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广州十三行的消息

如题所述

1. 清代广州成立了专门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称为十三行。
2. 这些商行起初被称为洋货行,也称作外洋行或洋埋梁货十三行。
3. 康熙年间,随着海关的设立,广州的商人开始涉足对外贸易,但未形成专业商行。
4. 两广总督和粤海关监督共同决定设立专业商行,以区分和管理不同类型的贸易税。
5. 住税针对内陆交易,行税针对外贸。因此,金丝行和洋货行(十三行)应运而生。
6. 尽管名为“十三”,但实际上并没有固定的商行数量。
7. 关于十三行的说法,源自对《粤海关志》和《澳门纪略》内容的误读,并非确凿历史。
8. 十三行起初负责中介外洋、本港和海南的贸易,后业务范畴有所调整。
9. 乾隆年间,外洋行和海南行分离,分别专注不同类型的贸易。
10. 广州贸易发展,十三行商人根据资本实力分层次经营不同类型的税饷。
11. 嘉庆年间,广州的贸易商行主要分为外洋行和福潮行。
12. 洋货行作为清代官设的对外贸易商,承担着代征税饷和外事管理等职责。
13. 乾隆年间,清廷建立了保商制度,选择五家行商作为保商,以加强对外商的管理。
14. 保商负责外国商船的贸易和纳税事宜,以及为外商提供各种服务。
15. 保商制度虽然受到外商不满,但清廷坚持维护,而行商与外商之间的利益冲突时常引发纠纷。
16. 广州十三行成立了同业组织,即洋行会馆(公行),但多次组建均不稳定。
17. 公行试图垄断货物,调整价格,但英商的干预和行商间的竞争导致公行亏损和债务。
18. 公行制度下的行商因连带责任而频繁破产,公行最终在乾隆年间再度恢复,并设立基金以稳定运营。
19. 公行制度在鸦片战争后被废除,英国商人得以在各口岸自由交易。
20. 广州十三行在咸丰年间的广州西关大火中遭到破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