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怎么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

如题所述

幼师在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内容的充实性,抓住重点,使用柔和的语言沟通,才可以达到理想的回答效果。
其中最好要跟家长说明,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成长的情况,这样更有利于家校联合达到理想的教育方式。

教会孩子适应环境

不要以为,适应环境只是对大人而言,其实小孩子也是一样的。初上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绝对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虽然说孩子很小,
家长和老师也应带领新入园的孩子“参观”园所,熟悉环境,做好铺垫,产生好感,减少孩子的抗拒心理,也让孩子学会了如何适应新的环境。

教会孩子尊敬老师

不要以为“尊师”是上了学的孩子才要学的内容,其实,要在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要先让孩子有这个意识。
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只要遇到老师都会习惯性问候“老师好”,老师反过来夸孩子懂事懂礼貌,在老师这样的评价下,孩子自然更加喜欢幼儿园。

教会孩子独立生活

家长之所以让孩子上幼儿园,其实并不全是因为家里没有人能够带看孩子,而是为了将来孩子的成长,让他经历他必须经历的过程。
在幼儿园面对每一个小朋友和每一位老师,是在人为的创造机会让孩子学习独立生活的能力。
父母不可能永远陪伴在他的身边,他要被动地从家长的安排中学会接人待物的能力和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
这样,才能在将来的成长的路上不至于脆弱无助而变成可怜的人。

