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年羹尧为何求死?

如题所述

导语:年羹尧,康熙年间的进士,陕甘总督。雍正年间的抚远大将军,手握20万雄兵,占据西北半壁江山。蒙古王公、皇子大臣,见了他都要下跪。这样的人物,在大清朝,基本上就是仅次于雍正皇帝地位的人了。

可是要知道,他的起点是非常低的,从那么低的起点,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到了人臣的巅峰,是个人都会骄傲。年羹尧也不会例外,所以说他就算是死,都是充满骄傲地去死了。
 


01年羹尧受不了雍正的折辱。年羹尧在西北大营的时候,花钱如流水,光姨太太就娶了七八个。所有开支全都是雍正皇帝来承担,他大手大脚惯了,突然之间把他的大将军职位给拿了,这倒是年羹尧始料未及的事情。所以在贬谪的过程中,年羹尧依旧维持过去的开支。当然,这个时候他所花费的钱,可就都是自己这么多年捞来的老本了。

大将军羹尧军法极严,一言甫出,部下必奉令唯谨。尝舆从出府,值大雪,从官之扶舆而行者,雪片铺满手上,几欲堕指。将军怜之,下令曰:‘去手!’盖欲免其僵冻也。从官未会其意,竟各出佩刀,自断其手,血涔涔遍雪地。将军虽悔出言之误,顾已无可补救。其军令之严峻,有如此者。”---《清代名人轶事》

从大将军贬谪到杭州将军,随后一路往下贬,一直到成了城门口的小吏,年羹尧始终都没有向雍正皇帝求饶过。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年羹尧肚子里憋着一口气,他认为自己为大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现在雍正皇帝却要卸磨杀驴了!这是谁都无法接受的事情。年羹尧就是希望雍正皇帝能够认错,可是这现实吗?

当然不现实,要想让皇帝认错,除非天塌下来。年羹尧自认为自己的功劳足以让雍正震颤,可是他忘记了一点,这天下始终都是雍正的,你不过是一个臣子。如果臣子胆敢挑战皇帝的权威,那皇帝是绝对不会轻饶的。所以年羹尧的态度,是因为他曾经立下的战功所决定的。他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作为抚远大将军,手下数十万人马,怎么能受到如此侮辱呢?想不通的年羹尧,宁可去死,也绝不低头。
 


02把自己看得太重要,这是年羹尧悲剧的开始。可以说任何臣子都是雍正登基上位时候的工具,邬思道是这样,年羹尧也绝对不会例外。可是年羹尧的想法却完全不同,他觉得自己是雍正王朝的中流砥柱,是雍正上位最重要的人物。他觉得自己应该享受到不一样的待遇,一直仅次于皇帝的待遇,这才是年羹尧所想要的。

那么多年陕甘总督和抚远大将军,已经让年羹尧尝到了甜头。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雍正

年羹尧认为自己的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所以突然之间降低标准,人家的玻璃心是受不了的。其实在雍正看来,年羹尧当时的作用已经取消了。当初他登基的时候,年羹尧这个陕甘总督,的确非常有用处。后来他要平定西北叛乱,年羹尧作为自己的心腹,又善于打仗,所以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可是这一切都结束以后,年羹尧的作用荡然无存。

如果这个时候你再让雍正像过去一样对待年羹尧,那的确是有点过分了。毕竟谁也不可能一辈子装孙子,更何况是皇帝呢?年羹尧没有在准确的时候,瞄准好自己的定位,所以才会造成后来自己悲惨的结局。没有起到关键作用了,那就果断丢弃一些不该享受的待遇,这才是他的求生之路。
 


03年羹尧养寇自重的策略,其实并不错。去了西北一年半时间,一直找不到叛军的位置。可是朝廷白花花的银子,每个月都要供应上去,否则就会造成兵变。这些钱是真的发给了士兵们吗?当然不是,年羹尧本人要捞走一大部分。无利不起早,他手里掌握着重权,没有理由不做一点有利于自己的事情。隆、年二人凭借权势,无复顾忌,罔作威福,即于覆灭,古圣所诫。---《清史稿》

所以年羹尧这个时候并不急着找到叛军的下落,这是大臣们所分析出来的一致意见。他们认为年羹尧那就是拥兵自重,只要叛军一天不被消灭,那么年羹尧的职位,一天就不会被撤销,那么他捞钱的渠道也就不会中断。这一系列的操作,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年羹尧是不是也是这么想的呢?

我觉得应该有这样的成分在里面,毕竟他的确捞了不少钱。他每天的膳食待遇,比皇帝还要好,这本身就是非常不合理的。一个人的开销抵得上几百上千人的开销还要多。如果大清朝的钱足够多的话,年羹尧还真的愿意拖个几年再说,把自己养肥了,即使下台了也有个依靠。可是大清的国库都被年羹尧给掏空了,为了凑军饷,雍正皇帝都开始对江南的富商们下手了。

曹雪芹一家子也是因为这件事,从而被雍正皇帝抄家的。这些钱还是泥沙入海一般,到了年羹尧那而便不知踪影了。所以雍正皇帝虽然恨得牙痒,可必须要给足了年羹尧面子,毕竟他手里有钱有粮,还有20万人马。年羹尧最后是心软了,觉得皇帝快撑不住了,其实哪有可能撑不住呢?
 


 总结:年羹尧就是自寻死路,他可不想卑躬屈膝地活着。对年羹尧来说,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事情,那就是在西北做大将军的日子。那简直就是跟皇帝一般的待遇,在军中杀伐决断,那都是年羹尧一个人说了算。所以年羹尧这个时候心态上也有些失衡了,他觉得就应该一辈子享受这样的待遇。

可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当年羹尧被贬谪以后,那些过去他看不上眼的官员,一个个都能够骑在他头上了,他心里当然不爽。可是此刻他已经失去了大将军的权力,已经无法再对这些官员杀伐决断了。心里的落差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年羹尧压根就接受不了。他开始自暴自弃的生活,就是要跟雍正对着干。他的意思很明白,你雍正现在这么对我,那就是忘恩负义。他要用一死告诉天下人,雍正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

而雍正当时一直强调一点:苍天在上,我若负你,天诛地灭。你若负我不知苍天如何发落你也。其实这就是雍正在自我辩白,我可没有辜负年羹尧,一直都是年羹尧在辜负我。而年羹尧用生命告诉大家,是雍正辜负了他。这一对生死冤家,实在是无解的存在。

参考资料:《雍正王朝》《清代名人轶事》《清史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9
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求死也没有用了,如果抵死反抗的话,反而会加重罪名,死的更加凄惨
第2个回答  2020-11-09
年羹尧自以为自己是有功之臣,为雍正打下了江山,很重要,但是他权力和名望已经威胁到雍正了,所以他不得不死,还有年羹尧最后被贬受辱,他要强从未服软,死可以让他不再受辱
第3个回答  2020-11-09
因为在年庚尧做了大将军后飞扬跋扈,不可一世,杀富宁安将军,杀地方运粮官,他做什么雍正都没有怪罪他的意思。但是他西北大胜之后皇帝命他和他的死对头孙嘉成推行西北新政时,他杀了孙嘉诚后后百官联名参他,皇帝对他的做法是对他官职一贬在贬最后无职可贬,他才求死。所以我们在做任何事情都要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物极必反。
第4个回答  2020-11-09
如果一个人的地位达到了很高的高度,突然从云间坠落,能接受现实自然还好,如果接受不了,可能就会突然对生活失去了期望,最后死亡可能就是他选择的一种方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