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永昌的人物故事

如题所述

2012年新年伊始,交通运输部直属机关团委拟与部离退休干部局党办和《中国公路》杂志社、《中国公路文化》编辑部联合开展“传承交通精神”的系列报道活动,依托团组织,发动团员青年深入采访本单位或行业内的老干部、老党员、老专家、老领导,挖掘故事,访谈真知,以生动事例励志,推动优秀作风传承,引导青年做“有理想、负责任、能力强、形象好”的合格人才。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追溯新中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艰难历程,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探寻构建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根源。
21年的海员生涯,14年掌舵11艘远洋货轮,9年掌舵中国交通事业“巨轮”,他一度是我国交通行业“级别最高”的船长,他是原交通部部长——钱永昌。
“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初次见面,我脑海中不断回响起这熟悉的旋律。我有幸坐在这位当年27岁的年轻船长、如今79岁的原交通部部长面前,伴一盏香茗,请他“讲故事”。
“有关的采访、报导已太多,说的可能都是重复的话??”在我们几经恳求下,钱永昌才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1960年9月30日,在4~5级吹开风的考验中,“和平31”号货轮迎着皎洁月色,安全驶离黄浦江,驶向海洋。
这个距中秋还有5天的国庆节前夜,钱永昌的人生履历第一次写上了“船长”两个字。
此后几十年,钱永昌驾驭着人生之舟,一如他初任船长的那个夜晚,一次又一次地在风浪的考验中,驶向远方。他不仅书写了一位“老船长”的传奇人生,更见证了中国交通事业自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半个世纪乘风破浪的艰辛历程。波澜壮阔的21年海上岁月,8年执掌中远总、分公司,和改革开放初期的9年部长生涯,汇聚成一部我国海运、交通的现代史。
蓝色梦想
“ 亲爱的海港, 明天将启程远航。天色刚发亮,你看码头上,亲人的蓝头巾在挥扬”??60多年前,这首名叫《海港之夜》的前苏联歌曲,迷醉了正在读高中的热血少年钱永昌的心。从此,富于浪漫情怀的航海事业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我真想一辈子都在海上。碧海蓝天间,是那么广阔!”一个甲子过去了,坐在我对面的老船长感慨着。下午两点的阳光,斜穿过办公室窗户,洒在他的银发上,使他显得更加慈祥。在他缓缓的叙述中,那个关于航海的故事重被拾起。我知道,它从未被遗落在海上。
1953年,钱永昌成为大连海运学院(前身为“吴淞商船学校”,今为“大连海事大学”)的首届毕业生。从作为实习水手登上5000吨级的“新康轮”那一刻起,这个怀着蓝色梦想的年轻海员,整整在海上漂荡了21年。
他的热爱航海的浪漫初衷,并没有被海上艰辛枯燥的生活所磨灭,而是在一次次与风浪的搏击中,变得越来越坚毅。
当年的海运条件无法与今天相比。夏天闷热、冬天严寒的生活、工作环境,爬桅杆、下大仓的艰辛,船上潮湿阴冷的气候,尤其是经常遭遇的大风浪以及随时可能碰上袭击的危险??成为当年海员们的共同记忆。钱永昌也一样,穿上水手服,干着繁重的活,严重的晕船让他每天都会频繁的呕吐,湿冷的起居空间让他患上了风湿关节炎。狂风巨浪、烈日炙烤,艰苦的环境磨砺着刚刚离开校园的白面书生,渐渐地,钱永昌的脸上被时光雕刻出黝黑刚毅的棱角。环境的塑造、时光的雕磨,让他真正懂得了在豪迈、浪漫背后的航海生涯的真谛,才改变他对航海的“小资”情结,但从未改变的,是这位热血男儿情系航海的蓝色梦想,以及那颗从不言愁的坚毅的心。
一说起海洋,钱永昌满眼都是柔情,即便在银发的衬托下,你依然会感觉到他那如少年般的浪漫情怀。“每次傍晚时分,船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时,我喜欢端着茶缸,坐在驾驶台的船桥边,面向西方,迎着海风,看船驶入深蓝色的海面。这时,夕阳慢慢坠入大海,海面上覆盖一片金黄。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细细的品味家庭的温馨。”在我们的老船长的叙述中,就连海上生活的苦,都变得这样浪漫。
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事业的追求,早已融进了钱永昌的血液。骨子里的“矢志不渝”的精神,指引他不断进取。我知道,只有真正热爱的人,才会对海洋怀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我也知道,只有真正热爱的人,才会创造出如此之多的“第一”。