教会孩子照顾自己

幼儿园生活,本身就是让孩子去学习一些家长没有时间或者说是没有耐心去教育孩子的那些芝麻大点的鸡毛蒜皮的小事,
比如说早晨起来怎么穿衣服和袜子,比如说吃饭时怎么拿筷子,比如说完饭后又要怎么去刷牙,再比如说是大便之后怎么擦干净小手……
所以说,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这些生活点滴就是要学会自己照顾好自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7
一、新入园孩子晚上睡觉时说害怕?
1、孩子接触到陌生的环境时,会自觉地产生抵抗心理。特别是胆子小、容易害羞、自信心差的小朋友极易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2、老师要跟孩子多沟通,接近孩子了解情况,帮助孩子建立信任和安全感,成好朋友关系,帮助孩子消除恐惧心理。
二、新入园幼儿,在园时哭闹不止?
1、不能要求孩子“不要哭!”“在幼儿园要开心喔!”这对孩子来说太难了!来一个简短的告别仪式,让孩子有些许时间可以接受。比如:“宝宝上幼儿园,妈妈去上班。”“需要什么随时和老师说。”“妈妈晚上来接你。”
2、家长的态度要平静。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焦虑以及担心的情绪。以信任的态度将孩子交到老师的手上,让孩子感觉老师也是他可以依靠的人。
三、孩子突然不想去幼儿园了?
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入园两三个月后,孩子好像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家长刚刚松了一口气,孩子在某一天早晨突然宣布:“我不想上幼儿园!”
1、应该首先询问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以及“你觉得哪里不舒服?”因为孩子有可能在幼儿园遇到了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产生抵触情绪,这需要家长和老师及时沟通,帮助孩子度过难关。另一方面,孩子也有可能是身体不适而不能明确表达,就用“我不上幼儿园”来表明自己的烦躁不安。
2、排除了以上两点具体问题,如果完全是因为孩子情绪的波动,可以让孩子在家里休息一天。但不要安排特殊的精彩活动,依旧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度过一天。并于当天晚上告诉他:“明天必须上幼儿园。”第二天如同初入园来对待。孩子这种反复是正常的,肯定他的感受,但坚持原则。
四、孩子在幼儿园不合群,怎么办
孩子从一个以他为中心的环境——家,转到一个有许多陌生人,自己只是小朋友中的一员的环境——幼儿园,势必有个适应的过程,要给孩子适应的时间。这个阶段,孩子会希望交流,但又不懂得如何融入集体,常见有两种情况。
1、一种是躲在妈妈后面,或者推妈妈:“你去问问他们愿不愿意和我玩。”对于这样的孩子,千万要讲究说话的技巧,并且设身处地的思考。想想自己是不是很容易和陌生人打交道呢?你自己试试在大街上向陌生人借张报纸看?对孩子多些鼓励,可以带领他,蹲下来示范。有过一两次成功的经验,也许孩子就愿意自己试试。
2、另一种是上前用推搡的方式接触其他孩子,或是抢玩具。后一种也是正常的。小动物在一起,就用身体接触来交流。分享是需要学习的技巧,要和孩子确认“我的”和“别人的”概念,尊重他的所有权,也树立“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别人的允许才能动”“公共的东西,谁先拿到谁玩”等规则。
五、幼儿园的食谱怎样保证营养健康?
1、幼儿在幼儿园摄入的饮食,都是经过科学计算的。日常每餐应以50%的五谷为主,其中包括大米、小米、玉米、面粉以及马铃薯等;蔬菜、水果约占20%,其中蔬菜为3/4、果类1/4;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应每天都吃,约占摄入总量的15%;肉蛋类,包括鱼肉、鸡肉、猪肉(瘦肉)、牛肉、鸡蛋,约占摄入总量的5%;余下的10%最好以乳制品、脂肪及糖分为主,种子及硬壳果,可以提供有益的脂肪,蜜糖和未精炼的蔗糖则是最佳含糖食品。
2、幼儿园可以建立“幼儿园食谱”,上传每日食谱,家长可以通过手机随时查看
六、孩子上幼儿园回家,总是喊“饿”?
1、新入园幼儿紧张、不安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食欲;幼儿园饮食结构与家里不同且多为“大锅饭”;宝宝在幼儿园运动量较大;
2、建议家长为孩子准备高热量的晚餐,晚餐的热量占全天的25%-30%。相反,若孩子体重已经超重甚至发胖,则应坚持“晚餐吃少”的原则。这里的少指的是热量少而非数量少如果孩子晚上还喊饿,可以适当在睡前1小时加餐(即夜宵),加餐的食物要有营养,比如牛奶、面包、少许的坚果(花生、核桃等)、水果等,避免给孩子一些太肥腻的食物或那些含盐含糖较多的零食。
七、孩子一上幼儿园就生病?
1、分离焦虑会使孩子处于紧张状态,长时间紧张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引起感冒。幼儿园小朋友多,且尚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互吐口水、用袖子擦鼻涕等,更容易相互交叉感染。不上厕所也会降低免疫力!有些小朋友由于环境、害羞不敢上厕所、或者同玩伴打闹忘记上厕所,导致免疫力降低,间接引发感冒、咳嗽等症状。
2、幼儿园应定期消毒,即使是冬天也可以选择在幼儿离园的时候通风换气家长不要给孩子穿太多衣物,以免活动时伸展不开,动辄大汗淋漓。
八、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
1、幼师应及时调解,明辨是非,和稀泥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可以让两个孩子做同一个游戏,增进感情。
2、孩子“告状”时往往站在有利于自己的角度,这是人的天性所使然,因此家长首先要了解缘由再作出评判,对“欺负”人的孩子表现出友好和解的态度。教给孩子面对“强硬的”反击和“无理的”欺负时要适度适量,以免养成暴力倾向的性格。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09
