒,不敢放室外,只能放在内阳台上吹了一夏天空调,所以它基本整个夏天都没停止生长,你们看,2016年9月的时候,它的叶片长出来那么多!


2017年3月,变成了好大一盆:


看看现在的它们,是不是美到爆炸了?


每个熊爪上都抹了玫红色的指甲油,太可爱了不是吗?



4、怎么才能让我的多肉“上色”?为什么你们养的多肉颜色都那么红那么嫩那么果冻?为啥我的一片绿?为什么你们养的多肉一个个包起来像包子,我的却都摊开像大饼?甚至有的还像长颈鹿一样长得老高?

答:这个问题也是平时被问及最多的一个问题了。说到肉肉的状态,无外乎就是它的形态和颜色。先来说说形态:形态以紧凑为美。所谓紧凑,就是叶片与叶片之间的间距,间距越小就是所谓的紧凑了。如果从侧面看,能看到明显的页片与叶片之间有间距,那么说明你的肉肉“徒长”了。

肉肉怎么会徒长的呢?主要的原因是光照不够。有些人会说:“我家里阳台上阳光很好啊,怎么会缺光呢?”其实这里说的“光”指的是紫外线。然而如果是放在内阳台或者是飘窗上养的多肉,即便你是朝南,阳光很充足,但是这阳光已经被玻璃窗挡掉了大部分的紫外线,而没有紫外线的阳光,就好比没有营养的饭菜,吃了也不长肉啊……更糟糕的是,在缺光的情况下,还拼命浇水,水一多,植物疯长,得不到足够光照,它就拼命把自己往高处长希望能以高取胜来接触到阳光,这就形成了徒长。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颜色了,肉肉之所以颜色变红或者变得很嫩很果冻,那主要原因是温差造成的,白天光照强,温度高,晚上低温寒冷,这样温差一大,肉肉的颜色就显现出来,而且为了保护自己,肉肉也会把自己紧紧包裹住,形成包子状,非常可爱。所以要形成温差的最好方法是“露养”,也就是直接养在户外,但是为了不被雨直接淋到,做好雨棚支架的工作也尤为重要。

如果不做雨棚,长时间淋雨对于肉肉来说风险也很大,因为雨水太盛的话也容易把肉肉泡烂,再者,水多了,植物疯狂分泌叶绿素,就会变得很绿,怎么还可能变红呢?做好雨棚后,不要用玻璃做遮挡(因为玻璃挡紫外线啊)我比较喜欢用大棚膜,虽然大棚膜看上去没玻璃那么透明,但是它的透光(紫外线)度却远胜于玻璃,能达到95%左右。这样,有了日夜温差,做到了控水,有了足够光照,肉肉才会变得五彩斑斓,肥美可人。


例:下图这朵买来根本不知道名字,估计是当时商家新杂交出来的品种,还没来得及取名,图是2016年四月刚上盆时拍的:


2016年5月,已经明显感觉到生长趋势,服盆了:


2016年11月,已经当妈妈啦:


2017年3月,包起来,像一个个包子状的肉肉最可爱啦:


2018年1月,已经变成了大群生,是不是很美?


注: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我的坐标是上海,所分享的经验仅供江浙沪一带的花友参考,北方或者南方的花友,由于咱们的气候差异较大,我也没去你们所在的城市生活过,所以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推测,所以还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哦……

有花园或者顶楼露台的小伙伴养多肉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阳台党也别气馁,我也是苦逼的阳台党一族,下图为住在老房子的时候阳台外做的露养多肉花架,上面自己支的雨棚架,然后覆了大棚膜,遮雨不遮阳,唯一的缺点就是几个月要换一次膜,否则会破:


换了新房子后,露养花架很重要,这次做好花架后直接把上面的雨棚支架也做好了,高层风大,自己手工搭的不够牢固不够安全,必须直接电焊才放心:


最后再来分享一波我家肉肉的美照:


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9
多肉植物的养殖方法(新手入门)
  多肉植物的养殖,虽然每个有经验的花友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是核心都是差不多的,对于新手来说多肉植物的养殖方法不仅仅局限于如何浇水养护的问题上,更应该了解如何买多肉,如何带苗等后续问题。
  一、 入门
  曾经在论坛看到有花友问,怎样算入门?这倒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因为入门这个词,是无法量化的。养了二十盆算不算入门?养了三十个品种算不算入门?养了一年经历过春夏秋冬算不算入门?
  我的答案是,入门,就看你是养肉,还是买肉。有花友对肉肉们锲而不舍,表现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买回来的时候状态很好,养一段时间养残了养死了,扔了换一批。所以每个阶段,他家的肉都是光鲜亮丽,而且新品种层出不穷。我认为这样的花友,就算养十年也不可能入门。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花友级别的评判,一眼看过去的状态不代表养得好,因为一时的状态是可以买的。状态的保持是买不到的。自己养出来的状态才是水准,买来的状态就是钱砸出来的。