1960年,27岁的他,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船长,也是最年轻的一位船长;1968年,他历时133天,驾驶“红旗轮”参与了打通南北航线的第一次试航;1978年9月,在他担任上海远洋运输公司经理时,组织了我国第一艘集装箱船的首航;1979年,为维护权益,他是第一位以《海商法》与国外打官司,两年后获胜,成为依法维权获胜的第一个企业经理;1980年,他成为我国航海学校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个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总经理??7年海员、14年船长、6年机关干部、2年远洋运输总公司总经理??整整29年,从一个刚满弱冠的懵懂海员,到沉稳敏锐的“万船之长”,钱永昌的生活与海洋密不可分。他年少立下的“航海志”,早已幻化成一串串记录着航海里程的数字;他固守的蓝色梦想,早已扩展到更为宏观的领域??他的近30年的航海经历与见闻,恰恰是新中国前30年海运交通的一个缩影。
改革风浪
“我21年在海上,26年在上海”,喜欢自称为“海上人”的上海人钱永昌笑着说,“没想到,竟然已经在北京待了32年。”
1980年,是钱永昌离开船舶,在机关工作的第六个年头。年初,一封参加中央党校第四期学习班的通知,打乱了他刚刚安定下来的生活。这是他到北京工作的前奏,也是他升任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总经理的序曲。
“刚到北京的时候很迷茫。说实在话,虽然我在上海远洋公司工作了6年,业务、机关管理工作有些体会,但总公司涉及的是全国船队,也就是国家远洋事业全局,两者是很不一样的。”钱永昌锁了锁眉头,喝一口茶,接着说:“我那时候就想,自己年轻、资历浅,工作水平经验不足,而面对的都是过去的老领导,如何调集大家的智慧作出判断和决策?这个问题很费思量。”
党校的学习生活,给钱永昌充裕的时间进行思考,校园内或者校门外长长的颐和园围墙边,常常可以看到钱永昌的身影?那段时间,他在散步中思考了很多问题,从初春到盛夏,半年的党校学习,不仅让钱永昌的老花镜增加了100度,更让他思考出了角色转换后的工作态度——“谦虚而不随附,尊重而不失责”。一切准备就绪,“老船长”扬帆启程。交通部党组成员、交通部远洋局局长、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在9月1日这一天正式写入钱永昌的人生履历。
上世纪80年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也是交通运输事业自建国以来最为深刻的、最大的一次变革。1982年,根据干部“四化”的要求,党中央作出了干部新老交替的重大历史性决策,国务院各部委的领导班子自1982年年初起,逐个进行了调整。5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国务院呈报的各部正、副部长的任命,钱永昌为交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1984年,钱永昌担任交通部部长。这时,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已确立五年,但改革开放才起步。根据这种情况,交通部党组按中央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开展工作,组织各种会议进行交流,提高认识,力使广大干部通过工作实践对改革开放的路线逐步理解。钱永昌回忆:“当年,有两件事对全国交通运输事业的改革、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是通过1983年整党,端正业务指导思想,改变了交通部存在的“四重四轻”现象,即“重直属,轻地方;重水运,轻公路;重远洋,轻沿海内河;重建设,轻管理。”另一个是1984年8月中央书记处第149次会议上,中央书记处及国务院联合听取了交通部党组关于交通运输战线整改设想的汇报,并作出了重要指示,为交通部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结合交通建设特点,总结历史教训,吸取国外经验,结合改革开放方针??交通部在体制改革、港口下放、放宽搞活、公路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放宽搞活道路,钱永昌恰是这个过程的参与者、领导者和见证者。
公路情缘
1978年,我国公路总里程只有89万公里,其中大部分为低等级公路和等外公路,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公路交通刻不容缓,可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国家财政比较困难,哪来那么多建路经费呢?
