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当年反清复明的胜算有多大呢?

如题所述

李闯王虽然灭掉了明朝,可是胜利的果实却最终被关外的满清摘取,以至于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居然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不过就算清军入关以后,汉人也并非没有翻盘的机会,南明就不提了,单是吴三桂掀起的三藩之乱,就差一点要了满清政权的老命。

局势最盛之时,吴三桂几乎攻占了整个南部中国,手头握有兵力三十余万,无论占据的地盘还是兵马数量,都不输于当时的满清朝廷。然而可惜的是,这场叛乱只持续了八年即被平定,吴三桂及其家人,也都没能活下来,兴复汉人天下的愿望,也终究破灭了。

相信不少人在看到这段历史的时候,都会一阵叹息,甚至拿它来和明初的靖难之役相比。确实是的,这两场叛乱有着太多的相似点,皇帝都是年轻而又冲动(朱允炆和青年康熙),造反的都是藩王(朱棣和吴三桂)。然而结果却是大相径庭,朱棣成功了,还当了皇帝,吴三桂却失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吴三桂究竟是因何而败?

吴三桂的造反,实属被逼,事先没有半点筹划,仓促应战,失败乃大概率之事

与朱棣早有反心不同的是,吴三桂早就已经彻底对满清政权效忠了,他只想安安稳稳地当一个平西王而已。如果不是康熙突然心血来潮要撤藩,他也不至于起来造反。正因撤藩是康熙突然间做出的举动,才会让吴三桂事先没有半点准备,以至于仓促间造反。

一场没有准备的战役,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是注定要失败的。倘若吴三桂也同当年朱棣那样,早就对皇帝不抱侥幸心理,提前谋划造反事宜,相信后面的局势就会对他有利很多,或许不用八年,在他去世之前,就已经可以基本恢复汉人江山了。

吴三桂造反时年纪已老,斗志本就不足,关键时候又撒手人寰

被逼造反的时候,吴三桂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头了,此时距离他生命结束不过五年时间。一个进入暮年的人,就算再有斗志,又怎可比之当年?别说吴三桂了,就是曹操,看他晚年的战绩,也是很堪忧的。

所以可以说,吴三桂的失败,与他的年纪有很大关系,倘若早个十年八年造反,情况或许就不一样了。更可悲的是,造反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他就突然去世了。在他去世之前,周军与清军还算势均力敌,互有胜败,等到他一去世,局势就迅速偏向清军。显而易见,吴三桂的死,就是这场反叛失败的直接原因,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

吴三桂虽然手握重兵,却胸无大志,一心只想裂土为王,而非夺取整个江山

前面说过,吴三桂的造反是被逼的,如果康熙不撤藩,让他继续安安稳稳地做个平西王,他是一定不会反的。

事实上,就算他造反了,目的也不在于夺取整个江山,而是只想裂土为王。一个胸无大志,只想着拥有自己“一亩三分地”的诸侯王,怎么可能在与康熙这种雄主的争斗中获胜呢?所以单从这一点来看,吴三桂的最终失败,就毫不为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6
吴三桂如果当时有谋划,抓获永历帝以后应秘密养于单独一处,将知情者软禁。以各种名义向清庭要钱要粮,暗中招兵买马,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请出”永历帝,举兵直指北京,很快就能取胜。
第2个回答  2020-12-16
胜算几乎为零。当时的清朝统治非常稳定,吴三桂根本不能对清朝形成真正的威胁。
第3个回答  2020-12-16
因为吴三桂打出“反清复明”旗号时候,天下百姓反应是不支持的。即便其他藩王与他共同起兵,但也是貌合神离,各大势力都有自己的心思。失去民心就是吴三桂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