不少家长说:“孩子在学校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回家后就另一样了。”这种现象表明,家校在教育上存在着不一致,为了达到家校同步的配合教育,家校双方要围绕着孩子的发展经常联系,相互沟通。因此,教师如何和家长沟通就成了我们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每天在接送孩子时,总会有家长问:“今天某某表现得怎么样?”或是:“某某这段时间怎么样?”那么,怎样向家长反映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以前,我在这方面不太注意,说话直来直去,不讲技巧,结果说了半天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引起家长的误解,使自己很被动。意识到了这一点,再和家长沟通的时候,我很注意讲话的内容和方法,边摸索、边实验、边总结。 和家长谈话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法,这样会让家长误认为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子,从而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产生抵制情绪。二、和家长沟通要讲究谈话的策略性和艺术性,把谈话建立在客观、全面的基础上。要让家长感到老师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老师比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 同时,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老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具体步骤是:1.汇报孩子近来的发展情况(进步与问题所在)。2.了解孩子在家情况及家长的教育方法,找出问题的原因。3.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法及家长需要配合做的事。这三个步骤的良好运用,就为我们更好地和家长沟通开了一个好头。掌握了最基本的原则,我们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安排。例如,接新班的时候,由于家长对老师不了解,不会有太深层次的沟通。随着时间的流逝,家长关注的重点就转移到孩子的发展进步上了。这时的沟通需要老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对孩子各方面详细的了解。那么,就需要我们老师加强理论的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还要认真观察孩子,熟悉孩子在各领域的发展、进步及存在的问题,再根据家长们职业、性格、文化修养以及教育观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和家庭教育知识较为缺乏的家长沟通,直接给予教育措施,他们就很难接受,所以,我就直接向他们反映孩子的学习效果,如: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孩子掌握了什么,哪些地方还需要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把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慢慢渗透,逐步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对于那些文化程度较高,具有相当程度教育观念的家长,我先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育目标,再在具体事项和具体方法上指导家长。例如:本学期我们班新来了一个叫明的孩子,他的父亲是一位博士后。入学刚几天,他的父亲就对我们说:“孩子与人交往的意识不强,在家里也很少和小朋友玩,即使有小朋友和他玩,也只是玩一会儿,然后他又自己玩了。”面对这位高素质的家长,我们就采取了在具体事项和具体方法上指导他的办法。首先告诉他孩子与人交往的前提是语言的发展,另外,家长也需要帮助孩子提供一些能和其他孩子交流的场合,比如邀请孩子的同学到家里玩等。家长听了我有理有据的讲解,表示非常赞同我的观点,并按我们的方法积极配合,使明有了很大的进步。根据家长情况不同而采取的不同的沟通方法,说起来容易,但在具体工作中并不是这么简单,家长和孩子的情况形形色色,五花八门,还需要我们老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总结起来,把家长和孩子的情况分为三种。并针对这三种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句话沟通法这种办法适合孩子各方面发展均衡,家长很少过问的情况。这样的孩子和家长是最让老师省心的,如果我们对自己稍微放松一些,就可以不去和这样的家长沟通。但我认为,家长不主动找你,并不代表家长就不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种情况,相反,他们和其他家长一样,渴望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及各方面发展的水平,只是由于时间关系或不愿给老师添麻烦等原因而压抑着自己。于是,我们针对这样的家长采取了一句话沟通法,用一两句话向家长反映情况,如:今天某某在做什么题上表现得很好……当你说完后,往往会看到家长会心的微笑。 引起注意法这种方法适合孩子的发展存在某些问题,但是没有引起家长重视的情况。由于家长对孩子教育理念不太了解,又被亲情蒙住了眼睛,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点缺点也会树大自直,所以对孩子的情况不太关注。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就采取了引起注意法,即利用邀请家长听课、作品展示等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的差距,从而引起家长的关注,再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家长沟通,过程是这样的:1.让家长了解教育目标及孩子应达到水平。2.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的差距,并逐步渗透教育理念。3.了解家长的教育方法。4.找出问题的原因。5.共同制订好的解决办法并共同努力。 真情感动法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领域的发展中不存在问题,但家长有许多的不放心的情况。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就采用的是真情感动法,即:将孩子在各领域发展中的点点滴滴及时向家长汇报,尤其是家长特别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观察,细致指导,耐心细致地向家长反映情况,让家长感到老师了解孩子,关注孩子。
第3个回答  2020-10-07
幼师回答家长的问题是要除去家长心灵的担心和忧虑,让他们放心,孩子在这里头,他会给予很好的关爱或帮助,不会让孩子受屈的,给他们很多暖心的话,他们就感觉到你这个幼师对孩子很好,很亲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