  二、 养肉
  我有一个观点:植物长得好,那一定是自然的赐予;长得不好,一定是人为的破坏。有句话叫“万物生长靠阳光”。我认为这句话里的阳光是个集合名词,其含义并不仅仅是阳光,还包括土壤、空气、水分等环境因素。植物如果长得好,一定是生长在他们觉得最舒适的环境里。大棚里的植物为什么长得好?因为大棚里的环境好:日照时间长、湿度高、空气流通、土壤也有专门的配方。
  曾经跟一个朋友去大棚选肉,她选了一颗异常肥硕的天使之泪。我说这颗是很好看,但是你拿回去最多两个礼拜就会变难看。大棚里的环境,普通家里的阳台是很难模拟出来的。所以我们养肉,无非是尽量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给植物,日照和空气流通,该浇水的时候浇水,该保温的时候保温。
  如果发现自己家里没有合适的自然环境,那最好还是放弃养肉。“喜欢不一定要拥有”。能提供的提供,提供不了的不可以强求。比如爱一个人,如果不能提供她希望的东西,那么强行霸占了也没意思,其结果只能是把对方糟蹋了。子女如果在国外,别以为把老人接出去生活是享福,相反是虐待。
  养肉,我们要做的就是提供良好的环境。生长,是植物自己的事。提供的环境好了,植物自然会出状态回报,环境有问题,长残了是必须的。
  三、 浇水
  在我看来浇水是最考验所谓“养功”的事。因为配好土、上完盆,没啥特殊情况至少一年内总不需要再挖出来,剩下能做的并且能反复做的事就是浇水。刚入坑的朋友很容易浇水太多把肉涝死,因为手贱。养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长到有的肉的寿命比人还长。虽然有的植物对水分比较敏感,也不可能浇下去等一小时就有反应。所以在对待植物这件事上,耐心是必须的。
  记得我刚入坑的时候,买了二木的书,严格参照上面各品种在不同季节对水分的需求,定下浇水的时间,每次浇完水还记录。结果呢?死的死伤的伤。所以浇水,跟人喝水一样,定下每天几点喝水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因为人和植物都不是机器。
  很多花友会问,怎样浇水?我的答案是,我也不知道。我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得到植物习性的特征,大概了解该植物喜欢水多还是水少。然后再根据自己养殖的环境,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养殖经验,这才是真正有用的。别人的经验,只在别人的环境下适用,最多有参考价值。如果完全照搬,那也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有些询问浇水的帖子下就会有回复“我天天浇水,长得特别好”、“我这儿大水大晒,一点事儿都没”之类的。楼主如果缺乏经验也照做了,后果自知。如何浇水这样的问题,其实是几乎不可能回答的。这跟养殖的环境有关,也就是跟多重因素有关。比如用的盆是什么材质,其透气性和保水性如何;当地气温如何;当地日照情况如何;湿度如何;用的啥泥土,透气性保水性如何等等。就算能精确提供以上参数,还牵涉到养殖的小环境,主人浇水的习惯,大家对不同词汇的定义。比如“我就浇了一点点水”,怎样算“一点点”?
  所以我觉得确切地讲,不该问如何浇水,而是问某种植物对水的需求大概是怎样的。而回答的人,也当尽量把环境因素讲清楚,而不是说一些“这个我每天浇,长得特别好”之类的害人的话。得到答案的人,切忌不经思考就照搬。要考虑自己的养殖环境和对方有什么不同,然后怎样将对方的养殖经验通过变通,变成适合自己的经验。
  四、 目的
  有的人养肉,是让肉舒服,肉舒服了以后出状态来回报。有的人养肉,是让自己舒服,自己舒服完了肉怎么办不是那么重要。讲到底,养肉是一种玩,就跟玩鸟玩鱼差不多。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玩法,关键是要清楚自己的目的。我相信要让自己舒服的人,有足够的银子支撑就好了;而要让肉舒服的人,要学习的东西就很多。
  相比成株而言,我更喜欢小苗和种子。因为我希望有一颗在我的照顾下展现出状态的肉,虽然其实也不是我的功劳(是“阳光”的功劳)。
  五、 普货与贵货
  这个本来就没啥明确界定,对土豪而言,世界上就不存在贵货。本来各种植物在自然里就是平等的,人进行了不同等级的划分。这还牵涉到市场因素:物以稀为贵,少的就卖得贵;**种的就卖得贵;今年大棚产量少的就卖得贵。
  肉的好坏,不在价格贵贱。只要能养好,普货一样美丽。
