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读博独自带娃:越是好女人,在婚姻中受到的伤害越是深,你赞同吗?

如题所述

惊闻高中同学慧中已于年前离婚。这个消息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回想年底聚会,她那8岁的儿子对我们说:“爸爸妈妈最近好了。他们再也不提离婚了!”

我们纷纷感叹,她怎么会离婚?她反问:“我为什么不可以离婚?”

事实上,无数的案例都表明:越是好女人,在婚姻中受到的伤害越是深。因为好女人在婚姻中总是为了这个为了那个,唯独把自己排到最后,结局只能默默地在角落里独自舔伤。

就说我这位同学慧中,一个典型的好女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形象端庄贤淑。

在大四毕业的前夕,这位好女人嫁给了他们班的一个无车、无房、无彩礼的“三无”男人。

婚后他们有过一段很甜蜜的时光。两人在事业上都很受上司器重,前途一片光明。

恰在这时,慧中怀孕了。男人头头是道地分析:你看,你现在怀孕了,往后身子越来越重,再跑业务也不现实。等孩子生下来,老人身体也不好,带孩子主要还得靠你,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不如你向领导申请去别的部门,找个清闲工作干着。

至于养家买房,那是我一个男人的责任。你跟了我受了不少的委屈。今后我负责赚钱养家,你只要负责貌美如花就好。

男人豪气冲天的话语让慧中热泪盈眶,还有什么比这更动听的情话。

感动的慧中,第二天没有跟任何人商量就去找领导调换工作。领导再三挽留,给她摆事实、讲道理、打比喻。领导说了一句很形象、很中肯的话:“婚姻关系是什么?它有点像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是一种很密切的关系,但往往也是一种最危险的关系。同为女性,我不希望,你在里面丧失主动权。”

彼时的慧中哪里听得进这些,在她的强烈要求下,如愿进入了一个清闲的部门。

随着孩子呱呱落地,生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房贷、奶粉钱、孝敬老人…….慧中总是算计来算计去。她也终于懂得了什么是一分钱掰做两半花了。

更让她难以忍受的是那种被抛弃的危机感与孤独感。生性好强的慧中拿起了书本,准备考博,得到的却是男人的冷嘲热讽:都孩他妈了,还去考什么博士,有这功夫多培养培养孩子!

慧中一忍再忍,熬到孩子上了幼儿园。

终于考上了博士。异地求学,慧中还没有提出请婆婆来照顾上幼儿园的孩子。婆婆却先跳出来阻止:孩子这么小,正是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怎么能离开妈!就算有再成功的事业也不如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丈夫在一边附和:自古以来都是男主外,女主内,自己工作这么忙了,无法带孩子。要去读博,可以,把孩子带去。

慧中本想说古话还说养不教,父之过呢!但她知道说了也白说。好强的她带着孩子开始了“校漂”的生活。白天把孩子送到附属幼儿园里,下午再接回到出租屋来。

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想象其中的艰辛。

最可恶的是那个声称要赚钱养家的丈夫,竟然借口慧中已经有了博士津贴不再给慧中任何的家用。

读博的三年,是慧中最辛苦的三年。每天累得倒头就睡的她,甚至都快要忘了这个寡情的男人的存在。

而那个男人在异地却过起了“伪单身”的生活。向公司里新来的小姑娘嘘寒问暖,博得小姑娘的好感后就开始倾诉苦闷,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成熟、负责却得不到家庭温暖的男人形象。

到底是初入社会的姑娘,竟被他骗得团团转,不在乎他有家有孩子的事实,对他芳心暗许。

这些蛛丝马迹慧中早就发现了,但苦于没有抓到现行,加上这个男人又实在是演技派,每每对着慧中苦苦哀求,让她看在孩子还年幼的份上,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孩子是慧中的软肋,这个男人抓住了对付她的有效武器。每当看着孩子天真无邪的样子,慧中就放弃了自己的盔甲。而她早已被这个男人伤的千疮百孔。

最终,扎心的痛楚让她明白了:自己再怎么委曲求全,也换不来他的浪子回头。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这段痛苦、撕裂的婚姻让慧中成长:婚姻中本来就充满了非常多不确定的因素,千万不要把幸福的钥匙交到他人的手中。

婚姻与家庭不是绑架女人的借口。家庭生活是女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也应该是男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好的婚姻中最应该被善待的是女人自己。永远不要放弃自我提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牺牲并不是女人平衡家庭与事业关系的最佳途径。

每一个人的幸福密码就如同我们掌心里的线,从来都在我们自己的手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4
赞同。男人对自己什么态度自己最能体会的到。其实孩子才是女人的软肋,婚姻中本来就充满了非常多不确定的因素,千万不要把幸福的钥匙交到他人的手中。
第2个回答  2021-02-04
我赞同,因为好女人太懂事,太好说话,能自己做的绝不麻烦别人,正是因为太独立,让男人缺乏了责任感,所以受到的伤害就越深。
第3个回答  2021-02-04
不赞同,女人受到伤害只能说明是没有遇到一个好的另一半,所以才没有被珍惜。
第4个回答  2021-02-04
不赞同,好的女人会懂得怎么样经营自己的婚姻和家庭,不会让别人有机会来伤害自己,一个家庭有一个好女人在打理是无数男人的梦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