钱永昌说,作为一个公路行业的门外汉,那几年,他没少向公路人学习、请教。通过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干部,部党组汇集干部和群众的智慧。
于是,1984年,部党组提出了几项政策报国务院:一是适当提高养路费征收标准;二是对所有购置车辆的单位和个人征收车辆购置附加费;三是允许集资或贷款修建公路,允许征收过路费和过桥费用于还贷。这些政策,在当时国家资金比较困难的条件下,不乏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为公路建设解决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使交通系统特别是公路各部门的干部群众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部党组还提出了“有河大家行船,有路大家走车”的口号、以及“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一起干;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等“放宽搞活”的措施??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交通运输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公路建设开始进入“快车道”。
在交通运输事业大发展的形势下, 如何制定一个适应要求的长远战略规划,成了“八五”到来之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1988年8月中旬,北京分外灼热。在原交通部黄寺招待所里,历时一个月,先后分三片召开了全国各省、市交通厅局长座谈会,听取各地的意见及建议。在最后一个片会接近尾声时,钱永昌坐在沙发上思考着在下午总结会上的总结内容,他觉得还需要归纳出一个宏观的、全局性的、简明的纲领性的意见,一个不再局限于五年的长远规划。根据一个多月来讨论的发言内容,提炼了来自干部的语言,他在笔记本上匆匆写下了“公路大骨架、水运大通道、港站大枢纽”几个排比短句的建设方针,得到了部党组的认可和同意。1989年初,交通部在召开全国交通工作会议前夕,将此设想向当时分管交通的邹家华国务委员汇报,邹家华建议将排比句中的“大”改成“主”,这个后来被称为“三主”战略的我国水路公路建设长远规划的基本设想就此确立了。
在高速公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依旧不能忘记1989年7月召开的“沈阳会议”。这次会议,吹响了建设高速公路的进军号,它是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标志着我国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在这个名为“全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的会议上,在动员报告会后,钱永昌先率领与会人员乘坐大巴从沈阳直奔大连,亲身体验了沈大高速公路带来的便捷、舒适的优越性,然后再讨论,在一片惊讶、赞叹声中,所有的疑虑、争论都消融了,大家纷纷表态,回去马上规划本地的高速公路。
上世纪,整整一个80年代,交通运输事业都是在探索与改革中前进的。为了消除人们思想上的顾虑,时任交通部部长的钱永昌没少花心思。老部长神秘地笑笑,对我说:“很多主意,都是和部机关及地方干部一起‘游山玩水’的时候讨论出来的。”细细探问,我才知道,他所谓的“游山玩水”就是对全国水、陆交通现状进行实地考察。他走遍了各省,一路颠簸,吃住在道班??这个平易近人的部长的造访,受到了基层职工的欢迎。
深夜黑龙江上的航行、老山前线阵地道路的巡查、丝绸之路戈壁滩的公路之行、“天下第一道班”的命名题字??老部长钱永昌说,他的“神州之行”里充满了感动,他感念那些基层交通人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守,他愿意多为他们做些什么??“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好听的旋律把我们拉回到现在。坐在我面前的这位79岁的老部长说,他爱唱《涛声依旧》这首歌。此前,我们曾阅读过他的经历,书名就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端详着他整齐的银发下始终微笑着的脸庞,我想,这就是经历过惊涛骇浪的平静与慈祥。为此,我更愿意把他称为“老船长”。多么温馨、浪漫的画面!就像那首歌中唱的——“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8
一个受到包庇处理的贪污犯
相似回答