  六、 带苗
  俗话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播种是一样的道理:要发芽容易,把苗带大难。而且苗的养护在不同阶段还会有一定差别,不同物种在特殊时期也会有特别关注(比如生石花蜕皮不能浇水)。
  我认识一个花友,养肉也有好几年,我问他你为啥从来不播种?他说:你以为把苗带大那么容易?想当大户不是那么简单的。苗要变成成株,只有家里的条件,就算能长成,状态也不如买来的。所以他选择买成株或半成株,然后给他们提供尽量好的环境,让他们出状态。这也是一种玩法。
  七、 买肉
  相信很多花友跟我一样,最初都是在花鸟市场或者某宝买肉。花鸟市场和某宝各有千秋,大家根据自己情况会有不同判断。但是自从我找到了本地的批发市场,我就没再在花鸟市场买过肉。大棚我也去过,相对而言价格比批发市场贵,但是品相要比批发市场好很多。批发市场适合买普货,而大棚适合买贵货。这是我的经验,可能各地市场情况不同。
  除了以上提到的,我还有两个重要渠道可以参考:一是论坛,二是精品店。不是帮本论坛说好话,仙珍的交易区,绝对比某宝好。卖家大多很专业,价格也多数比某宝更实惠,而且精品也比某宝多。这也是为什么仙珍买东西是要抢的。很多时候货又好又便宜,一出来就被秒掉了。错过了真是痛心疾首!
  那精品店是啥概念?我所说的精品店,就是某些老玩家自己开的店,可能在花鸟市场里,也可能就某个独立的店。比如在上海江阴路花鸟市场里有一家店,师傅姓shi(我不知道是啥字,反正听人这么称呼他),玩多肉已经十五年。他那里的东西都很好,以鱼、块根、牡丹、十二为主,都很贵。我几乎不在他那里买东西,只是偶尔去那里看看长长见识,顺便听听他跟别人的谈话,也能学到点东西。
  八、 服盆
  我的另一个观点:新买来的植物,都需要服盆,无论是不是换盆。服盆,服的是环境,不仅仅是盆。既然生存的环境变了,那是必然有一个适应期的。
  服盆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服得好,生长迅速;服不好,需要服很长时间,甚至一直处在一种不适应中。就像人的亚健康状态一样,不死不活很长时间。
  服盆的原则是什么?尽量给植物创造适合的生存环境,包括土、光、气、盆等。这需要我们对植物的习性有一定了解,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
  我刚入坑没多久的时候,正缝夏天,买回来的植物第一件事就是换盆。现在看来,当时的做法对植物是一种摧残。去年夏天各地连续35度以上高温,很多植物进入休眠,而我却不管三七二十一换盆。这让原本就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植物雪上加霜,所以也有很多植物挨不住走掉了。
  我有个朋友看我养了很多肉觉得很可爱,自己也想弄盆试试。我给他弄了盆观音莲玩。去年12月的时候,他说花长得有点大,要不要换个大点的盆。我说接下去快冬天了,等开春了再换。现在看来当时属于决策错误,没想到上海年初一还能二十几度,早知道12月的时候就该换个大盆。
  以上为本人入坑大半年来一些感悟,可能有错,欢迎指正和交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5-15
栽培仙人掌类多肉植物,必须注重浇水问题。由于大多数多肉类植物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被迫适应了干旱沙漠气候,形成喜干厌湿的特性。它们虽然性喜干燥,并不是说不需浇水,事实上也不能真正缺水,而要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灵活掌握。春季,南方一般空气湿度较大,北方天气尚冷,原则上都不浇或少浇水。夏季阳光强烈,盆土水分蒸发快,要防止盆土过于、土温过高,一般可掌握"不干不浇"、"干了浇透"的原则,但不能在当午浇。秋季气温逐渐转冷,植株开始进入休眠期,浇水量要减少,盆土不干透不浇,稍呈湿润即可。冬季寒冷干燥,植株进入休眠期。除了在温室或有较高温度环境下可少量浇水外,一般低温环境下要严格控水,以免植株细胞液,浓度降低,抗寒能力减弱而冻死。

万物生长靠太阳,它们比较喜欢晒太阳,不需要太多肥料,生长期间每两月一次豆饼水就可以。
第4个回答  2019-03-07

多肉植物养护全攻略!对圆滚滚的多肉植物简直是零抵抗力,如果想把多肉植物越养越好,你必须学会这三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