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奉献青春为祖国维护声誉的故事?

如题所述

在外事大队刚成立不久,战士们的生活艰苦,装备落后。战士们们穿着粗布军衣,显然与穿着奇装异服的外国人形成鲜明的反差。

一天中午,A国驻华使馆走出一名外交官夫人,身着华丽的服装,牵着一条小狗。走到大门口,调皮的小狗一蹦一跳地朝哨兵马思良跑去,外交官夫人急忙拽拉绳索往后拖,但是小狗的尾巴还是甩在了马思良的裤腿上。

夫人慌忙抱起小狗,从包内取出一块洁白的手帕,反复地擦拭小狗的尾巴,并用鄙夷的目光瞟了马思良几眼,然后不悦地离去。

下哨后,马思良把自己的遭遇讲给战友们听,边讲边伤心地哭了。

战友们都难以忍受这种污辱,有的叹息,有的议论纷纷。后来他们认识到,有的外国人瞧不起的不是哪一个哨兵,而是我们的祖国。

马思良激动地说:“我们国家的建设刚刚起步,眼下贫困一点是事实,但人穷不能志短,我们要为祖国争口气!”

于是,战士们纷纷献计献策,争取在现有的条件下着装整洁,精神饱满,振军威国威,树立良好的形象。

从此,他们把粗布军装洗得干干净净,磨损的地方仔细地缝补好。

由于粗布衣服水洗后皱巴不挺,马思良发明了开水熨衣法,战友们都仿效起来。

他们把开水倒进瓷缸里,用缸底熨衣服,一杯水、两杯水……虽然费力,但他们却认真仔细。即使是冬天刚从哨位上下岗,倒一杯开水也不舍得暖暖手,而是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将皱纹熨平。他们的新衣服平时都舍不得穿,只是上哨时才穿在身上。

在战士们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叫陈长松的老兵准备探家,家里给他介绍了个对象,等着他回去相亲。为此,他拿出了自己唯一的一套新衣服穿在身上,在班里来回走动,战友们都夸他精神多了,说姑娘见了一定高兴。

陈长松听了高兴得像过年的孩子一样。然而,高兴了半天,最后他还是脱下了军衣说道:“还是留着上哨穿吧。”

就这样,陈长松穿着旧军衣回到了家乡。与姑娘见面后,姑娘就注意到了他的军衣,问他:“你们几年一身军装?”

陈长松一听就明白了,如实地把情况告诉了姑娘。他给她讲了狗尾巴的故事,讲了战友们用瓷缸熨衣服的认真仔细……感动得姑娘哭了。

这位纯朴的乡村姑娘,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也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但是她却理解了这一切,理解了战士心中的祖国。

在陈长松假期满后,她将他的军衣洗干净,也用瓷缸将皱格熨平整,送他踏上归途。

她不会说豪言壮语,不会说恩呀爱呀,她用朴实的语言含泪说道:“放心在部队干吧,俺等你。”

穿衣戴帽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在外事警卫战士眼里却变成了与祖国荣辱相关的大事。他们没有穿衣镜,就在上哨前相互帮助整理着装。

有一次,一个新兵的上衣扣子掉了一个,准备上哨时被老兵发现了,当即批评了他:“在哨位上,你代表的不是你自己,代表中国士兵,代表我们的祖国!”

由于上哨时间已到,来不及缝衣服扣了,老兵二话没说,抓起新兵的枪,替他上了哨。就是这样,外事警卫哨兵一代传一代,用实际行动维护自己的尊严,维护祖国的声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